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东方红,太阳升,东方出了个毛泽东……”

毛主席是中国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在他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和国家面貌。

《时代》杂志这样评论他: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100人之一。毛主席被视为现代世界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但是,即便是这样伟大的人,他也在上学期间被学校记以“大过”的处分,具体是因为什么呢?

一、毛主席被迫在师范念书

1911年至1912年,这两年间是毛主席一生中最为迷茫的时期。

毛主席出生在晚清,却生长在革命浪潮之中。1911年,毛主席受到辛亥革命的影响,年仅18岁便有了报效国家的一腔热血。后来袁世凯夺去了辛亥革命的“成果”,这让毛主席那颗想要报效国家的内心有一丝动摇。

自辛亥革命爆发以后,全国各地充满各种新兴思想,尤其是学校,犹如雨后春笋般一样快速萌发。一时间,各种类型的学校:师范、政法、商业、工业……层出不穷。

毛主席对未来的人生开始困惑、迷茫。他认为完成学业或许才是自己当下的出路。于是,已经参军半年的毛主席,退伍求学,开始了自己两年的求学之旅。

毛主席先后报考警察、法政两所学校,不过平淡的校园生活,依旧无法平静毛主席那颗困惑的内心。

于是,毛主席把自己的详情以书信的方式告知了父亲。在父亲毛顺生的建议下,毛主席进入一所所商学院学习。但商学院英文的授课方式,让毛主席在课堂上完全听不懂,无奈只能退学,选择不收取学费的湖南第四师范大学。

毛主席就是在这所学校结识杨昌济。杨昌济可谓是毛主席的启蒙教师,他看出毛主席是一位可教之才,便把自己所学的西方哲学、伦理学、教育学等思想,统统传授给毛主席。毛主席也因此豁然开朗,那颗困惑的内心安定下来,逐步有了未来前进的方向。毛主席从此更加发奋读书,其优异的成绩,让他在学校广受赞誉。

二、因10元学杂费,而记“大过”的处分的毛主席

1913年,毛主席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到湖南第四师范大学,得以继续丰富自己的头脑。后来湖南第一师范与第四师范合并,成为湖南第一师范,毛主席分配在了本科第8班,不过,这对于毛主席来来说,并没有什么,只要不影响学业就好。

1915年6月学校突然颁布的一条新规,影响到了毛主席的学业,使他差点因此念不起书退学。

事情是这样的,校长张干宣布从下学期开始,每个学期要加收10元的学杂费。10元在如今看起来似乎并没有什么,但是10元钱在那个时代则是一笔不菲的金钱。

湖南第一师范之所以能有很多学生,最大的原因就是不收取学费。所以来读师范的学生,大多都出身贫寒,每人身上仅有为数不多的生活费,大部分的学生都拿不出这10元钱。

而校长张干的这一举动,在很多同学看来,就是想要以权谋私,张干想要填满自己的“腰包”。

甚至后来一个所谓的知情人士透露他“知道”的详情:张干想要用这笔钱讨好军阀汤芗铭。这进一步加剧了校长与学生之间的矛盾。

第一师范顿时闹的沸沸扬扬,无数学生纷纷罢课抗议,抵制张干这种以公谋私的收费。一场轰轰烈烈的“驱张运动”就开始了。一时间,学校到处充满写有校长张干种种不良行径的传单。学生们希望以社会的舆论,赶走张干。

10元的学杂费终究还是影响到毛主席。毛主席为了能够完成学业,就在同学的邀请下,写了一篇新的“驱张宣言”。

原来,之前的“驱张行动”闹得满城风雨,其言辞并不激烈,虽能引起学生的不满,但并不能触发其他人的内心。于是,一些同学想到了毛主席。毛主席有着非常好的文笔,先前一篇《心之力》文章,就受到了老师杨昌济的广泛赞誉。

毛主席看过之前的宣言后说道:“你们这样并没有写中张干的要害,应该这样写,要批评他学校如何办的不好。”毛主席重新写的一篇《驱张宣言》,言语之激烈,一一介绍校长张干,如何迎奉上司,在学校如何欺压学生等,种种恶劣的行径。这次不仅引发了市民的不忿,甚至还传到省教育局。

无奈,这次事件的影响太大,省教育局只能派一名督学来解决这件事情。

这名督学在学校召开全体师生大会,说:现在的国内局势很严峻,你们能有一处较为和平的地方念书已经颇为不易,还是要以学业为重,抓紧时间复课。

这件事如果简单平复,那张干在今后或许会做出更过分的事情。于是学生们发出宣言:张干一日不出校,我们一日不上课!

