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政治不能不谈钱,谈得州政治不能不谈石油。
喷涌的石油带来喷涌的财富,造就了以得州石油四巨头为代表的新兴富豪群体。而他们的触手,亦伴随着金钱的浪潮,逐渐伸向华盛顿,直抵白宫。
开端
这幅宏大图景的开端,要从一个名叫帕帝罗·希金斯的人说起。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得州,是个除了一腔傲气之外一无所有的地方,不仅荒凉广袤,加入联邦的时间也不长,当地人认为自己首先是得州人,其次才是美国人,价值观保守而自足。
当美国其他区域已开始工业化进程时,得州人仍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采棉和畜牧是主流。直到柯比木材公司于1901年成立,得州才有了第一家体量超百万美元的公司。
(柯比木材创始人约翰·柯比)
在这种背景下,希金斯决定在得州开采石油。这个想法非常大胆。石油开采行业当时在美国出现不过三十年时间,且大部分都处于洛克菲勒家族的标准石油公司控制之下。再者,那时的人们普遍认为,只有东部的宾夕法尼亚或中部的堪萨斯等地才有石油资源。
(帕帝罗·希金斯)
希金斯自有其考量。凭借早年所闻及实地勘察后,他看中了得州博蒙特市以南4英里的、一个被称为“纺锤顶”的地方。
一段传奇故事开始了,但开端极为波折。希金斯团队的前几次开采一无所获,他与人共同成立的公司内部也是纠纷不断。
就这样折腾了近10年后,希金斯终于遇到转机。
前海军军官安东尼·卢卡斯看准了纺锤顶的潜力,意欲与希金斯合伙。二人彼时均囊中羞涩,于是卢卡斯花了几个月时间游说东部大型石油公司,最终成功拉来两名合伙人入资。
(安东尼·卢卡斯)
1901年1月10日,他们期盼的事情终于发生了:150英尺高的原油,从卢卡斯一号油井喷涌而出。
(卢卡斯一号油井)
这场“黑雨”,不仅改变了四人的生活,也影响了世界。在短短几天内,纺锤顶的日产量达到8万至10万桶之间,相当于当时全美石油日产量的一半。而纺锤顶及其周围油井的总产量,则超过了全世界其他油井的产量总和。
纺锤顶不仅创造了现代美国石油工业,也改变了全世界使用石油的方式。石油价格跌至3美分/桶,比5美分/桶的水都便宜。铁路和轮船公司从中受益,圣达菲铁路的燃油机车数量,从1901年的1辆,发展到1905年的227辆。所有依靠石油及其副产品运转的东西,从汽车、喷气式战斗机,到火炉、烧烤架、割草机,均可追溯到纺锤顶这片神奇的土地。
(纺锤顶)
这股开采热潮,自然也带来了一股狂热的投机热潮,但这波财富与得州普通老百姓没有多少关系。
得州的新兴石油工业,一部分被当地的老牌权贵把控(例如,前州长吉姆·霍格以18万美元的低价得到了纺锤顶一处油田的租约),但更大一部分,握在来自东部的资深石油商手中,他们通过一系列稳准狠的商业手段,席卷了纺锤顶,各占山头,成立了海湾石油、德士古石油等公司。
得州政府的处境变得非常被动。为了改变这种处境,他们充分利用了反垄断法中的条例进行反击,并成功地在1906年对标准石油提起了一系列诉讼和罚款。
几番往来的结果是,在20世纪的前二十年里,得州的石油市场处于分裂状态,来自东部的海湾、壳牌等几大公司控制着石油及其副产品的购买、运输、精炼、零售等环节,而没有这些能力的得州本地小企业,只能负责勘探和生产,通过将开采出的原油卖给东部大企业赚钱。
罗伊·库伦
后来成为得州石油四巨头之一的罗伊·库伦,便是在此时进入石油开采行业的。他临时抱佛脚地学了些石油开采相关知识,四处向农户租地皮,并期待从中开发出又一个纺锤顶。
(罗伊·库伦)
库伦人生的前34年,经历了贫苦的童年和无甚作为的青年期,此番来得州,是为他的新老板吉姆·奇克办事。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在得州签了共计数百份租赁协议。
虽然在石油开采上毫无收获,但在这个过程中,库伦认识了许多业内投资人,其中包括R· E·布鲁克斯、上文提到的柯比木材公司的老板约翰·柯比、詹姆斯·贝克(贝克的孙子,是后来在老布什政府做过国务卿的詹姆斯·贝克三世)等等。
