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2021年达摩院青橙奖获奖名单在网上公布。10位青年才俊分别来自不同的院校,年纪轻轻就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令人艳羡的成绩。

可能我们对这些青年才俊并不熟悉,但其中有一个人,应该很多人都会有印象,那就是韦东奕,网友们口中耳熟能详的北大“韦神”。这位众人眼中的数学天才,再次证明了自己“扫地僧”的名号并非徒有其表。他发展了预解估计方法和波算子方法,解决了流动稳定性的数学理论中的一系列重要的公开问题,也因此成为青橙奖的10位获奖人之一。

而与韦东奕组成一南一北“数学双子星”的陈杲,则因创造了新的工具解决了复几何领域的重要猜想而得奖。此外,他还是26岁攻破世界级难题,成果登上世界数学四大刊之一《数学新进展》的中科大特任教授。

一位本土培养,一位海外归来,虽然学业、学术经历有所不同,但同为90后中的领军一代,又同时在国内颇具分量的公益性学术评选中亮相,自然会引发人们的讨论。但热议背后,我们也应该进行思考与反思,他们的成功难道真的仅仅源于“天赋”吗?其实不然。

无论是韦东奕,还是陈杲,亦或是其他八位获奖者,纵观他们的经历,抛却“天才”的光环,都能看到一些共通之处。而这些,也是大多数家长、学生在教育过程中需要着重提供、培养的要素。

活跃、自由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格健全的孩子,而非埋头题海的机器。在孩子智力发育、思维形成最关键的时期,如果每天只能忙于应付抄抄写写的作业,不但容易磨灭他们的学习热情,还会使他们错失发现、发展兴趣的机会。

韦东奕与陈杲,都在相对宽松的家庭教育环境中成长,父母给予了他们充分的“民主和自由”允许他们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钻研,并适时伸出“援手”予以指导。没有了条条框框的限制,在质疑、思考、探索中,他们的思想得到了进一步深化,并迸溅出灵感的火花。

自学、自律

学习的最高境界是自学,而自学的有效境界是自律。只有在平等、互律互正、互教互学的氛围中,自学、自律的习惯才能树立,只有在稳固的正义价值观下,自律、自学的习惯方能稳固。

给予孩子一定程度“自由”并加以适时引导、鼓励,能够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良知”(即本心),进而找到自我约束的方向,明确在哪些方面需要加强,哪些方面可以适当暂缓。在这样的原则和标准下,孩子的目标会愈发明确,自律、自学的意愿也会更强,长期坚持并最终形成一种习惯。

即便天才如韦东奕,聪慧如陈杲,如果没有自律、自学的能力,也很难将个人潜能发挥到极致。自律能促使人步步攀向高峰,自学则是攀登过程中源源不断的动力,它们一起共同组成了一个人能力得以卓有成效维持的关键所在。

潜心、刻苦

天才少年只是小部分群体,我们也许没有韦东奕、陈杲那样“老天爷赏饭吃”的大脑,但他们对于学科的专注,却是我们可以学习的。

我国唐代著名诗人、哲学家韩愈有一句治学名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话就是在告诉人们,在读书、学习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没有顺风船可驶,想要在广博的书山、学海中汲取更多更广的知识,“刻苦”和“潜心”是两个必不可少的,也是最佳的条件。试问一个人如果不勤奋学习,不刻苦钻研,不努力掌握好技能知识,又凭何能够战胜挑战,跨越坎坷,抓住隐藏其中的机遇呢?

教育的根本是立德树人,在学习这场长跑中,家长必须抓住教育的核心,在宽松、开明的教育环境中,教会孩子知晓何谓自律、自学,懂得潜心耕耘、刻苦钻研方能成就价值。当孩子们都能在合适的土壤中生根发芽时,才能有机会培养出更多的未知领域拓荒者,谱写出属于自己的人生篇章。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