其态度之坚决,督学明白,如果不处理张干,此事就无法解决。他只好说道:“同学们还是继续上课吧,我保证过完这个学期,马上调离张干,取消之前的10元学杂费。”学生这才停止罢课行为。张干因此“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待事件完全平息之后,据张干调查,事情的始作俑者出自毛主席身上。张干起初还不相信,在他心中,毛主席还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他之前还有彻夜向张干请教问题的行为。张干认为,毛主席之所以会对张干反目,还是因为毛主席交不起10元学杂费。

“威望尽失”的张干,打算开除毛主席等17个联手闹事学生的学籍。杨昌济得知此事,想要阻止张干,在他看来毛主席可是资质俊秀的绝佳青年。他曾这样评价毛主席:

“海内人士,前程远大”。

后来,杨昌济知道自己能力有限,就联合学校一众老师,对校长张干施压,迫使校长撤回决定。杨昌济在会上这样说道:如果校长坚持开除毛主席等人的学籍,那么我们全校老师将集体辞职,看你这个校长做不做的下去!

张干被迫做出让步:好,我不开除他们的学籍,但我要给他们记大过处分!

当学校公布对毛主席等人的处置后,再次引起学生们的不满,他们重申“张干一日不离校,我们就不再上课!”。无奈,省教育局只能马上调离张干。

从此,张干离开了第一师范,毛主席也因此顺利毕业。后来,毛主席在杨昌济的推荐下,去往北京,结识了陈独秀、李大钊等人,从而走向一条革命道路。

三、毛主席和张干的不解之缘

或许我们认为毛主席与张干两人,从此再也没有联系,其实不然。在2014年展示的毛主席珍贵文献中,有这样一封关于张干的信,是毛主席给张干写的亲笔信;

信中内容是:

“次崙(张干,字次崙lún)先生:先生及李先生(李道祯)的联名信,谭先生的信,均已收到,极表同情,已将来信转制中共湖南省委统一战线部酌为处理,请告知谭柄锷先生持此信向统战部接洽,我即不另复谭先生了,顺致歉意。”

根据这一封信,我们才知道毛主席与张干之间的缘分。

其实毛主席与张干之间的“矛盾”,不止“10元学杂费”这一次。

在抗战结束后,蒋介石曾三番五次邀请毛主席赴重庆,进行战后谈判事宜。毛主席怀疑这是蒋介石的“鸿门宴”,来回斟酌去与不去。随后毛主席就收到一份电报,大意为:

希望毛主席同志,念在抗日已经获胜,为中国今后的建设,请您接受蒋介石的邀请,前往重庆协商谈判事宜,切勿让百姓失望。张干于1945年8月21日。

事后有人猜测:张干之所以会发这封电报,是蒋介石授意的,蒋介石通过调查毛主席早年间的人际关系。而张干发这一封电报的具体原因,如今无人得知。

毛主席再次得到张干的消息还是在1950年。

当时,在毛主席的邀请下,周世钊将要去北京参加国庆典礼。临行之际周世钊找到张干问到:“您有什么话要带给毛主席吗?”

张干思索一番这样说道:“你待我向他问好吧,其他没有什么可说的,希望毛主席不要在意当年的事。”

毛主席在中南海的宴会上这样向周世钊问到:“老校长张干在哪里,还健在吗?”

