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海滩

看到“海滩”这俩字眼,人们脑海里冒出的肯定是:海天相连,阳光明媚、沙滩柔软,贝壳遍布,当然还有那招摇的比基尼美女,一幅令人心向神往的美景,惬意得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对福清的某些家庭来说,他们很忌讳“海滩”这两字,更不会想去海边吹海风,赏美景,只因为曾有那么一片海滩,而且还是国外的,永远夺去了他们亲人的生命,留给他们的是挥之不去悲痛和阴影。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本文讲述的就是发生在17年前,那桩轰动一时、震惊世人的“英国莫克姆海滩华人惨案”。

一直以来,海鲜是很多国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味佳肴,当然这其中肯定少不了海贝;海贝是带壳的软体动物,一般生长在近海的粉沙淤泥质海段,品种众多,大部分可食用,味道嫩、鲜、美,是不可多得的海洋馈赠。

国人喜食海贝,国外的也是如此,还价格不菲。我们的故事就是从小小的英国海贝说起。

在英国,有五大主要的贝类产区,分别是:苏格兰的迪岛和索尔威岛;威尔士的泰晤士海滩;南威尔士的巴厘因利特海滩,以及英格兰的莫克姆海湾。其中以莫克姆海湾产的鸟蛤贝最为有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6年左右,西班牙海鲜商人改从英国大量购买贝类,结果导致英国贝类价格节节攀升。四年内每吨贝类的价格从200英镑,涨到1300英镑。这使得众多英国人纷纷加入海贝生意中来,他们雇佣大量劳工到各个产地海滩捡拾、耙挖海贝,由此赚得盆满钵盈。

这过程中,有一个叫林良仁的华人登场了,他29岁那年也就是2000年,来英国求学,在曼彻斯特一所学院注册,文件显示他定期上学,后来证实定期上学的文件均系伪造,其实都在外头打黑工赚钱。

林良仁有个表哥叫林慕勇,他1998年偷渡进入英国,曾申请居留许可,但只得到了有条件的临时许可。那几年也是到处打黑工。海贝行情大好的那几年,他也加入了拾贝工队伍,后来又把表弟林良仁叫上一起捡贝。

林良仁女友叫赵小青,2002年以学生身份来英国,有英文底子。

在捡拾海贝过程中,颇有头脑、胆子大的林良仁慢慢就成了工头,女友赵小青在不同场合为林良仁担任翻译,在为工人找住处、买车或申请工作证时,她都提供了不少帮助。林良仁表哥林慕勇做协调配合。

2003年起,他们在利物浦租下简易房子,召集了一批国内过来的人,到附近几个海滩捡拾海贝,然后收购倒卖给英国人大卫•伊顿父子,开启了一条发财之路。伊顿父子共同经营着利物浦海湾渔业有限公司,该公司收购鸟蛤销往英格兰和海外;

林良仁的拾贝队伍从最初的十几人,发展到后来的近百人,当然大部分是非法劳工的华人,大部分都是他在福建福清、莆田的老乡。

他们原来是分布在英国的迪赛特等几个海岸工作,由于有部分的当地政府担心大规模无限制捡拾海贝会影响生态平衡,于是下令关闭很多海贝生活的海区,禁止他们继续在那里从事这样的工作,因此他们纷纷转道来到莫克姆湾采拾鸟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莫克姆海湾是英国的第二大海湾,海域面积约为120平方英里。莫克姆湾退潮后,海滩绵延数英里。由于特殊的海滩地质环境,非常适合海贝生长,是海贝的富产区,更以盛产鸟蛤而闻名。这里的鸟蛤,个大肉多,在市场上十分抢手,售价也高,每年产值达7、8百万英镑。

作为那时为数不多,没被关闭拾贝工作的莫克姆湾海滩,捡鸟蛤很容易,在当地也不违法,因此吸引来了越来越多的拾贝者。据当地人说,以前在冬天,到这里采蛤的人还不到80人,一个壮劳力在一天的退潮期间,最多可以捡拾价值500英镑的海贝,而现在每天高达300-500拾贝人在此劳作,人均产量大幅减少,好在单价高,仍有不错收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死亡海滩

