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10月的北平城,已现秋的萧瑟,但还是遮挡不住幸福的味道。
在这收获的季节,王庚也将迎来他前半生最重要的时刻——和陆小曼的婚礼。
一、郎才女貌抵不过光阴荏苒
这对新人可谓是郎才女貌,天作之合。
新郎王庚,出身官宦世家,本是官宦子弟。虽家道中落,但年少时就曾在清华留美学堂就读,然后公费赴美留学。
先后到过密歇根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求学,以优异成绩结束学业后,还被美国西点军校约谈,邀其进入学习,和后来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也成为同学。
西点军校的军事化严格管理,造就王庚一丝不苟的性格。
回国后,王庚更是直接进入北洋陆军部工作,很快升为陆军上校。
年轻帅气的王庚,可谓前途无量。
再看看新娘陆小曼,其身更是风华灼灼,才识过人。
她的父亲曾是晚清举人。日本留学期间,参加过孙中山先生的同盟会,毕业于早稻田大学,师从名相伊藤博文。回国后不仅在政府单位任职数十年,更是在银行等金融业务方面有着突出的能力。
她的母亲吴曼华女士,出身江南名门之后,知书达理,琴棋书画无所不能,尤擅工笔丹青,可谓真正的大家闺秀。
除了优越的出身,陆小曼的自身条件也不遑多让。天资聪颖加上从小就接受的良好教育,在全家从上海迁往北平城后,就转学进入有名的贵族学校学习,随后更是有专人教授英文,在这之前,她的法文也已小有所成。
精心培养中长大的陆小曼,在同龄人中早已鹤立鸡群。
后来更是被学校推荐,担任当时北洋政府外交总长顾维钧的兼职外交翻译。一时间,陆小曼在北平城小有名气。
这样的一对新人,男有才,女有貌;男有光明的前途,女有优越的家庭背景。真真是天赐良缘,羡煞众人。
隆重的婚礼在北平城举行。一时间宾客云集,恭贺声络绎不绝。
新婚后的王庚和陆小曼度过了一段很不错的甜蜜时光。
日子在继续,矛盾也开始显现。
大男子主义的王庚,即便接受过西方教育,骨子里还是一位传统的中国男性,执着地认为一个家庭就应该男主外女主内,认为女人还是应该安静待在家里相夫教子,出去玩耍时也最好是与亲朋好友作伴。
在中西方文化交汇处上海长大的陆小曼,兼具女性的温柔与浪漫,也更崇尚自由与自我价值的实现。认为精神自由和身体自由同等重要,女人不该是攀附于男人的凌霄花,女人也有她的存在价值。
观念的不同,给婚后两人生活带来的摩擦逐渐凸显。
被迫辞掉工作闲赋在家的陆小曼,失去实现自我的机会,却没有换来丈夫的温柔呵护,只好将大把的时间用来应酬与交际,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中感知自己存在的意义。
游走于各种交际场合的陆小曼,也会邀请王庚和她一起出席活动,不过王庚总是会拒绝她。
“小曼,你去吧,我不去。”
“小曼,我还要工作,没时间,不去了。”
这样的对话在这对新婚夫妻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
偶尔,王庚对陆小曼的邀约意动,随之出席后,也总是以不快收场。
古板的王庚看不惯交际场的奢靡与彼此间的违心之语,频频出言阻止陆小曼。但性格开朗奔放的陆小曼,对这些场景早如鱼得水,欣然向往之。王庚的阻挠每每都会破坏气氛,影响她的心情,就是和朋友们聊天也不尽兴。
次数一多,陆小曼便不想邀请王庚。
没有人会愿意一直带一个管东管西、煞风景的人参加聚会。
王庚看着独自外出的陆小曼,惆怅满怀,却也无从阻止。
这时候一个人出现在夫妻两人的生活中,他就是同在北平的同窗徐志摩。徐志摩与他都是梁启超先生的学生,留学回国后两人时常联系,徐志摩是个活泼的性子,也不曾因为自己经常推脱宴会而疏远自己,一如既往地热情邀请自己。
渐渐地,王庚发现他的朋友徐志摩,也是一位爱玩乐的人。
这样的人和自己的妻子是多么的相像。
徐志摩在文学方面的成就与天赋让王庚觉得,妻子多多亲近徐志摩是有好处的,不论是对妻子的安全或者是妻子的才华施展与提升都是益处满满。
既有人陪伴妻子,又不至于冷落朋友,多难得的人选啊!
