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电动自行车因经济、便捷、节能等优势,成为市民群众短途出行的一种主要交通工具。但由于部分骑乘人员交通安全意识淡薄,不按规定佩戴安全头盔或不会正确佩戴安全头盔,导致电动自行车发生颅脑损伤致伤、致亡交通事故呈逐年上升趋势,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带来极大威胁。为进一步提高全民交通安全意识,切实保障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交通警察支队联合呼吁大家让戴电动车头盔成为一种习惯。

电动自行车不像轿车一样有防护措施,且其稳定性能差。一旦出事,人便会直接接触地面,而往往最先着地的便是头部。头部是人体最为脆弱的部位,受到碰撞后很容易造成颅脑损伤。在涉及电动自行车的死亡交通事故中,“颅脑损伤”一直排在第一位。对于个体而言,骑电动车发生事故或许是小概率事件,而一旦发生事故,不佩戴电动车头盔的后果很可能是致命的。

电动车头盔对于电动车驾驶者来说,相当于轿车驾驶员所系的安全带,是人遇到危险后的最后一道防线。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正确佩戴头盔可使交通事故的死亡风险降低40%,头部受伤的重伤风险降低70%。对于电动自行车骑乘者,正确佩戴头盔可起到同样的保护作用。

电动自行车新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于今年4月15日起实施。《关于加强电动自行车国家标准实施监督的意见》也明确提出,鼓励骑行电动自行车时佩戴头盔。但从现实情况来看,骑电动车戴头盔仍远未成为一种日常习惯和行为自觉。此前,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的上海道路安全项目评估数据显示,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员头盔使用率仅为12.5%,乘客使用率仅为2.0%。

如何推动骑电动车戴头盔成为习惯,最“硬核”的方式就是立法强制。目前,深圳、杭州等城市已将“电动车骑行者必须佩戴头盔”列入地方法规中,违者将处警告或者二十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罚款。以违法成本倒逼公众重视佩戴头盔,无疑是最有力的举措,值得其他地方借鉴。不过,立法容易执法难。骑电动车戴头盔入法,对于执法监督提出严峻考验。在入法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鼓励公众骑行电动自行车时佩戴头盔也不应成为空洞口号,而应通过宣传引导加以落实。

对此,应利用新媒体开展宣传教育,用身边事警示身边人。各地交警部门不妨对近年来发生的电动车事故案例进行梳理,这些发生在身边的真实案例比空洞的说教更具震慑力和说服力。同时,积极与快递物流、外卖配送等重点行业对接,督促其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通过制定内部规章制度引导员工主动佩戴头盔。此外,探索开展免费发放头盔等活动,以此为契机提高广大公众交通安全意识,自觉做到安全文明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