(詹姆斯·贝克)
正是在这些人的出资下,库伦决定独立创业。
他眼光独到地选中了皮尔斯枢纽油田。此地先前已被各路石油公司开发十年,回报甚微,但库伦凭借实地勘察中看到的种种细节,认为这里值得继续开采。
他赌对了。从1920年秋天从皮尔斯油田喷涌的原油开始,有勇有谋的库伦,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又开发出多个高产油田。
库伦不仅自己赚到钱,还让背后的富豪投资人赚得盆满钵满。投资人之一的吉姆·韦斯特也不例外,兴奋之余,他提出了一个方案:他愿出资300万美元创办新公司,而库伦可从总收入里分得四分之一。
(吉姆·韦斯特)
这个方案对库伦来说可谓“无本万利”,但令韦斯特意外的是,经过几天的深思熟虑后,库伦拒绝了这个方案。
库伦想要的,是以同样的出资额,与韦斯特各持一半股份。公司的名字里谁的姓氏在前,是用抛硬币的方式决定的,库伦赢了,新公司于是名叫“库伦-韦斯特”。库伦寸步不让。
当上了真正的老板后,库伦不仅没有变得谨小慎微,反而更加大胆。他多次不顾韦斯特的反对,在不被看好的地方开采出石油,还身体力行地应用新的开采技术,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亲临处于困境的开采现场。他的员工曾如此评价他:“库伦从来不是那种对员工说‘你这么做吧’的人。当有危险的任务要做时,他会说‘跟我来’。”
(罗伊·库伦)
库伦迅速积累了数百万美元的身家。但他的经历在那个年代并不特殊。
20世纪20年代的土地争抢热潮,在得州催生了许多百万富翁,但这些暴发户里,少有能守得住这些财富的,他们通常立刻过上穷奢极侈的生活,将钱财挥霍一空,令自己的名字随之消散在历史长河里。
默奇森与理查森
但例外总是有的,成长于得州阿森斯市的默奇森就是一例。
克林特·默奇森的父亲在1890年创建了阿森斯市的第一家银行,在当地是颇有名气的富豪,但当他于1902年去世时,把重要资产都分给了大儿子们,当时年仅7岁的小儿子默奇森所得无几。
(克林特·默奇森)
默奇森倒也不以为意,长大后的他另有想法。二十多岁从军队退伍后,他和幼时玩伴希德·理查森重新取得联系,意欲闯出一番事业。
理查森的家境远不如默奇森,且更早接触社会。性格圆滑早熟的他,做过多种工作,其中包括当时盛行的石油产地侦查员的活计。
(希德·理查森)
富二代默奇森入伙后,二人分工明确,理查森出力,默奇森出钱,他们四处租地皮,再转让租约,以此从中长期抽成。
不过这种合作未能持续太久,因为二人的商业思路及风险承受能力方面的差异越来越大。
默奇森娶了富二代安妮·怀特,实现了得州东部两个最显赫家族的联姻,并通过金融手段不断换得其他钻井平台的租约。他还和地质专家合作,以更科学的手段探寻新油田,比库伦这样的老前辈更超前。
到了1925年时,30岁的默奇森已赚到500万美元,但他丝毫没有停止脚步。为了与正在建设输油管道的汉博石油竞争,默奇森在得州西部的温克勒郡成立温克天然气公司,并开创性地以向当地居民天然气供暖和照明的方式盈利。
没多久,与默奇森签署供气合同的城镇已遍及得州南部,1929年,他正式将旗下的零散公司整合为南方联合公司,并计划将其扩张至全美。
(克林特·默奇森)
默奇森雷厉风行的事业发展中,来自银行的大量贷款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而他之所以能不断得到银行的“宠幸”,则与家族的银行业人脉脱不开关系。在诸如第一国家银行的总裁内森·亚当斯这样的家族老友的助力下,默奇森只消开一次会议,便可轻松得到数十万美元的贷款。
在“大萧条”期间,他在各家银行的债务超过了400万美元,在当时可谓天文数字,甚至一度超过了他的净资产。面对旁人的关切,默奇森毫不担心,只回道:“如果你欠的钱超过了你的偿还能力,那么银行就不能取消抵押品赎回权。”
理查森的经历则没这么顺遂。在与默奇森散伙后的几年里,他在石油开采业兜兜转转,不仅没有赚到第一桶金,还欠了一屁股债。
直到1928年,37岁的理查森才迎来了转机。他在沃德郡的埃斯特斯油田“中奖”了。通过在这里打的六个油井,理查森不仅偿清了债务,每月还可得到2.5万美元的收入,彻底翻了身。