周世钊:“老校长还在教书,目前是妙高峰中学校长。还有就是,他希望您不要记恨当年的事情,他也是被迫的。”

在周世钊的介绍下,毛主席才了解到当年的详情。原来10元学杂费是军阀汤芗铭让学校强制收取的。张干之所以没有向学生们告知详情,也是为学生们好,让学生们用心学习,不想让学生提前接触到社会的险恶。

“是啊,我们都误会他了。其实当年费尽周折赶走他,真的是我们冲动了,我要向他道歉啊。”

毛主席沉思一番说道,又继续说:“张干先生还是很有能力的,他年纪轻轻,三十多岁就当了大学的校长,真是不简单啊。这样吧,你回去之后,代我向他道歉。”

紧接着,周世钊又给毛主席说,张干一家6口的生活有些艰难。原来在抗战胜利后,张干用自己的积蓄回到家乡买了一块地生活。后来新中国成立,举国上下进行土地改革。当时相关工作人员把张干定义为“地主”,并没收他的土地。张干一家因此过着穷困的生活。毛主席听完,马上说道:“应该照顾。”

不久,张干得到政府的救助。当他得知这是毛主席的关照,他又连忙写信,致以谢意。

四、受邀前往北京

1951年,张干接到毛主席的请帖:请自己敬爱的老师前往北京叙别后之情。张干激动地热泪盈眶。

9月26日上午,毛主席注视着自己30年未见得老校长,紧紧握住张干的手说:“张校长您好,我们又见面了。”

张干:“您好,润之。”

在毛主席的谦让下,张干在宴会中坐上上席。

张干:“润之,你的身体还这么好。”

毛主席:“这是在师范洗冷水澡锻炼出来的。”

张干:“你还是当初那个脾气。”

毛主席握着张干的手说道:“老校长,您或许忘了,您当初讲过我身上有虎、猴二气,虎气为主,猴气辅之,这二气主导了我的一生啊。”

“嗯,师范那会儿,我可被你的虎气彻底震住了,所以才力主开除你的学籍,真是对不起啊”

“都怪我当初虎气太盛,要是想现在这样多点猴气,我也不会参与‘驱张运动了’。”

“总之,是我不对!身为教师,我深感惭愧!”

“老校长,您言重了。您和元鲲先生都没有帮助蒋介石,这很好啊,也相当不容易吧。”

张甘激动地流下了眼泪:“是啊,多谢您的理解。”

宴会上,毛主席举杯站了起来:“老校长,我祝您桃李满天下,为新中国的教育事业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

张干一饮而尽,回敬一杯:“润之,我也敬你。祝新中国在您的领导下,兴旺发达。”

毛主席一饮而下。

宴会结束后,毛主席亲自带领张干参观东南海,众人并排而行。

张干:“润之,我记得您在师范非常喜欢游泳,现在还喜欢吗?”

毛主席笑着回复:“喜欢得很,风浪越大的地方我越喜欢”

张干一语双关说到:“你实在是太喜欢风浪了,年轻时如此,现在还是如此。”

毛主席:“次仑先生,您说得对,我这一生就是在大风大浪中闯过来的。”

张干叮嘱到:“是啊,大风大浪可以磨练人,也可以造就人。希望润之你记住这句古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毛主席收起笑容,面容严肃,沉沉地回答道:“老校长,我记住了。”

张干在北京住了近两个月,先是参加了国庆周年典礼,后又参观了整个北京城的各大景区。

其中的所有花费全部出自毛主席之手。

五、晚年生活

1963年张干病危,他给毛主席写信,请毛主席设法让女儿返家工作,以便侍养。毛主席回信,也就是文章先前提到的那一封信。

湖北省委书记张平华受毛主席之托,带着2000元人民币送给了张平:“张老,我刚从北京回来,代表主席来探望您老人家。这是主席要我交给您的2000元。这是主席的稿费,请您一定收下,如若不够,可再写信告诉他”

张干双手颤颤巍巍地接过这笔钱:“张书记,我已身体老朽,再也不能为人民工作了,这,受之有愧,受之有愧啊!”

1966年,有人以张干当过“反动校长”,抄了周干的家,带走了很多书籍还有500元钱。

后来还是幼子张六如,携带张干与毛主席来往的信件与合影,这才取回这些东西。

1967年1月,张干因病去世。时任副省长的周世钊主持其葬礼,还在追悼会上转述,毛主席对张干的悼念,并说出毛主席昔日对张干的客观评价与深切关怀。参加葬礼的人也由此有了更加浓厚的尊师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