在莫克姆海湾捡拾鸟蛤,虽然能带来不错的收入,但他们面临的凶险却非常巨大,莫克姆海滩一直都有“死亡海滩”之称。

那些了解这个地区水域的人说:莫克姆湾的海潮不像一般的海潮,潮水从爱尔兰海涌来时几乎不受任何阻挡,当海潮涌来时,涨潮迅猛,气势骇人,海水流速高达每小时10英里,有时浪高达10米;巨大的海浪冲涮着海湾里纵横交错、相互盘绕的沟壑和小湾,许许多多的通道在涨潮之前都是可以轻而易举通行的,一旦潮水涌入后,立即就成了无法通行的水道,再者渗透了水的泥桨会粘吸住人们的脚部,因此要想在海浪涌来时再逃离是几乎不可能的。另外,海面下经常有一股股冲击力极强的暗流,十分危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穿越这片海滩实在是太危险了,所以从1536年起,地方政府就设立专职的向导,引领、劝阻那些试图在退潮时通过海滩的人。

1995年,莫克姆当地的议员麦克·伯恩斯,在海边散步时莫名其妙失去了踪影,尸体直到两周后才被发现。经过英国警方认定,他是在散步时无意中陷入流沙阵中无法脱身,最终被潮水吞没的。生于斯长于斯的伯恩斯,对这片海滩了如指掌,但没想到还是遭到了意外。

2001年,莫克姆当地居民斯图尔特·卢斯顿带他9岁的儿子亚当姆,到海边散步,但在大雾中迷了路,结果被迅速上涨的潮水困在海滩中央动弹不得。斯图尔特赶紧用带着的手机报警求助,英国皇家海空军和救援机构出动了大批的救援人员,展开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搜救行动。随着搜救行动的进行,救援人员与潮水展开了时间赛跑。为了能让儿子在不断上涨的潮水中有一线生机,斯图尔特最后把儿子扛到自己的肩上,并且一遍遍地向救援人员发出求救。然而,令救援人员感到心痛的是,明明呼求声就在耳边,可就是无法锁定斯图尔特父子的准确方位,结果他们的呼救声越来越绝望,直到最终沉默!这一救援全过程被英国媒体进行全国现场直播,最后的惨剧令许多人汗毛直竖。

2002年10月,一些劳工因乘坐的拖拉机陷入海滩而被迫呼救,幸而英国救援人员及时赶到,所以才没有大碍。

以上只是举几个凶险案例而已,自有记录以来,这片海滩先后吞掉过至少140人的生命。

03 鸟蛤

在莫克姆湾劳作的本地渔民都是专业人员。他们对当地的潮水和地形了如指掌,但他们绝对不敢在夜里赶海。他们不仅按有关行业规定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而且严格按自然规律行事,在大潮来临前就及时停止作业,尽快上岸。

为防不明真相者踏入这片死亡之地,莫克姆海滩上很多地方,都立有写着红色醒目提示的警示牌:“注意!潮水凶猛,流沙遍布,四处有暗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存在的可能危险依然阻止不了越来越多的拾贝人的到来,当地的拾贝人对此颇有不满,向警察抱怨了他们有可能对自己构成了潜在的威胁,还有他们毫无经验,存在着很大安全风险。

2003年7月,警察首次在莫克姆海湾扣押了几辆载有采蛤工的车辆,拘捕了37人。可是那次行动并没有阻止外来捡拾鸟蛤团伙的猖獗,这里采蛤的竞争简直是到了“发狂的地步”,福建福清的林良仁一伙表现突出。

林良仁一伙在莫克姆湾以南65公里处的利物浦,租了4处简易房,每个房子被隔成多个小间,满满地住着众多偷渡入境的华人,他们每星期要向林良仁交20至30英镑的住宿费。其中很大一部分人是跟随林良仁他们捡拾海贝的,也有干其他黑工的。另外,拾贝人要向林良仁缴纳150 英镑的“拾贝登记费”,方能休想参加拾贝工作。

由于华人们的勤劳,工作时间长,加之他们捡拾的鸟蛤含沙子较少,每袋卖价比其他人的也会高1-2英镑。男人们一般每周能赚到300多英镑,相对当时在国内的收入。

在白天日照充足的情况下,非法劳工也试着去捡贝壳,但经常被海岸警卫队驱赶。同时当地拾贝人在正常工作时间内,也会对他们进行指责、举报甚至使坏。
正因为这些原因,非法劳工们才选择了对他们来说最“安全”的时间——傍晚太阳即将落下的时刻。这个时段潮水还没上涨,普通的拾贝者已经远离海岸,他们借着夜色开始了工作。