“志摩,我忙,我不去,叫小曼陪你去玩吧!”
“我没空,叫志摩陪你去玩吧!”
这样的对话,在王家屡见不鲜,连他们的朋友也都司空见惯,不足为奇。
初时的陆小曼还不适应,奈何生活太无趣,加上徐志摩经常来做客。
时间一长,陆小曼被这位才华横溢的风流才子吸引,和徐志摩逐渐熟悉起来。
日子看似平静的一天天过去,一派岁月静好。
不过命运总是变幻无常。
1924年,王庚被调往哈尔滨出任哈尔滨警察局局长,看似宁静和谐的生活被打破。
想着要到异地生活,王庚希望陆小曼可以陪同他一起赴任。对于丈夫的要求,陆小曼无法拒绝,只能随王庚奔赴哈尔滨生活。
住惯北平城的陆小曼,对哈尔滨的冰冷天气很不适应。交际圈的变化,也给陆小曼带来很多困扰。
居住一段时间后,陆小曼就以身体不适为理由,断然决定回到北平,回到那些她熟悉的生活。
两人的异地分居正是两人感情破裂的开始。
二、覆水难收
远在哈尔滨的王庚,不放心妻子孤单生活,委托朋友们多多照顾这个还没到花信年华的妻子。
回到北平的陆小曼则继续她的纸醉金迷。
此时的徐志摩也已从上一段感情中走出,对独身一人又才情斐然的陆小曼分外关注。
王庚的托付让这帮朋友们频繁的邀请陆小曼参加聚会。
陆小曼的才华与活泼,追求自由浪漫的生活态度吸引着徐志摩。徐志摩最终还是爱上这位性格奔放、满腹诗书的千金小姐,即便这位小姐已是他好友的妻子。
在爱情面前,友谊显得有点单薄。
徐志摩开始他的疯狂追求。
频繁的宴会邀请,浪漫的诗歌围攻,一封封书信中炙热缠绵的话语,陆小曼终于被打动,陷入这场惊天动地的恋爱中。
热恋中的两人你来我往,你侬我侬,浑然忘却那还在冰天雪地的好友与丈夫。
陆小曼与徐志摩的频繁走动惊动陆小曼的母亲吴曼华女士,陆母对他们的这段感情深表反对。在她的心中,王庚才是她的女婿,是可以给独生女儿后半生安稳幸福生活的人。
尝到爱情滋味的陆小曼怎会放弃一直追求的自由恋爱。
时间飞逝。1925年,王庚升迁为五省联军总部参谋长,从哈尔滨调往上海。
北平城的这些漫天舆论早就传到王庚的耳中。
不过王庚相信自己的妻子和好友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也相信妻子和自己之间是有感情的,好友也不会背叛彼此的友情。刚好趁着此次南调的机会把他们分开,都冷静一下。
王庚写信给岳母,希望岳母可以陪同陆小曼南下上海团聚,也缓和一下夫妻之间的关系。
这正中陆母的心意。
在母亲的坚持下,陆小曼只得和徐志摩分开,南下上海,连告别都没来得及说。
离开爱情的陆小曼,对王庚愈发抵触。
搬到上海后,王庚三五不时的回家见陆小曼,对陆小曼强制性的行使夫妻权力,王庚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唤醒陆小曼对他、对这个家庭的归属感。
此时的王庚还没意识到妻子对爱情与自由的向往,已经远远超过对传统家庭责任的承担。在妻子心里,婚姻是重要的,却不是最重要的。
王庚的这些作为不仅没有唤回妻子对家的眷恋,更多的是妻子对他的憎恶与疏远。
这时候的陆小曼已经下定决心要和王庚离婚,只待时机合适。
同年8月由陆小曼老师刘海粟组织的一场朋友间聚会,让王庚深切意识到他和陆小曼的婚姻已到尽头,覆水难收。
王庚还没有从婚姻失败的打击中走出,又迎来事业的滑铁卢。
当时的王庚作为北洋军阀的代表,向白俄购买了一批军火,但在交付时,白俄却携款潜逃。
北洋政府特地派遣专员来上海调查此事,王庚也被收押审问。
在狱中的王庚怎么也想不到,陆小曼对这段婚姻的抵触已到刻不容缓的地步。看着寄到狱中的离婚协议,王庚更显沉默。最终,他还是选择签字结束这段分崩离析的婚姻,放陆小曼自由。
这段在王庚心中难分难舍的感情,在陆小曼眼中却有那么些不值一提甚至是憎恶。
