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旅传媒江苏讯(记者 秦书燕 特约记者 董华)“学习强国”APP上线后,他仅用一小时左右的时间,完成了当时题库中的852题的挑战,成为名副其实的“学习强国”挑战达人;疫情发生后,他毅然奔赴天池山高速卡口,彻夜奉献在防疫一线战场,奏响“外防输入”“最强音”;《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实施后,他既做内勤又出外勤奔波,从一开始对垃圾分类工作的一无所知,到如今的行家里手……他,就是苏州高新区浒墅关经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的一名普通队员刘凯华,在领导和同事眼中工作认真、知识丰富、高能又硬核的“宝藏”队员。

852道挑战答题全对 他是答题“红人”

“完成挑战,本次答对852题!”2019年8月13日,一张“学习强国”挑战答题通关的截图引爆高新区城管系统微信朋友圈,这位刚入职2个月的城管“新兵”刘凯华瞬间成了“红人”。

“利用中午休息的时间,我就喜欢打开手机上的学习强国平台。挑战答题,对我来说这既是一种学习,也是一种乐趣。”刘凯华说道。在这之前,他也曾连续答对70多题、100多题、300多题、500多题、700多题......经过一步步慢慢积累,直到8月13日中午,他利用休息的1个小时时间,就将挑战答题的852题全部答对。

据了解,85后的刘凯华,毕业于苏州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专业。上学时,他就对历史、政治、地理等方面学科内容有着浓厚的兴趣,阅读了大量相关书籍,同时,他对数字也比较敏感,凡是涉及数字、年份方面的答题,他都能过目不忘。对于挑战答题是否有秘诀?他表示,还是重在知识积累,利用不同题目之间的联系和相似题目之间的串联,针对性的展开联想记忆,就能够大大提升答题正确率。

如今,随着刘凯华的工作日渐繁忙,闲暇的时间越来越少,但他仍坚持利用碎片化时间,在“学习强国”平台学习,偶尔也会试着再次挑战,“最好的时候答对了1500多道题”他笑着说,“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已成为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逢车必查、逢人必检 坚决守好“第一道”关口

2020年1月27日,由于疫情防控需要,苏州市范围内的部分高速公路收费站出口,实行临时关闭。苏绍高速(S9)天池山卡口,成为进入苏州高新区境内唯一的高速公路收费站出口,承担着较大的客货运车流压力。苏州高新区疫情防控交通管控组迅速行动,交警、城管、医护、志愿者等纷纷上阵,在天池山卡口筑起了一道“外防输入”的“防疫墻”,而刘凯华作为第二批进入天池山卡口的城管志愿者,无数个冰冷的防疫夜晚成为他记忆中一段最难忘的回忆。

凌晨1点过后的天池山卡口气温骤降,寒风刺骨,刘凯华对首次进入天池山卡口执勤的深夜记忆尤为深刻,作为一天中最寒冷,睡意最浓的时间,他与同事在卡口一站就是8个小时,还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做到“逢车必查、逢人必检”,并把每次查验的工作实时关联动态信息发到单位工作微信群。“为抗‘疫’尽一份力”这是当晚他一条朋友圈上照片所配的文字。

据悉,从2020年大年初二起,刘凯华与其他11名队员轮流24小时值守在天池山卡口,协助排查车辆24000多辆,用时间行动守护城市的安全,成为防疫一线战场一道最美的“城管蓝”风景。

既当内勤又做外勤 从垃圾分类“门外汉”到“行家里手”

建设垃圾分类“三定一督”小区68个,建成清洁屋256座,覆盖率达100%;30条商业街完成“撤桶并点”,建成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屋30座,覆盖率已达95%;开展执法检查2600余次,开展教育执法4500次,开出行政提示单810张,整改意见书220余张,执行行政处罚176起……自2020年6月《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实施以来,浒墅关交出了一组数字的背后,这样一份“答卷”。在这一组组数字的背后,离不垃圾分类专班的努力。而作为浒墅关垃圾分类专班的一员,刘凯华的付出有目共睹。

2020年8月初,由于工作需要,刘凯华从原先的大队通讯员岗位转为执法局垃圾分类办公室的一名内勤。对于这个“新”岗位,他一开始信心满满,但真上手才知道,这个工作一点也不简单。“刚开始,我也不懂垃圾分类,各类台账登记、报表统计上报、周小结月小结、数据汇总整理、协调布置任务等各类事情多且繁琐。”刘凯华说,仅台账这块,因欠的“旧账”比较多,完善起来可谓千头万绪,只能一点一点补,因此加班成了一种常态,每天总是最晚一个下班。好在,慢慢的,台账这块渐渐完善起来了,每次检查考核时失分的情况也越来越少,甚至有好几个月获得了零失分的好成绩。

说是内勤,其实还需经常往外跑。垃圾分类实施一段时间后,执法规范迫在眉睫,但垃圾分类是个新事物,案例条款大家都还不是很熟悉。当大家还在等着培训时,刘凯华就自己找来案例条款进行研究,并主动向审理室“取经”,很快就掌握了利用智能手机现场开单的技能。那一段时间,他每天都和队员出去,现场示范简易案件开单操作流程和注意,直到每一个垃圾分类检查队员都能独立进行现场执法开单。此外,在垃圾分类宣传方面,每一场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活动、社区垃圾分类推进会、督导员培训会等都有刘凯华的身影,他以扎实的垃圾分类知识赢得了群众的好评,成为名副其实的“刘老师”。

小小的内勤岗位,平凡到每年写工作总结都觉得没什么可写。但大量的文字工作、琐碎细小的事项,要想做到游刃有余、无一纰漏,是很有挑战性的,没有几年的磨练出不了师。而刘凯华在不到1年时间里就快速成长起来,在平凡的岗位上,始终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诉说着忠诚和奉献,用一点一滴记录着务实和担当,用一心一意守护着初心和使命。恰是这些小事,拉近了与群众之间的距离,为建设美丽浒墅关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力量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