每个家长可能都有这样的体验:孩子对一切会动的生物都有着强烈的兴趣。不论是去动物园,还是逛水族馆,又或者是小区楼下的小猫小狗,甚至是地上的小蚂蚁,都能引起孩子强烈的兴趣。孩子喜欢跟这些小动物互动,而且一玩就进入非常专注和投入的状态,这种状态持续的时间也很久。
和动物互动,也属于自然教育的一部分。许多家长因为不了解自然教育,就忽视了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总是急于教孩子书面知识。
自然教育有以下特点:
首先,自然教育是从体验、感受和情感出发,鼓励孩子保护美好。它关注的是情感的启迪和提升。
其次,自然教育更加注重户外,强调直接的体验。
第三,自然教育非常关注三个关系的建立和提升,即人与自然关系,人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人与自我的关系。关系,人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人与自我的关系。
今天家长们不妨从动物开始,了解自然教育对孩子的正面意义。
孩子为什么会喜欢动物?
对孩子来讲,在家长的带领下逐渐熟悉周围世界的各种事物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这孩子对未来的科学素质的培养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学前儿童对于自身以外的生物都存在好奇心。
具体来说孩子喜欢动物有以下几种原因:
1、婴幼儿时期,也就是早教期,父母经常会教小孩子认识动物,包括早教绘本、早教玩具、日常生活中、动物园等等都会让孩子接触到有关动物的知识。所以会让孩子自然而然对动物产生兴趣,想要和它们交朋友,多了解他们。
2、在孩子的世界中,任何事物都是比较庞大的。一般而言孩子处于弱势地位,他们经常接触的都是大人或者同龄的小孩子。当他们看见比自己还小的动物之后往往会产生共鸣。这时小朋友的内心就会变得柔软,想要保护和照顾小动物。
3、孩子心思单纯,有童心。天性使他们喜欢亲近自然,所以他们看见小动物之后就会特别激动和喜欢。
4、小孩子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们如果看见自己没有见过的动物,就会对它们产生好奇心,想要更加了解它们。
动物能够让孩子学会什么?
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曾说:
人和动物之间一次简单触摸,就是一场感情的建立。通过触摸,二者建立关系。
1、让孩子学会独立
家里如果养一个小动物,比如小金鱼、乌龟、小猫、小狗等等,会让孩子更加明确自己和这些小动物一样,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或者让小朋友观察野外的小动物,他们会发现小动物可以自己寻找食物,自己吃东西,自己上厕所,下雨会自己避雨等等。通过观察和学习小动物的习性,孩子会尝试自己独立去做这些事情,从而培养其独立性。
2、让孩子学会讲卫生
当家里只有孩子的时候,孩子往往处于弱势地位,而他面临的往往是大人教他怎么做一件事情。但如果有一个比自己更小的小动物,孩子就会自然而然会学习爸爸妈妈对待自己的方式来对待小动物,比如教小动物要注意卫生,或者主动清理被小动物弄乱的家具和玩具,以及被小动物弄脏的地面等等。
3、让孩子变得自信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伴侣动物与儿童心理健康”课题组的研究显示,通过照顾小动物,给小动物喂食、清理因小动物弄脏的地方等行为,会让孩子感受到自身的重要性,可以极大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责任感。此外,完成这些事情也会带给孩子非常多的成就感。
4、让孩子更加坚强
每一个内心强大的人都是得到过很多爱的人。孩子也是一样,坚强的一颗心需要爱的浇灌。除了爸爸妈妈的爱以外,宠物的陪伴和爱显得更为特别。父母对孩子的爱往往是自上而下的,而宠物和孩子之间的爱则是互相依赖。孤独的孩子长大之后往往内心脆弱,因此有父母疼爱和宠物陪伴的小孩,往往会更坚强,不惧面对挫折。
婴幼儿如何通过动物画册训练智力?
婴儿的身体发育尚不完全,抵抗能力也比较弱,因此一般不适合经常直接接触小动物,但父母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动物绘本来锻炼孩子的智力。
图画书画面逼真,场景丰富,探索自然事物的科普图书可以满足儿童及家长的刚性需求,使他们可以牢牢地记住这些可爱的动物的形象并了解动物们生活的秘密。
给孩子一本动物画册,让孩子从观察中说出各种动物的特点。如小白兔的耳朵长,大象的鼻子长,猫咪的尾巴长、长颈鹿的脖子长等等。父母除了要告诉孩子图中的动物名称外,还要让孩子注意观察各种动物的特点,反复学习数次后,可以问:“兔子有什么?”孩子会指耳朵作答。内容每次不宜过多,从一个开始练习,时间不宜太长,每次1~2分钟,而且必须是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另外,父母千万不能强迫孩子指认,要有耐心,让孩子慢慢熟练。
大自然的教育是无声的,当我们不说话,安静下来的时候,这种教育就开始了。所以,让大自然开始他神奇的工作吧!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