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晚上加班、看剧、打游戏不睡觉的状态叫熬夜,熬这个字很有意思,在烹饪中有长煮的意思,也有磨练人意志品质的意思,是一个让我觉得有点漫长和苦味的字。而白天漫长,我们就没有用过“熬日”,而是叫“度日”,有一个形容岁月蹉跎的成语就是度日如年,对不对!?

那么同样的是形容时间度过不容易的词语,为什么夜里是用“熬”而白天是用“度”呢?

首先我们来了解“”这个字。

熬是形声字。从火,读为áo。本义为干煎或干炒。东汉著作《说文》中就有熬字的应用:“熬,干煎也。”

在《周礼·地官·舍人》文中有”丧纪,共饭米、熬谷。”指用微火慢煮,也由慢煮逐渐引申为忍耐、勉力支撑的意思。

“熬”还指把菜放在水里煮至烂熟的烹饪方法,读作āo(第一声),如“熬白菜”、“熬排骨”。早期“熬”字,“火”居右下;小篆则成为上“敖”、下“火”,后隶楷文字由小篆演变而来,写作“熬”。

再说一下“度”这个字,度这个字我们非常了解,应用面很广,今天我们说到度日如年的度,很容易和带水的渡混淆,我解释一下此“度”和彼“渡”,区别就是带水的渡通常是指空间的转移,比如渡河,而不带水的度一般是时间概念,比如像度假。所以古人形容白天为度就再正常不过了。

反过来我们看“”这个字,“敖”与“火”联合起来表示“在火苗上方隔空加热,有点温水煮青蛙的感觉。我觉得最早用熬夜两字的人非常智慧,在古时候,人讲究阴阳调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夜属阴,本该是人修身养息的时候。而如果该睡觉的时候不睡,那就是对身体的腐蚀,时间越久,结果越差。

所以虽然同样是形容度过一段时间,白天用度,而夜里就用熬,以示提醒熬夜对身体的影响。

这里引用几位大家在文章中对熬夜的引用,如《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中有“后生家熬夜有精神,老人家熬了打瞌睡。”清代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四回中有讲“况且那孩子们熬夜,怪冷的。”而近代文人曹禺《北京人》第一幕“就中你体子又单薄,哪经得住熬夜?” 鲁迅先生的《社戏》中也有讲“他们白天全有工作,要他熬夜,是不合情理的。”

都说到了熬夜对老人、小孩子和日常打工人的影响,所以睡眠博士再次提醒大家,有觉早睡,不要熬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