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据BBC报道,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坦桑尼亚裔英国作家古尔纳接受采访时称,收到获奖通知时误以为是骚扰电话。
在公布获奖名单之前,93%来自世界各地的读者表示从未读过他的作品,他冷门到在诺贝尔文学奖开奖之前,甚至所有赔率榜上都没有他的名字。
目前,国内也没有单独引进或出版过他的作品。
那么问题来了,这么冷门的人物,为什么诺贝尔文学奖要颁给他?
01 阿卜杜勒扎克·古尔纳到底是谁?
古尔纳1948年出生于桑给巴尔。1986年,有着阿拉伯血统的古尔纳被迫逃离刚刚成立的坦桑尼亚共和国,以难民身份抵达英国。
后来在英国,他陆续获得了伦敦大学学位,英国肯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又在担任讲师及英语系任教直到退休。除此之外,他还是布克奖的评审。
这里简单科普下布克奖,这个奖是颁给英国出版的小说的文学奖。201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就是凭借《云游》拿过布克奖,后来又在2019年公布的诺贝尔文学奖“双黄蛋”里拿到了201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虽然我们对古尔纳不熟悉,但是他能够作为布克奖的评审,也足矣可见他的文学造诣。
02 对难民题材的关注,是他获奖的重要原因
提到英国移民作家,你第一个想到的可能是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石黑一雄,他5岁移民到英国,是个用英文写作的移民作家。
今年获奖的古尔纳也是一位英国移民作家,这位非洲裔的移民作家的创作都围绕着“殖民历史”和“难民经历”展开。
古尔纳的作品里,呈现了很多新移民对身份的认同问题。
其实我挺感同身受的,,因为我也是在澳洲留学,后来定居澳洲的。我能够明显感觉到中国与澳洲在文化和生活上的区别,而很难融入当地生活的边缘感,创造了这种不安全感。
在古尔纳的大部分作品中,都是他在这种不安全感下创作出来的。诺贝尔文学奖官方评论中也表示:“记忆,永远是古尔纳笔下最重要的主题。”
这种类似“边缘人”的感触就是造就了古尔纳小说中人物的鲜明特性,而且会极度引起同样像我一样有海外移民背景的人们的共情。
作为非洲裔的移民作家,古尔纳将非洲视角融入后殖民历史中,并将这种社会和种族的冲突都写进了小说里,因为他难民的身份,他对故乡的回忆从未在他的作品中消失。
我去goodreads上看了很多他的书的介绍和评价,发现了很多共性。
古尔纳的第一部小说《离别的记忆》故事发生在非洲,第二部小说《朝圣者之路》主人公想要在英格兰隐藏自己在坦桑尼亚的过去,第三部小说《多蒂》是唯一一部以女性作为主人公的小说,讲述了一段身份认同的故事。包括后来入围布克奖,比较有名的《天堂》,还有《海边》等作品,都有故乡与冒险的冲突和挣扎。
英国文学评论界对格尔纳的创作赞誉有加:“认为他既有奈保尔的锐利文风,又有本·奥克里的诗性语言”。
古尔纳的小说从未停止讨论“身份认同”。
《天堂》的故事以一位叫尤素福的男孩视角展开,他被父亲卖给商人,给商人打理花园,以此偿还父亲的债务。小男孩以为自己是被商人叔叔带到了繁荣的“天堂”,却不知道自己被父亲人口贩卖。在这个背景下,是古尔纳想象力下的大胆描写,用奇幻色彩展现了古尔纳想要表现的非洲大陆上存在的问题及社会现象。
古尔纳2020年出版的新书《Afterlives》,依旧延续着后殖民主义的特色。
借助主人公的视角讲述了德国殖民为非洲带来的延续性影响,他用自己的移民身份,展现了同为移民的人们在异国他乡的疏离与孤独感,同样也让那些生于移民国家的人们更加关注移民群体,了解他们在陌生环境下处于的边缘感的关注。
相较于奈保尔和石黑一雄等移民作家,古尔纳的知名度并没有那么高。我个人觉得,并不是因为他的作品不够好,而是他的多重身份削弱了他作家的身份。
就像刚才提到的,他既是大学教授,也是文学评审,所以相较于那些职业作家,自然影响力小了不少。再加上没有中文译本,国内基本没人看过他的书。
03 诺奖颁给古尔纳,或许比颁给米兰·昆德拉更有意义
最后,我说说自己对2021年这个诺奖的感受。
我看网上有很多作家呼声很高,比如一直陪跑的村上春树,比如米兰·昆德拉,比如阿特伍德,比如余华等等知名作家。这些作家不管是在国际影响力,译本以及读者还有作品销量,都要远远超过古尔纳。这些作家即使没有拿过诺贝尔文学奖,他们的作品依旧被世界各地的人喜爱,换句话说,他们不需要诺奖来让别人认识他们。
我们熟知很多作家,我们特别热爱读他们的著作,不管他们拿没拿过诺奖。比如托尔斯泰,比如鲁迅,即使他们从未拿过诺奖,也不影响他们的思想,继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比如,米兰·昆德拉不管拿不拿奖,你都可以找到译文版。
但是很多像古尔纳这样的作家,如果没有诺贝尔文学奖,他们的作品可能永远不会被看见,也许很多国家永远都不会引进他们的译本。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难民题材值得被更多人重视和关注。从故乡到新的国度,这种身份冲击创作了独一无二的视角,不同于写非洲历史的白人作家,也不同于非洲本土作家,古尔纳让我们能够看到一个流散者带来的近距离观察及双重视角,这件事本身就充满了巨大的价值。
对于古尔纳来说,英国既是避难所,也是冲击本身。
难民身份让古尔纳无法完全融入英国文化和新生活当中,这种内心不安的状态就是我刚才提到的边缘感。
这种感觉在很多新移民身上也深有体会,我们虽然和当地人享受着同样的便利,但是你永远就是无法融入他们真正的文化和生活,这种边缘感让你永远带着对祖国的思念以及对移民国家的矛盾归属感。
他笔下的角色都有着不停歇的探索精神,这让难民和移民问题更加真实且多元的呈现给了全世界的读者。
期待国内赶快出版古尔纳的书籍,让更多人了解非洲文学,感受并洞察在文化冲击下难民与新移民的心境。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