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家南边有条弯弯的河。
自小就听老人们讲,唐代大文豪柳宗元进京赶考时,途径此河,口渴,见河水清澈,掬而饮之,遂被后人称为柳公河。
名字的来历实在无处可考,毕竟它作为一条名不见经传的小河,既无母亲河黄河那般的丰功伟绩,也无长江那般波澜壮阔的磅礴气势。它只是一条弯弯的、静静流过我家门前的小河。
但它却伴随着我度过了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春天的时候,解了冻的河水清澈见底,宛如一条玉带蜿蜒流过。在声声蛙鸣中,一群小孩子光着脚丫子下河捕小蝌蚪,然后带回家,天天观察。即使不能按老师的要求写出篇生动的观察类小作来,也多了个玩伴。
夏天的时候,河面上的荷花开始诠释“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意蕴: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偶尔有蜻蜓点水,或几只小鸭子游过,与岸边柳梢上的夏蝉形成一副动静相宜的悠闲氛围。但小孩子哪懂这些,捉鱼,挖泥鳅,摘莲蓬……河面上蒸腾、弥漫着我们的欢声笑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秋天的时候,河边又会多出一片高大的芦苇来。白色的芦苇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婀娜多姿,仿佛一群妙龄少女准备出门远游。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上学后读到诗经里这篇《蒹葭》时,脑子里浮现的,无不是儿时河边的那片芦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关于这条河的记忆,并不全是轻松欢快的。
河上还有座桥,是方圆几十里都难得一见的拱桥。桥也不是开始就有的,而是为了方便附近的居民,后来才建的。每次说起这桥,父亲都掩饰不住自豪:我那会儿还年轻,为了建这座桥,我们几个青年小伙一起到很远的地方去拉石头。拉着车子,全程要步行,一来一回,就得好几天。
这桥,就是这么多数不清的人用汗水河浸透数不清的磨坏的鞋子,如愚公移山般地铁杵成针。我对小桥,又多了一丝沉甸甸的敬意。
伴着河水悠悠的流淌,我和小伙伴们无数次从桥上走过,嬉笑玩耍,外出求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有一天,忘了究竟为了何事,我和妈妈闹得很不愉快。饭都没吃完,就气鼓鼓地扔下碗筷,赌气去了学校。走到半路,鬼使神差般,我猛然回了下头,赫然看见妈妈正站在桥上,定定地看着我去的方向,正拿手背擦眼睛……看着她已经略显弯曲的腰身,我眼圈一下红了,所有的怨气也在那一瞬间烟消云散……
及至后来,父母隐瞒了远在异乡工作的我同时住院,无数个夜晚,我为自己的后知后觉而悔恨大哭,当年妈妈站在桥头黯然流泪的场景一幕幕又浮现脑海,桥边那个落寞的身影,也成为我关于那条小河、关于亲人永不磨灭的惊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对这河这桥,我又多了几分难以割舍的亲情。
工作后,回家的越来越少了。然而每次回到故乡,我都要到这座桥上走一走,看看当年的小河。
岁月流逝,河水逐渐干涸,荷花、鱼儿、鸭子、泥鳅、芦苇都不见了踪影,只剩一沟干枯的野草;两岸的地势越来越低了,岸上的空地也逐渐被一排排楼房所挤占;昔日承载了一代人荣耀的拱桥也日渐衰朽,像位风烛残年的老人,艰难地承受着身上的重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开始无比的怀念那个有着蝉鸣的夏天,怀念河水流过时,倒映在水面上的蓝天白云伴随着涟漪晃晃悠悠地打颤儿,怀念那条弯弯的小河曾默默无闻地滋润着这片大地。正是:我家曾住柳公桥,稚子抓鱼惹喧嚣。昔日笑语今不在,惟余西风柳萧条。
它还能回来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END

图片 | 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