下面是来自天津的李女士讲述的拾鸟蛤经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0年,她怀着赚钱改善家里生活的目的来到英国。2年后,她的签证到期了,急需找一份工作增加收入。听朋友说到莫克姆海湾捡拾鸟蛤收入不错,她在当年的11月从伦敦来到利物浦,加入莫克姆海滩拾贝工作。组织者是个福建人,捡拾鸟蛤的中国人每次出海都是20到30人一起,雇主用车把他们送到沙滩深处,收工时再用车把他们和他们的收获拉回来。工作时间根据潮起潮落而定,非常辛苦,极无规律,有时夜里两点就要起床,没有正常的睡眠。

她一周平均工作40个小时,一天可捡拾4袋鸟蛤,每袋可以挣8-11英镑不等,每天都能拿到现钱。平时她们4个人住在一间地下室里,两个人一张床,光线昏暗。她还说,当年在莫克姆海湾,共有5批捡拾鸟蛤的工人,主要来自中国北方和南方的福建,也有少数来自东欧国家的。干了几个月后,她吃不消,便没有再去了。

为了控制贝壳捡拾的数量,莫克姆当地政府后来采取了许可证制度,采蛤人需要身份证明和一个全国保险号码才可获得允许进行采鸟蛤。自2003年12月1日起,总共签发了800多份拾捡鸟蛤许可证,对拾贝者进行统一的管理。

但这对林良仁一伙来说根本不是事,虽然他组织的人马几乎都是非法劳工,但林良仁他们用伪造的国家保险号码和身份文件也获得许多本许可证。 当然大部分人依然是无证,但每人150英镑的拾贝登记费可是一分都不能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良仁一伙将低价收集到的鸟蛤,统一卖给伊顿父子,价格一般在20英镑/袋左右,扣除各种费用,林良仁每天可净赚1000英镑以上,可谓日入斗金。

这种好日子持续了大半年后,“死亡海滩”终于开始显露出了它的恐怖。

04 遇险

2004年2月5日下午3点多,林良仁跟平时一样,带着50多人的队伍出发了。本来出来的是两部车,结果中间有一部车半道抛锚了,抛锚车上的十几位年轻人,和林良仁是同一个村子的,他们一时去不了莫克姆湾,因此幸运逃过了劫难。这情况是福清泽朗村村主任郭元安在事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

剩下的一部车继续出发,不到5点钟,他们到达莫克姆湾。当时的天气非常恶劣,英国当地的拾贝者已陆续早早收工了。林良仁他们在岸边烧起几堆篝火,一方面可以取暖,另一方面也可以给接下来的海滩拾贝作业工下海后,提供方向识别用。

这些华人们,在岸上就着篝火换上了防水服,然后带上分发的钉耙,三三两两上了滩涂开始作业,由于靠近海岸边的地方,在白天已经被人捡拾过,他们为了好收成,不得不前往更深处的海滩,特别是人数众多的福清人,胆子大,前途进的更深、更远。

据英国人托尼·傅莱明回忆,就在当天下午,自己正准备离开时,看到30名中国人正在莫克姆海湾的海滩上涉水活动着。他们身着绿色的防水服,手里抓着耙子,拖着一条条小舢板万前挪动着。他试图警告并劝离那些人,但是他们根本不懂英语,也没有人理会他。

在泥泞的滩涂里,他们顶着寒冷的海风,一耙又一耙,一粒又一粒,辛苦捡拾着并不多的鸟蛤,看着渐满的袋子,也颇欣慰。一袋满了以后,他们就拖到离岸边不远的小货车上,称重登记后,接着继续往更偏更远的滩涂找寻鸟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间过去了3个多小时,他们依然在辛苦地劳作着,何时收工是要等工头、现场管理者统一吹哨通知。然而此时的他们却不知道,死神正向他们快速扑来。从爱尔兰海涌入的海潮,沿着他们身后那些冲击沟毫无阻拦涌来了。