(希德·理查森)
亨特
与其他人相比,H·L·亨特拥有的是含着银汤匙的人生。他出身富豪家庭,天生智力超群,在八个兄弟姐妹中排行最小,从小受尽宠爱。
(H·L·亨特)
1911年,22岁的亨特在父亲过世后继承了5500万美元的遗产,但彼时过于年轻的他并无多少事业心。他在阿肯色州的湖镇买下一处棉花地,并花了许多时间在打牌上,并在25岁那年娶了第一个老婆。
好景不长,随着棉花价格在1920年下跌,亨特的经济状况愈发拮据,已年过三十的他,终于决定认真规划自己的生活。
1921年,他靠着从商业伙伴处听来的信息,决定向当时的许多人一样,前往阿肯色州南部新兴石油城市埃尔多拉多碰碰运气。
亨特的石油事业总体而言非常顺利,到1924年底,他已控制了近40万桶已探明的石油储量。
也许是因为钱赚得太过容易,亨特对财富的控制欲并不强。1925年,36岁的他打着投资房地产的旗号,“抛家弃子”前往佛罗里达州。在新的环境里,他很快认识了新女伴弗朗尼亚·泰。亨特隐瞒了自己的已婚身份,经过一番追求攻势后,与其结婚,成了法律意义上的夫妻。亨特的工作性质导致他有许多在外奔波的时间,这也给他秘密重婚提供了最好的借口和便利。
到了1929年,亨特已拥有自己的公司亨特石油,手握一百多口油井,成了埃尔多拉多最大的独立经营者之一。
(H·L·亨特)
亨特成了阿肯色州的富豪,但使他真正成为世界级巨富的地方,是得州。
1930年11月,亨特以10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得州东部4000英亩油田的租约,其中预付的3万美元由亨特的合伙人支付,剩余款项以油田的收入支付。就这样,亨特一分钱没花,就得到了当时世界上已知的最大石油矿藏的开采权。
亨特能占到这个大便宜,一是因为当时这片油田上法律纠纷不断,而他愿意为原所有者挡下这数百桩诉讼(亨特花了近三年才完全摆平这些纠纷);二是因为亨特先前已暗地里派人做过详细调查,得出这片土地仍有巨大石油开发潜力的结论。
这笔交易,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发显得明智。
在后来的50年里,这片油田生产了40亿桶石油。亨特这个外地人,在一群本地石油大佬的眼皮底下霸占了东得州。他不仅成了得州首富,还一跃进入全球最富人士行列。
与这股“黑金潮”催生的大批富豪形成对比的,是当时全美上下都在大萧条中挣扎,老牌石油企业也不例外,为节省开支,他们纷纷退出勘探环节,转而把重要精力放在收购已开发的油田上。
通往华盛顿的道路并不相同
库伦及其合伙人韦斯特,正是这一变化的受益者。
他们将其位于得州东南部本德堡郡的一处油田,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汉博石油。这笔交易结束后,库伦和韦斯特成了休斯顿首富,二人顺势结束了矛盾重重的合作关系。
就这样,在大萧条期间,得州社会上层重新洗牌,其中最受瞩目的,是被称为“四巨头”的库伦、默奇森、理查森、亨特。
(左至右:默奇森、库伦、理查森、亨特)
穷奢极侈的生活自不必说,他们还开始把触手伸向政坛。
得州石油给美国带来的最深刻的政治影响,是它造成右翼政策和政客的大量增长。自1901年纺锤顶罢工以来,得州的石油富豪们将数千万美金投入到保守主义政策中,受捐对象类型广泛,智库、知名政客、种族主义和反犹主义活动、宗教组织等等,无所不包。
罗斯福的新政更是所有得州富豪的心头恨。新政背后蕴含的大政府、福利国家的价值取向,与南方的保守自由主义价值观可谓针尖对麦芒。许多得州富豪对诸如税收、工会等会影响他们传统生活生产方式的做法都深恶痛绝。
(罗斯福)
当时在得州发展得较为完善的政党只有民主党,而罗斯福新政成了得州民主党内部分裂的源头,其影响持续至今。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林登·约翰逊,是支持新政派,而乘着石油浪潮致富的人,则大部分是极端的反新政派。
这些“反对派”在得州本地组成了紧密的圈子,而这个圈子可以从上文提到的得州木材大亨柯比讲起。
