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中国青年报》的摄影组走进安徽的一个贫困山村,想要收集当地贫困儿童的辍学素材,正当他们拿着摄像机取材的时候,一个纯真、好奇又有点恐惧的眼神,瞬间吸引了摄影师的注意,他立马举起相机拍下了一张照片。

虽然这张照片是黑白色调,上面的女孩衣着也很破旧,但却掩盖不了小女孩眼中的清澈明亮,同时也透露出对未来的无限期待。

随后,摄影师把这张照片发表了出来,小女孩一夜之间牵动亿万国人,照片更是成为希望工程的宣传标志。

此后,不仅照片中的女孩得到了社会捐助,从此改写了命运,希望工程项目也受到大量关注,无数贫困山区的孩子也得继续学业。

这个小女孩叫做苏明娟,走红当年只有8岁,如今30年过去,她的现状到底如何了?过去30年,她又经历了怎样的故事?

1983年,苏明娟出生在安徽金寨县一个闭塞的山村里,虽然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浩浩荡荡地吹起,但那里的人生活依旧贫瘠,所以苏明娟的父母也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每天耕田、养猪、抓鳝鱼忙碌不停,却依旧只能勉强维持温饱。

不仅如此,这里的很多孩子都读不完小学,甚至根本就没上过学,即使每学期学费只有100块,但对他们来说都是笔巨款。

不过,苏明娟的父母虽没上过什么学,家境也很贫困,但还是尽最大努力送女儿去读书,苏明娟深知读书的机会来之不易,学习起来很是认真。

1991年5月的一天,苏明娟跟平时一样穿着一身补丁的花衣服,背着妈妈缝的书包,手里握着一个小炭炉,踏着蒙蒙亮的晨光走上了泥泞不堪的山路,她要翻过那个山头,朝着山的另一边冒着烟的小房子走去,这段路她每天要走一个小时左右。

那个破败的小房子曾经是村里的老祠堂,荒废之后改成了教室,四面的土墙已经是千疮百孔,早春依旧湿冷的风从破碎的窗子吹进来,直接吹到人骨头里。

苏明娟需要用那个小炭炉先暖热了手,才能正常拿起笔写字,就在她刚刚打开书本的时候,教室里走进来几个衣着干净的中年人,老师说他们是从北京来的记者。

其中一人手里拿着奇怪的机器,当时那个贫困小学有限的书籍中并没有介绍过这个东西,苏明娟很是好奇,便一直盯着那人看。

当那人朝她看过来的时候,苏明娟又很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去继续写字,紧接着那人举起机器,对着整个教室,然后发出了“咔哒咔哒”的声音。

苏明娟再次好奇地抬起头,机器正对着她,紧接着连续发出了好几声“咔哒”,她当时不会意识到这短短几秒钟的对视会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甚至能改变很多贫困山区孩子的命运。

拍照的人叫解海龙,是《中国青年报》的记者,他从九十年代初期便开始关注中国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问题,前后十年间他走了20多个省市,走访了上百个村庄,用相机记录下这些贫困地区儿童窘迫的学习环境和孩子们对读书的渴望。

那一年,解海龙听说金寨镇基础教育问题仍旧没有解决,失学辍学问题依旧严重,全村人2000多人,解放后却一直没有出过一名初中生,所以解海龙便前去收集素材。

当时教室里的环境和孩子们的状态让解海龙非常震惊,他没有想到国家已经全面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而这些贫困的山村里的孩子,竟然还在这种环境下学习,于是他举起了手中的相机。

回到北京后,解海龙从千百张照片中选中了那张“大眼睛女孩”,照片上的小女孩头发蓬乱,脸颊冻得通红,握着铅笔头的小手上满是冻疮,但那双大眼睛格外明亮,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对知识的期望,解海龙为这张照片取名为《我要上学》。

照片发表后,在全国各界引起了强烈关注,更成了希望工程的宣传标志,直观深刻地解释了希望工程发起的意义和目的。

短短一个月时间,希望工程就收到社会各界的1亿多元捐款,贫困地区儿童教育问题也得到了广泛关注。

一年后,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金寨县希望小学”正式建成,徐向前元帅更是亲自为它提名,并以此作为全国希望工程的开端。