晚8时左右,潮水突然急剧上涨,在较远处沙丘上捡拾鸟蛤的人察觉时,沙丘已经全部被海水包围,后路已被截断,他们一下子陷入了险境中。于是一场逃生大戏上演了。

05 片段还原

离岸边较近的部分外省人,听到潮水到来的消息后,想法设法,紧急撤离。而其他人呢?让我们看看部分当事人的回忆,以及后来的公开报道信息吧,可以还原当初的险情、险境。

片段1

李华(音)是最先被救下来的中国拾贝者。在拾贝的队伍中,有一位他的好朋友、41岁的谢某文(遇难者)。

那天,他和其他人一起到莫克姆湾海滩拾贝。由于天气很差,李华拾满一小包之后,感觉又冷又黑,于是他来到岸边,脱了雨衣坐下休息。刚坐下一会儿,他的手机就响了起来,是谢晓文打来的,在电话中,谢晓文的声音显得惊恐万分,称自己被海水包围了,让李华赶快报警,并下来救他。李华委托岸边的其他人报警,自己跳入海水中去救援,但就在他游了一会儿之后,由于浪太大,根本没法游过去,他只得躲回旁边一个高一点沙丘中的礁石上。后来海水涨得太猛,他自己想回头上岸也不可能了,冲了几次都无法过去,只能死死抱住礁石,孤立在那里等待救援。

事后,他对记者说“我想到了自己的父母、老婆和孩子,我怎么到了这个境地了?我真不明白上帝为什么这样对我。周围是漆黑的一片,我想这回要等死了”,但没过多久,他看到了一架直升机,之后被救了。李华说:“我感到自己看到了上帝。那种感觉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李华得到救援,但是谢晓文和其他人就没有那么幸运了。直升机在空中可以看见海浪一次次冲过他们头顶,却无法营救到他们。

李华表示,在这个事件发生了10多年后,自己仍然会有恐惧的感觉。他说:“我经常会想起那些遇难的人,尤其在过年的时候,因为事件发生的时候就是在国内的春节期间。”

其实,那天逃生的不止李华一人,还有另外9人也幸运地逃过一劫。当时天几乎完全黑了,其中的一个沙丘上,会游泳的他们看到海潮过来之后,迅速脱掉雨衣,丢掉鸟蛤,往回游,但那时在海里已经无法分辨方向了,根据各自模糊的记忆和本能,他们却分成了两拨人往不同方向游去,其中一个方向的9人,有的自己游到岸边,有的在中途被后来赶到的救护队救上来;而向另外一个方向游去的一些人,却永远也没有游回来。真是生死只在那选择方向的一念头之间。

片段2

随着潮水不断涨高,而救援力量始终没来,已经是两个孩子父亲的郭炳龙自知难逃一劫。赶紧用随身携带的手机给远在8000公里外的国内妻子打了最后一个电话。“我遇到了危险,水已经到我的胸前了,我可能要死了。这是我们老板的一个小错误,他把时间搞错了,他本来应该在一个小时前招呼我们回去。让家里人为我祷告吧,我要死了。”

片段3

其实最早得到有危险的信息是在天刚黑时,那时有一辆收集鸟蛤的车已被困在了水里,林良仁的两个助手林立水和杨天龙都在现场,他们是负责帮林良仁取得拾贝许可证,并招收工人,记录每个人拾到多少贝壳,由他们决定何时可以收工。

鉴于拾贝人中多数没有合法身份,林立水、杨天龙没有立即报警,而是向林慕勇一边求救,一边商量对策,从而耽误了宝贵的救援时间。两人也因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听说发生了“可怕的灾难”,因车抛锚而耽搁下的林慕勇,迅速往莫克姆湾海滩赶来,但却又不知道如何报警,后来林慕勇告诉了自己的外籍女友贾妮·班尼斯特,由于她的英语好,于是才向海岸警卫队报警;没过几分钟,她又再次报警呼救,那时海岸警卫队已在迅速赶到海滩的路上了,但他们出警到达海滩至少需要30分钟的路程。

05 海上大搜救

当地时间2月5日21时10分,英格兰兰开斯特郡紧急情况部门突然接到一个手机报警电话。打电话的男子自称是兰开斯特郡莫克姆湾当地的居民,他用急促的语气告诉接警官员说:“刚刚看到离海岸约1英里半外的沙滩上有不少人向岸边呼救,一定是不熟悉海象的人被迅猛上涨的潮水困住了!听声音像是外国人,而且人数有好几十人!”