离婚时的陆小曼知道自己怀有身孕,为避免王庚知道后继续纠缠,也为那份向往的自由爱情,陆小曼执意打掉这个孩子,哪怕为此病魔缠身。
“婚后一年多才稍微懂人事,明白两性的结合不是可以随便听凭别人安排的,在性情和思想上不能相谋而勉强结合是人世间最痛苦的一件事。”
这段在后来的《爱眉小札》中出现的陆小曼的话语,很好地解释了陆小曼打掉孩子时的心境--谁会愿意给不爱甚至厌恶的人生孩子呀。
至此,这段曾令人艳羡的婚姻宣告结束。
三、曾为沧海
此时的王庚,深陷牢狱之中,又被昔日爱人和好友双双背弃,一时凄凉不忍直视。
谁能想到当年一个前途无量、一个风华绝代的金童玉女,现在却一个牢狱之中度日,一个病体怏怏远走。
世间的日子总是有沟有坎,有苦有甜。
这天,刚出狱没多久的王庚收到一份请柬,打开一看,是前妻陆小曼和徐志摩的结婚邀请。
思索良久,已释然的王庚决定还是不去参加婚礼为好。
既然已经放手,那就不再纠缠。
只托人送去自己对新人的贺喜厚礼。
重获新生的王庚,专注于自己的事业,不再把精力放在感情上。
工作渐有起色,说媒的人又闻声而来。
殊不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经历过陆小曼的王庚,对感情不愿将就。
但世间只有一个陆小曼呀。
渐渐地,朋友也不再热衷于给王庚介绍新人。
生活不紧不慢、不咸不淡地过着。
1931年的11月,冬天已经走入北平,上海还在深秋逗留。
久不联系陆小曼和徐志摩的王庚,却收到一条震惊的消息——徐志摩因乘坐的飞机失事去世了。
王庚在震惊的同时,想到那个秀外慧中的女子听闻这个噩耗该是怎样的悲痛。
王庚找到陆小曼,希望能照顾她往后的生活,但此时的陆小曼深深地陷入徐志摩离世的悲痛中,不愿意重回王庚身边。告诉王庚说她心里只有徐志摩。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陆小曼是王庚的沧海水,可惜陆小曼的巫山云是徐志摩。
王庚虽然被拒绝,但还是会忍不住去关心。
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时,王庚刚好在上海。
他担心陆小曼独自一人在公共租界的生活,遂离开抗日前线去探视,结果在路上不幸被日军抓获。
虽然之后被日军放出,但王庚还是被国民政府军事法庭以“擅离戒严地点,漏泄军机”的罪名判处两年零六个月的有期徒刑。
这次监狱之行,让王庚患上严重的肾病,身心深受重创。
出狱后,在好友的建议下,王庚去往德国治疗肾病。
在德国治疗一段时间,王庚的病情有很大缓解,不过王庚深觉自己不再适合前线,遂转为后勤,曾任职多处。
四、积劳成疾最终客死他乡
一晃多年过去。
岁月的蹉跎,王庚不复当年的朝气蓬勃、年少有为,感情与事业的双双失利再加上身体上的病痛,给这位即将年过半百的中年人增添许多沧桑。
1942年,王庚已经47岁。
这一年,国民政府要派遣一位要员随代表团远赴美国华盛顿,宋子文就想到了王庚。
此时的王庚,身体已经不堪重负,但年少的梦想还在,他随着代表团开启了这段旅程。王庚孱弱的身体经不起长途跋涉,最终在行至埃及开罗时他因病去世。
孤家寡人的王庚客死异国他乡,最后只得在北非盟军的协助下,葬于开罗盟军公墓。
享年47岁。
王庚的一生,前期事业蒸蒸日上、感情锦上添花,后期即便多方失利,积劳成疾,但也不负赤忱。
终其一生,独自一人,谋一份事业,忠一份感情。
西点军校曾评价王庚,称其一生是诚实、正直和爱国的。
当年甚嚣尘上的那一段感情纠葛,至此,也只剩最后一位女主角在人世间拖着病体,踽踽独行。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