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是新兴产业的大年,各类信息技术、半导体、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科技、新能源汽车、低碳能源等新兴产业成为市场的主流,而这些企业多集中在科创板和创业板上市,带动了两个板块指数的上涨。
在目前1万之多基金中,双创板块指数的收益率要优于80%以上的基金,如果看创业板50,恐怕要跑赢90%的基金,另外10%基本也是光伏、新能车、医药等行业的指数基金,主动基金能跑赢创业板50指数的寥寥,今年基金经理们压力倍增。
市场上,创字头的各类基金多达上百个,让人眼花缭乱,应该如何选择是大家关心的问题,今天帮大家梳理一下。
对于指数类基金(包括ETF、LOF、场外指数基金),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的重要性要弱化很多(指数增强类除外)。更重要的是追根溯源,从指数编制的底层逻辑出发,再匹配自己的投资策略,进而做出选择。
一、创业板50指数
仅针对创业板的指数基金就很多,包括创业板综指、创业板指和创业板50指数,而三者是一个包含关系。
创业板综指是老祖母,包括创业板上市的所有股票,目前1053家公司,可以比作学校里的基础班。
创业板指是孩儿他妈,从创业板中选100个最牛的公司,就是大家平时说的那个创业板大盘指数。可以比作学校里的提高班,其实直接叫它创业板100更好理解,不过听起来,有点像和隔壁班纳斯达克100 battle的意味。
按顺序儿子(也是孙子)该出场了,创业板50更进一步,从创业板指中再挑50个最牛的,应该算是尖刀连了。
以资本市场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不用我说,大家凭直觉就可以猜到,这三个指数谁的收益更好。
数据来源:中证、国证,作者制表
创业板50的年化收益,从5年、3年、1年三个时间维度上,优势都非常明显。不仅在大盘上涨的年份比创业板综和创业板指收益要高出不少,在下跌的三年2016-2018期间,其下跌幅度比创业板综和创业板指相比偏离值并不太明显。
其原因,处于长尾的中小票是长期拖累指数的罪魁,虽然中小创新指数中的创业板公司仅占到40%左右,但指数走势也很具代表性。
中小创新指数在长中短三个时间上,都是收益最差的,即便今年对于腰部企业来说是个行情大年,但是依然未能弥补过去较差收益。
数据来源:中证、国证,作者制表
从估值和盈利能力上看更好理解,头部企业的盈利能力是强劲的。创业板50的ROE是创业板综的2倍、是中小创新的3倍,而PE仅比创业板综高20%、仅为中小创新的2倍。
在创业板内部,创业板50最适合指数长投,如果在指数上还有些许遗憾,或许来自科创板。
二、上证科创板50指数
同样是创新企业上市的集中地,科创板中不乏成长型科技企业。目前科创板有360家公司,选取其中TOP 50的公司编制成科创板50指数。
与创业50比较,在成分股权重设置上有一些差别,比如科创板50规定单一公司权重上限为10%,前5大权重不超过40%,而创业板50没有权重上限。所以,创业板50的前10大权重会更集中,头部企业的带动效应更凸显。
数据来源:中证、国证,作者制表
科创板是2019年6月开板,科创板50是2020年7月发布,以2019年12月31日为基日,也就只有去年的数据可以作为二者的比较。
2020年科创板50的收益是30.3%,远低于创业板50的88.74%的收益,这主要是科创板和注册制刚问世时,市场热情太高,又赶上前两年的大牛市,发行价的估值就打得很满,市场最近1年多的时间都在消化估值。
目前,科创50的PE为51.42,略低于创业50的58.83。
三、中证科创创业50指数
既然两个板块都很重要,如果能融合就更好了,所以中证公司今年6月推出了科创创业50指数,优点就是横跨了创业板和科创板两个市场。
从行业分布来看,创业50重工业,科创50重信息技术,而双创50结合了二者的特点,行业分布更为均衡,三大新技术产业的集中度更高,达到92.56%。
数据来源:中证、国证,作者制表
今年以来,创业板50的收益率是33.97%,科创50的收益是0.34%,而双创50的介于两者之间,收益率是16.24%。
从成分股上看,双创50前十大重仓股中仅有中芯国际来自科创板,双创齐发的效果并不显著,反倒被科创拖了后腿。
创业板上市快12年了,这12年孕育了宁德时代、阳光电源、迈瑞医疗、爱尔眼科、东方财富等重量级公司。科创板才2年时间,虽然这两年政策倾斜、密集上市了360家公司,但还无法做的与创业板等量齐观。
如果创业板持续走强,不设权重上限的创业50进攻性更强,如果科创板反弹,双创中的科创权重又拉不动这个大车。
双创的设计是为了实现1+1>2的效果,我相信未来也会实现,双创50的领头羊效应,还需要自身的优胜劣汰机制来优化,尚需要一段时间。
另外,科创50和双创50以季度为调样周期,短于创业50以半年为周期,对市场的跟踪和反应更精准一些,这也算一个优点吧。
短期看,分别选择科创50和创业50两个指数可能是当前最优解。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