紧急情况部门的接警官员立即意识到事态严重,立即向英国皇家空军和海岸警备队发出了特别行动的请求;当地海岸救生站也在9点20分左右接到求救警报,立刻派遣一艘气垫船前往出事地点。

随后不久,莫克姆警察局、海难搜救队和消防队全部加入了救援行动。英国皇家空军还派出两架配备有热红外装置的直升机,前往出事海域上空搜寻。一场大规模的海上搜救行动立即展开,但是当救援人员来到的时候已经太迟,不,是当事人报警太迟了。

当时天空一片漆黑,海潮拍打着海湾,四周一片恐怖。

在两架直升机的强光探照灯的照射下,救生艇人员很快就发现了一名被困者(李华)。然而,由于恐惧和冷冻交加,第一个获救的人员已经神志不清了,所以只能用直升机迅速送到最近的兰开斯特郡皇家医院抢救。

紧接着,海上的搜救艇在几块岩石又救上一人,他身体状况好得多了。海空救援人员非常希望能从他的嘴里知道究竟有多少人被困、被困人的身份,更关键的是都在什么准确位置上。然而,令救援人员一筹莫展的是,这人开口就是嘀嘀咕咕的外语,根本不会英文。经过一番手嘴并用的交流之后,救援人员隐约知道,获救者是中国人,有很多人遇险。

事实上,直升机一度在该获救人员稍北地区发现了一些被困在泥泞中的幸存者,但海水已经淹到他们的腰际,可当快艇赶到指定区域时,却一时半会发现不了他们的准确位置,很可能已经被海水淹没了,一旦海水淹过他们头顶,那么他们的结果只有两种———或者被淹死,或者被潮水冲到外海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升机来来回回地在黑暗的水域上搜救了5个多小时,但却什么都没有发现。随着潮水不断上涨,而且直升机续航极限已到,两架直升机不得不取消了搜救行动,返回各自基地补充油料后再来,搜救艇则继续在事发海域继续救援。

在当晚的救援活动中,他们共找到16名幸存者中,其中14人来自中国大陆,另外一男一女都是白人,男的是负责运鸟蛤的卡车司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日凌晨3时30分,再次前来搜救的直升机飞行员发现了第一具尸体,是被海水冲涮到海湾东侧沙滩的。

随后,潮水开始慢慢退了,在最初几个小时中,那些被遗弃了的鸟蛤袋、采蛤者穿的防水长靴逐渐露了出来。

细雨蒙蒙中,执行搜寻任务的直升机仍在海面上空盘旋。十几名搜救人员仍然身穿防水服,随时准备待命出发。,救生站二楼面向大海的大玻璃窗前架起了高倍望远镜,值班人员在认真搜寻着海面。海面上看不到一个人影。

从海上驾着气垫船归来的几名搜救人员说,找到生还者的希望已经微乎其微,因为海水温度太低,即便没有溺毙也已经冻死。

6日中午,阴沉的海面已经彻底落潮。当地警察封锁了附近海滩,一位曾加入救援行动的当地渔民哈罗德·本森说,“我看到尸体到处横七八竖地躺在海湾上。这太恐怖了!海水冰冷剌骨,他们曾想脱掉衣服游泳逃生,但却丧失了机会,死难者均未穿救生衣或携带任何救生设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6日下午,搜救人员已经打捞出19具尸体。其中包括17名男性和两名女性。只见遇难者一些被埋在沙里,一些仅露出头或脚,另一些则在海面上漂浮着,惨不忍睹。

救援者说,可能还有其他失踪者,不过死者尸体可能已沉到水下,只有等再次涨潮的时候才能发现。到那时,营救行动已变成了毛骨悚然的寻找尸体行动。随后几天内又发现了2具尸体。