柯比事业巅峰时号称拥有整个东得州,经常被任命为总统委员会成员,给包括沃伦·哈丁、柯立芝、赫伯特·胡佛在内的多个总统进行过顾问工作。然而他的商业帝国未能挺过大萧条,1933年,柯比申请破产,并将新政视为造成这一切的万恶之源。
(约翰·柯比)
柯比开始任职南方关税国会的主席,组织了一系列反新政的游说组织。到了1935年时,休斯顿市中心的柯比大厦,已发展为众多神秘而又互有关联的极端保守团体的聚集地,其中包括得州税收减免委员会、得州选举经理协会、共和国哨兵、美国爱国者骑士团等等。
他们的共同点,是支持白人至上,反对工会,最重要的是,他们都决心在1936年的总统竞选中击败罗斯福。
这一阶段得州富豪的政治参与并不成功,他们尚未能真正理解金钱在政治中的重要性,没有进行大额捐献,活动组织手段也不够成熟,以致被一些东海岸媒体嘲笑。
这些嘲笑之所以出现,还有一个原因,是当时美国主流社会,无论媒体还是政客,对得州石油商的富裕程度没有概念。
有趣的是,虽然得州人的行动在全美范围内无甚反响,在得州本地却非常有市场。1938年,整个得州政坛都被石油富豪牢牢掌控,支持新政的政客完全没有生存空间,而1939年1月,有石油背景的李·奥丹尼尔执掌得州州长之位,更是成了得州接下来数十年极端保守主义统治的开端。他取消了多项针对石油商的税收,与石油公司及相关游说组织合作密切,后来接替他州长职位的两个继任者,“亲油”程度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李·奥丹尼尔)
1940年柯比去世后,库伦成了得州保守主义领袖位置的接班人。他支持得州所有反工会、反犹、反共、反罗斯福等极端保守主义活动。
1944年,在试图控制得州民主党未果后,得州保守派组建了新政党——得州正规军,幕后大金主是库伦,主要成员是石油商,投放的广告内容总结起来就是白人至上、反工会、反政府。
相比库伦,默奇森和理查森的政治观更讲求实际。
(左至右:理查森、默奇森)
默奇森与罗斯福的儿子艾略特关系紧密,借此与罗斯福搭上了线,并借此得到了非常实际的好处。1936年11月,默奇森最大的一家子公司,将超过配额的原油(即所谓“热油”)从东得州运出,违反了联邦法律,因而被起诉。经过一次与罗斯福的隐秘深夜会议后,默奇森的公司只象征性地支付了17500美元的罚款便逃过一劫。
(艾略特·罗斯福)
当时很多主流媒体并未品出个中猫腻,但石油行业的媒体就敏锐得多,《国家石油新闻》对此事的报道使用了非常聪明的标题:《罗斯福的得州接待公司因违反热油法被罚款》。
理查森与罗斯福的关系,也是通过艾略特搭建的。他多次给艾略特出资,帮后者购买了包括广播电台、车站、电视台等多种资产,并因此受邀前往华盛顿,与多个高官谈笑风生、争取对石油业利好的政策。
罗斯福对理查森的信任程度,可从一件事看出:1941年12月11日,也就是珍珠港事件爆发四天后,罗斯福给理查森带去信息,表示希望从他这里得到美国当时石油储备的真实情况,因为罗斯福不相信其他石油商。
另一个在美国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总统林登·约翰逊,也极大地受益于得州的石油财富。
(林登·约翰逊)
土生土长的得州人约翰逊,与理查森的好友、媒体大亨查尔斯·马什搭上了关系,并对后者极力谄媚。马什对这个后辈极为赏识,但他不知道的是,约翰逊已和马什的女友爱丽丝·格拉斯暗通款曲。
(查尔斯·马什)
就这样,约翰逊拿着马什的钱、受着马什的指导、睡着马什的女友,而马什完全被蒙在鼓里。通过马什,约翰逊与马什和理查森的共同好友、石油大亨赫曼·布朗相识。
(赫曼·布朗)
约翰逊对这些得州老乡提供政策倾斜,并得到了显著的回报。1940年秋,约翰逊发动了一场募资,在马什、理查森、默奇森、赫曼这个圈子的大力支持下,约翰逊仅用五天时间,便给当时囊中羞涩的民主党带来4.5万美元的支票,极大地稳固了自己的党内地位。
就这样,随着约翰逊在后来的年月里步步高升,得州石油向未来的白宫又种下了一条脉络。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