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从一颗原始星球,经历几十亿年的漫长进化,变成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它不断发生着变化,也给人们埋下了很多惊喜。随着大家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近些年一些已濒临灭绝的植物再次活跃,甚至很多已被判定灭绝的物种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这其中就包括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五小叶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隔近百年的传奇

近百年前,在西方的上流社会,园艺盛行,几乎所有的贵族都渴望获得全球的奇花异草,彰显身份,因此寻找花草成了探险家的新目标。在1929年的春天,美籍奥地利博物学家约瑟夫·洛克不远万里来到四川甘孜州木里县,进入贡嘎山中寻觅、采集标本。

在一片河谷地带,洛克突然发现前面有一颗大树开花了,淡绿色的花衬着鲜艳的黄色花蕊,格外漂亮。走近之后,洛克发现这是一株叶形独特的乔木,便采集了它的树枝叶标本。洛克对标本如此描述:树高约10米,叶片上有5个小叶片,小叶顶端急尖,宽不足1厘米。通过仔细观察,洛克觉得这一物种与其他槭属(Acer)植物差异显著,初步判定这是一种从未记载过的物种。

不久后标本被送到欧洲,于1931年,德国植物学家路德维希·迪尔斯将它正式定名为一个新种,学名为“Acer pentaphylhum Diels”,即为五小叶槭。从此,五小叶槭以其鸡爪状独特的叶型、高雅的树冠形状和秋季绚丽多变的色彩,成为世界上园艺学家关注的对象,但是在国外这几颗树相继死去后,国内外植物学家均认为五小叶槭已经灭绝。

五小叶槭上世纪70年代再次发现

1974年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进行四川西部植被考察时,在贡嘎山西坡雅砻江支流九龙河下游的九龙县城关洛莫村,意外采集到了两份五小叶槭标本,这意味着本已灭绝的五小叶槭重新出现,随后植物学家在木里、雅江、康定等地陆续发现五小叶槭种群,野生株仅500余株,被列为极危。

回归人们视野的五小叶槭收到了植物学家的广泛重视,据了解,五小叶槭的叶子在一个点上分成五片细长叶子,在秋季叶子先由绿变黄,之后会变成金红色,跟枫叶有些相似,不过叶片更细长。因为五小叶槭独特的叶形和绚烂的色彩,颇为名贵,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

保护地遍地开花 五小叶槭走向新生

自五小叶槭重新被发现以来,无论个人,专家学者还是国际组织、政府机构都在为五小叶槭的保护出谋划策,保护地也慢慢遍地开花。

甘肃天水保护地

2016年成立,至今中国绿发会在甘肃天水拯救五小叶槭的迁地保护工作已颇具规模,为野生五小叶槭的4个居群建立家系,育有种苗3万多株并持续增长中。2019年年底,五小叶槭保护地天水主任鲁成代申请成立天水五小叶植物保护研究所获批并正式注册,为进一步深入开展濒危植物的研究保护和宣传工作打下基础。

四川保护地

四川省林科院早在2013年就开始从异地移栽树苗开始尝试五小叶槭的人工繁育。目前,已在甘孜、泸州等地建立起多个五小叶槭种苗繁育基地。经过6年左右的探索,其种苗发芽率已从试验阶段的不足20%提升至50%以上,储备人工种苗3万多株,野外回迁实验也同步展开。而在多年人工繁育的基础上,四川省林科院还编制了四川省地方标准《五小叶槭播种育苗技术规程》。

昆明保护地

从中科院昆明植物所获悉,该所2005年引种的五小叶槭多年来长势良好,其中一株今年开了花,这为其将来的繁衍生存迎来了新的曙光。

文章最后,笔者认为,“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植物。”一个物种就是一个基因库,如果保护没到位,潜在的基因价值在人类没有了解之前,就伴随着物种灭绝消失了,人类将永远丧失这种宝贵的生物资源,甚至还会引发其生存网络的连锁反应,导致一系列物种灭绝甚至生态系统的不稳定,这种损失没办法估量。保护珍稀濒危植物意义不言而喻,祝贺五小叶槭获得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