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界上,有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身患残疾;他们的愿望很简单,实现起来却又很艰难;他们只想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却要比正常人承受更多的冷眼,背负更多的苦难。面对冷眼旁观,面对苦难加身,依然有人选择逆风而行,向阳而生。

10月13日,佛山创意产业园举行《成长大家谈》第五期活动。湖南今日女报首席记者谭里和莅临现场,分享生命感悟——如果无法改变命运,那就战胜它。

谭里和自幼身患小儿麻痹症,依靠拐杖艰难行走,但拥有着自由的灵魂,志存高远、心怀梦想。求学、工作、婚姻,三座大山压不垮他的脊梁,挡不住他坚定的步伐。谭里和曾十余次获得湖南新闻奖最高奖,是中宣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广电总局、中国记协等部门举办的首届《好记者讲好故事》中优秀的记者。

在中国新闻界,“拐杖记者谭里和”是特殊的存在。

求学——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42年前,在罗霄山脉脚下一处偏远的小村庄里,谭里和出生了。不幸的他从小便患有小儿麻痹症,7岁前,每天只能伏在妈妈的背上,缺少与外界的沟通,导致语言障碍。

但是渴望知识、向往自由、目标坚定的他打动了母亲。于是,母亲决定每天背着他往返学校。

酷热和严寒的天气堵不住他的求学之路;艰苦的生活条件也挡不住他逐梦的步伐。

初中阶段的他,不甘心在山沟沟里度过一生,强烈地向往更高更远的世界。他坚信知识改变命运,16岁考上了当地最好的高中,但因为身体原因被拒绝录取,他毅然决然地敲开校长的门口,用扼住命运咽喉的决心打动了校长,拿到了校长亲自手写的录取通知书。

前后三次参加高考,直到22岁,他依然选择以社会青年的身份向大学梦想发起冲击,在录取再次受阻后,谭里和依旧不断寻找机会表达自己强烈的求学志愿,争取上大学的机会。最后,因为他的不懈追求,其坎坷的求学经历得到中国青年报记者吴湘韩的报道,惊动了当时的湖南省省长。最后,在省长的批示下,谭里和被大学录取,圆了大学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工作——不忘初心,传递梦想

2014年9月,由中宣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广电总局、中国记协四部门举办的《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在全国选拔10位记者,登台央视讲述自己的新闻从业经历,谭里和作为南方八省唯一的记者入选。11月8日——记者节那天,他在央视讲述的《用拐杖撑起的新闻理想》感动了无数人。

谭里和说,难以想象,一个行走困难的残疾人,能够成为为弱势群体四处奔走维权的记者;难以想象,有报社会聘用一个行动不便的人,去担任一线报道的记者。但万般艰辛都没有说服他放弃自己的梦想。于是,在有一天的凌晨,守候在报社领导汽车旁边的谭里和,用真诚打动了刚下班的报社领导。

领导安排给他的是最难编辑的版面,有人会以为谭里和会知难而退,但他积极看待,把挑战视为机遇,最后用自己不屈的精神、过硬的业务能力赢得了报社领导和同事的尊重。

谭里和坚守新闻一线,拖着残缺的身体走遍湖南;他主动申请蹲点扶贫一线,报道脱贫工作,走进群众身边,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拐杖记者”。

2009年,报社把象征记者最高荣誉的首席记者授予给了谭里和;2014年6月,湖南新闻界把象征记者最高荣誉的“湖南省十佳记者”授予给了谭里和;2014年11月,中宣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广电总局、中国记协等部门把谭里和的新闻从业故事,介绍给了全国观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庭——自尊自信自爱,幸福来敲门

2009年,奇妙的缘分让谭里和在火车上遇到属于自己的爱情。努力上进、敢于追求、坚定不移的谭里和,是一个值得让对方信赖,托付终身的男人。

他的身体残疾,但灵魂伟岸,面对爱人家庭的重重阻拦,他选择少说多做,最终用努力赢得了爱情。

如今的谭里和已经拥有了一个贤惠的妻子,一对乖巧可爱的孩子。谭里和说,对于生活他很知足,也充满了热爱和感恩。

坦然面对苦难,纵然有过委屈、有过不甘,但他始终自信自尊自爱,初心不改。忆苦思甜,他始终对成长路上的恩人念念不忘。

他的梦想是当一名好记者,他更希望通过自己的故事,触动、感染更多人,传递正能量,如暖阳高照;用真实的经历,唤醒更多灵魂,传承精神价值,如春风化雨。因为他坚信,有了更多的人一起努力,这个世界便会更美好。

成长,是人生的必修课,成长,是人精神生命的源泉。每个人的未来都是不确定的,面对不确定的命运,我们只能依靠自己。因此,只有强大自己,才是战胜困难的唯一出路,谭里和的故事正是阐释了人生成长的必要性。

天伦成长空间旨在打造年轻人的精神家园,以成长文化为底色,结合教育、文化、空间及产品,共同打造成长生态。通过《成长大家谈》的内容输出,让年轻人以成长老师为榜样,了解他人的成长故事,从而触发自己的成长欲望及行动,共同打造一个成长的空间及家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伦成长文化、#天伦成长空间、#成长大家谈、#天伦第三成长空间、#深夜识堂、#天伦第三成长文化、#天伦大学生成长赋能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