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迦陵先生的第一本书,是《唐宋词十七讲》。那时读到的诗词书几乎都是原文—注释—白话文翻译的模式,因而十分讶异:原来诗词书还可以这样写!不以一首首具体的诗词辑成,也没有逐字逐句的翻译或赏析;虽然标题是某个词人,但不囿于他们的身世经历叙写,反倒融入了自己对往事的回味,某个刹那的心境,被词阕触动的缘由,还有唐宋词史的讲述甚至西方文学理论的观照。整体给人一种娓娓道来的感觉,似是闲话,却丰盈充沛而意味深长。我在读唐宋词人及他们的词,也读到了词中叶嘉莹的影子。

对《人间词话》的讲评,相比之下克制许多,短而精,发散少。但从代序《谈诗歌的欣赏与〈人间词话〉的三种境界》中找到了当年读她的感觉。

我之所说未必与王国维先生原意完全相同,读此文者之所得,也不必与我完全相同。然而这种差异,实在无关紧要,我们只是由联想引发联想,在内心最真切的感受中,觅取和享受彼此间一种相互的触发而已。

作为学者,她是谦虚而包容的,强调自己的理解未必合作者本意,也不求读者与其观点趋同。作为词的爱好者,她享受读词过程中与作者的神交,重视真切感受。读词便是读词,单纯的,随心的,不为迎合也无需辨高下对错的一种趣味。

书做得很精致,编写也精心。双封面设计,内封是木叶的黄,右下一株铅灰色的花木,素净简约的美;外封是浅色,莹莹泛光,印着一株和内封同品类的花木,蕊黄叶青。书页分两色,白色和浅蓝穿插,浅蓝色纸页是王国维在词话中引用或化用的诗词或名句的原文,编者一一找出罗列,还作了注释。内容上与一般的讲评版本相比,多了叶嘉莹品读王国维词的板块,附录部分有王国维年表、所涉人物小传与所涉词牌简表,思虑周到,用心可鉴。

至于《人间词话》,讲评与解读之作不胜枚举。“境界说”是公认的核心思想内容,第一则便是:“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参考了一些相关资料,我认为“境界说”的具体内涵大致应该包含四方面:

一是主张情与真。境界包括外之景物人事与内之思想感情,写真景物和真感情才称得上有境界。作者对自然与人生,应当真诚以待、保有赤子之心,写出的作品应当发乎至情至性,一如李煜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二是主张自然本色。无论描绘意象还是营造意境,都反对过度雕琢以致晦涩,即“不隔”。“不隔”的作品,即目所见写入诗文,不乏自然真切的美感;即景会心自成境界,不事雕琢更见格高,仿佛天成。王国维将“隔”与“不隔”视为判断意境优劣的基本标准。

三是主张传神而不必须形似。王国维点评温庭筠词“句秀”,韦庄词“骨秀”,李煜词“神秀”,他最推崇的还是“神秀”。传神便有灵魂,逼真活现,就像冯延巳“细雨湿流光”,用五字“摄春草之魂”。

四是主张言外之意。强调词要有“言外之味”“弦外之响”,倘若“意尽其中”则味减韵降,境界也随之逼仄。

围绕“境界说”,王国维还提出了一系列观点,涵盖境界的品类(以意胜、以境胜、意境两浑)、表现方式(造境和写境)、基本形态(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如何创造等。“境界说”既是王国维的文学思想,也体现了他的美学思想,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发展终结和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开始的一大标志,其影响毋庸再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