苏明娟也因此坐进了明亮的教室,拿到了助学款,其中第一个向他捐款的就是李万,他从自己微博的工资里每学期都挤出100元寄给苏明娟,直到她小学毕业。

与此同时,还有很多社会爱心人士都给苏明娟捐款捐物,但她只留下了书本和旧衣物,多余的钱都交给了希望工程。

1998年,作为希望工程的形象代表,14岁的苏明娟成为安徽省团十四大代表候选人,走进人民大会堂出席全国团的代表大会。

当然,苏明娟也没有辜负社会给予的沉甸甸的希望,她顺利地完成了学业,2003年还考入了安徽大学金融管理系。

进入大学后,学校为她设立了助学补贴,社会爱心企业也提出要资助她大学时期的全部费用,但是这些都被苏明娟一一拒绝了,她给希望工程写了封信,要求把自己每月900元的助学补贴转给更需要的贫困学生,而来自企业的捐款苏明娟也没有收。

对此苏明娟回应说,学校已经免去了她所有的学费,而已经长大的自己也有能力养活自己,不能再接受社会救助,大学的课程也没有那么紧张,多余的时间完全可以去勤工俭学赚取生活费,这么多年希望工程已经帮助了她很多,现在应该留给更多更需要的人。

不仅如此,苏明娟每个寒暑假都会回到金寨希望小学做代课老师,还会给孩子们背回去各类书刊杂志,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

学校里组织的各类公益活动,苏明娟也都会积极踊跃地参加,尽自己所能去帮助更多的人,如果身边人不问,她也从不主动提及自己就是“大眼睛”女孩,就怕大家对她有什么特殊关照。

但苏明娟的成长一直都在社会各界关注下,考上大学后闻讯赶来的各路媒体记者也越来越多,起初苏明娟有些抗拒和烦躁,但是慢慢地她开始学会甄别媒体的资质和采访目的,摆平心态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

“大眼睛”不只代表她自己,也代表着千千万万受过帮助和即将被帮助的贫困儿童,当初因为那张照片,希望工程改变了她的命运,她也希望长大后的自己作为希望工程的象征,把这份温暖传递下去。

除了要睁大眼睛甄别不怀好意的媒体,她还得面对那些不怀好意的企业。大学快毕业的时候,一家知名企业邀请苏明娟去做实习生,起初她很开心,但是当她到了企业后才发现,企业的目的并不单纯。

他们给苏明娟配备了环境优雅的寝室,一对一的实习领导,但是却没有给她安排具体工作,入职第一天就有一堆记者在会议室等着采访她,苏明娟立刻意识到这家企业是想用她的影响力做广告,最后她没有搬进公寓而是自己找了一处便宜的宿舍,并要求企业像对待其他实习生一样给自己安排工作。

最终,实习期结束后,苏明娟也没有留在这家企业,她一直不希望社会的关注点放在她自己身上,而是应该关注希望工程,关注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渴望读书的孩子。

2006年,苏明娟和解海龙一起将那张大眼睛照片的版权进行慈善拍卖,所得的30万元善款则建设了西藏一所希望小学。

当然,苏明娟的助人之路还不止于此。大学毕业后,苏明娟进入了工商银行安徽省分行工作,拿到第一个月的工资后,她拿出1000元捐给了希望工程,此后每年都会坚持向希望工程捐款。不仅如此,苏明娟周末还会去孤儿院做义工,坚持资助贫困大学生。

2017年,苏明娟当选为共青团安徽省委副书记,此消息一出便被各大新闻媒体疯狂转载,说她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副厅级的干部。

为此,苏明娟接受采访,澄清自己不是官更不是什么副厅级,人事关系仍在原单位,在团省委只是兼任,没有行政级别,另外她再次强调希望大家把关注点放在希望工程上,而非她本人。

此时的苏明娟已经嫁为人妻,还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从一个母亲的角度出发,她更加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和教育问题,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他们,通过团省委这个平台吸引更多有爱心有能力的年轻人参与到公益事业中。

为此,2018年苏明娟拿出3万元积蓄,成立“苏明娟助学基金”,用来帮助那些因为贫困而面临辍学风险的孩子们,希望他们能跟自己一样幸运,得到帮助,进而用知识改变命运。

基金会一经建立便吸引了大量的社会爱心人士,很快就收到几十万的捐助。如今3年过去“苏明娟助学基金”援建了3所希望小学,救助了80名贫困大学生。

那后来的苏明娟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2018年CCYV-1《开学第一课》节目邀请到了摄影家解海龙,讲述“大眼睛”背后的故事,节目现场连线了苏明娟,此时的她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有着幸福的生活和稳定的工作,隔着屏幕她拿出了一件打满补丁的老旧花衬衣,这正是当年解海龙拍摄那张照片时她身上穿的衣服,30年了这件衣服她一直珍藏在身边。

如今30年过去了,曾经那个“大眼睛”女孩已经年近四十,不仅生活幸福,爱情事业双更是双丰收,但是她从没忘记曾经的困苦和希望工程带给她的温暖,而她也一直在努力将这份温暖传递下去,身体力行地帮助更多孩子完成学业,改变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