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今天跟着吴银根先生学习治疗哮喘的3个经验方。

吴银根教授认为,哮喘为一种发作性的本虚标实的痰鸣气喘疾患。

缓解期以本虚为主,本虚为先天禀赋不足,或年老体弱,或久病失养等,致肺脾肾亏虚,其中尤以脾肾阳虚为主,基本贯穿哮喘的整个病程;发作期以标实为主,为风寒或风热之邪,以前者多见。

同时,哮喘发作的宿根为痰,“痰之本,水也,原于肾;痰之动,湿也,主于脾”,肾阳不足,脾虚不运,则伏痰不去。

因此,临床治疗以温肾健脾为根本治法,脾肾健则五脏得养,根基稳固,外邪难以入侵,并可杜绝生痰之源;同时根据发作期和缓解期的不同,辨证使用温阳抗寒、化痰平喘之剂,标本兼治。

0 1

发作期

温阳化痰:发作期虽有寒哮热哮之分,但以寒哮居多。发时治标,温阳抗寒、化痰平喘是其治法,临床用“咳喘落”是教授治疗思想的具体体现。

咳喘落(又名温阳抗寒合剂)方药组成如下:附子、细辛、麻黄、桃仁、黄芩、虎耳草。

此为吴银根教授在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基础上精心化裁而成,方以附子、细辛、麻黄温肾补火、温肺散寒、宣肺平喘,桃仁祛瘀化痰,黄芩、虎耳草清肺化痰,兼制附子、细辛等辛燥之性,并清肺之郁热。

全方标本兼顾,寒温并用,宣肃同施,既针对哮证“阳虚寒盛”的病理体质,又针对痰瘀阻络之宿根,较好地体现了中医学“治病求本”的思想。

0 2

缓解期

温补肾阳:吴银根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哮喘反复发作的夙根是痰,肾阳亏虚则是哮喘屡发不愈的病机本质。

哮喘不仅后期多见肺脾肾不足(肾阳虚为主),早期即有“隐性肾虚”,哮喘缓解期患者或无症状体征可辨,从理论上仍应将其责之肾虚,且病程越长,虚的征象越明显,甚则出现动则气促等症,正如前人所言“久发者,气无不虚”。

吴银根教授临证治疗哮喘,随时注意肾气的调护。

发作期病势稍减,即开始用健脾补肾之剂;缓解期无论有无虚象,皆应用温补脾肾或滋阴补肾法调治,以防病情进展;虚象明显者,更以调补脾肾为主。

临床实践表明,通过补肾纳气、扶正固本,可以防止哮喘复发或减少发作次数,帮助临床撤减激素。

因此,温补肾阳应贯穿临床治疗的始终。

“止喘胶囊”是吴教授多年临床经验的结晶,仙灵脾、巴戟天、蛇床子三味药组成,具有补肾固本、健脾化痰、止咳平喘之功。

0 3

健脾温肾法膏方

膏方,又称膏滋药,意为沃泽、滋润,含补养之意,现在上海、江浙等地广泛流行。

膏方的主要作用为扶正补虚,以调阴阳、补五脏、益气血、助正气为主,兼顾祛邪治病,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治未病、治病必求其本的思想。

吴教授认为,哮喘以虚为本,以实为标,而虚贯穿病程的始终,缓解期虚象更明显,而五脏之中以肺脾肾亏虚为主,尤以肾阳虚为主要表现,因此,补肺健脾温肾是治疗哮喘关键。

轻中度哮喘一般病程较长,体虚明显,而滋补之剂一般呆滞厚腻,易阻碍脾胃,聚湿生痰,且有闭门留寇之虞,一般不宜峻补,宜图缓治,这与膏方特点相吻合;

同时,膏方以扶正补虚为主,兼顾祛邪治病,符合哮喘缓解期治疗“未发时扶正为主”的治本思想,而治本之补肾健脾可以减轻、减少或控制哮喘发作。

此外,膏方口感好、服用方便,深受大众喜爱,便于久服。

运用健脾温肾法膏方治疗哮喘是吴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哮喘的一个特色,也是对膏方传统用法的创新,取得了明显的临床疗效。

健脾温肾法膏方基本组成:黄芪、党参各300g,茯苓、白术、谷芽、麦芽、白果仁、淮山药各150g,麻黄100g,细辛60g,陈皮90g,菟丝子、仙茅、仙灵脾、补骨脂、女贞子、枸杞子各120g,蛤蚧2对。

将上药先浸12小时,煎煮取汁过滤共3次将煎液浓缩至2000~2500ml,加入阿胶250~400烊溶冲入,气阴两虚者加龟版胶100~150g,冰糖500~1000g,饴糖500g,炼制收膏,贮净器,备用。每日2次,每次1匙,冲服,自冬至起服用,约服40天。第2年冬至前再拟方制膏。

哮喘本质为本虚标实,发病的关键是“痰”和“虚”,尤以脾肾阳虚为主要表现,不仅缓解期主要表现为脾肾阳虚,发作期亦兼有脾肾阳虚表现,因此,健脾温肾法贯穿哮喘治疗的全程。

同时,根据“发作时治标”的原则,辨证使用温阳祛寒、化痰平喘之剂。

另外,在传统中医汤药的基础上,根据膏方扶正补虚为主、兼顾袪邪的特点,辨证使用膏方对缓解期哮喘进行调补治疗,对减少哮喘的复发具有特殊的意义。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扶阳名家治验良方》,赵丹丹、王发渭、魏素丽、杨建宇主编,学苑出版社出版,2009.12。转载请注明出处。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