持续数天的搜救行动结束后,当地有关部门启动了善后处理和追责调查等工作。

06 惨剧

随着调查的深入,这起震惊中外的“莫克姆湾拾贝者惨案”整个事件逐步明了。

林良仁在2月5日那天,开车载着几十名拾贝工人抵达出事的海湾,他不但无视岸边标识牌的警告和恶劣天气,仍安排人员进入海滩拾贝,而且在事发后试图独自逃离现场。当受到警方的查问时,林良仁用了另一个名字,没有据实说明自己的行踪,并指示生还的拾贝工人不得向任何人说他是组织者,还让他们编造谎话称两位淹死的中国人林立水和杨田龙才是组织者,实际上,他们二人是他的属下和帮凶。

那14名华人生还者的名单也得以透露,其中男性12名,女性2名。这些人大部分是中国北方人,来自山西、河南、安徽、黑龙江、山东等地,年龄在20多岁到40岁之间,到英国的时间都不长,其中一名幸存者到英国只有8天。因他们大多不识水性,胆子小,捡拾鸟蛤时离岸边较近,或得到救援,或自行游上了岸。

本次海滩遇难者总人数,最后确定是23人,尚有2具遗体未找着。遇难的拾贝者年龄在18岁至45岁之间,全部是非法移民,在以上21具尸体中,20名死者来自福建;1人来自辽宁,其中福清人最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络上的部分遇难者名单

事发当年的11月,21具遇难者遗体被运送回国安葬。2010年7月, 英国渔民在英格兰北部的莫克姆湾海滩附近发现了一枚人类颅骨。经DNA检验证实,其属于拾贝惨案中一位名为刘芹英的37岁女性失踪者。遇难者的丈夫许玉华也于同一事件中遇难。

组织者林良仁在法庭上承认,他和同伙招募了70多名华人在莫克姆湾拾贝,他向拾贝者提供工具,每袋蛤付给拾贝者10英镑左右(1英镑约合10.5元人民币),然后自己每袋出售约20英镑左右,扣除一切费用后,他每天获利将近1000英镑。

林良仁除了被指控犯有21条过失杀人罪,还被指控违反英国移民法律帮助走私非法移民。最后林良仁因过失杀人罪,被判处14年有期徒刑。

林良仁的女朋友赵小青和堂兄林羡勇被控共谋协助非法入境罪和共谋妨碍司法罪。他们是林良仁的助手,事发后还帮助他逃离现场,以及威胁生还者向警方提供伪证。最终赵小青被判入狱两年九个月;林羡勇被判入狱四年九个月。

经营利物浦海湾渔业有限公司的伊顿父子被控违反移民法和劳工法。他们明知工人们是非法劳工,可仍然收购林良仁的鸟蛤,对惨剧负有责任。但是两人均不认罪,最终这对父子被宣判无罪释放。

07 后续

肇事者林良仁等得到了应有的惩罚,接下来让我们再去了解下那些遇难者原先在国内的情况吧,他们为啥要到英国去冒险?请看相关的一些后续报道。

在福清的一个村,一名遇难者的叔叔向记者讲明事情的来龙去脉。,他说“首先,出国者一般文化程度都在初中以下,没有专业技术,家里都很困难;这次遇难的好多福清人,以前也没有在海边拾贝壳的经验;去英国要给蛇头的费用是1.5万英镑,当然也都是向亲戚朋友们借的钱,头两三年打工还钱,之后挣的钱就归自己,可寄回家了。通常,这些人要在国外待上10到15年,赚够了盖房子和安度后半辈子的钱,再考虑回国还是移民”,他还说:“在中国打工每年能挣约700英镑。在英国,幸运的话1个月就能挣到这个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某遇难者的家

遇难者名单中的林*兴(40岁)、林*华(39岁)、林*光(38岁)3人是堂兄弟,都是福清龙田镇友谊村人。其中遇难者林*兴的家属告诉记者,林*兴在国内做生意负债二十几万,借了二十几万高利贷出国,本想多赚钱,没想到出事了。他平时一个星期打一次电话回来,好几次都哭了,说在那里非常苦。有一次,他感冒了,不想去拾蛤,工头就用皮鞭将其一个手指打得骨折。他想离开,但工头要扣他4个星期工钱约1000多英镑,所以没办法走。

幸存者王龙,当年40岁,亦是福清人。他在事发当日避过了这一劫,可多年后仍“流落”在与惨剧现场一海之隔的Ulverston湾区,继续从事采蛤贝的工作。经过第一年的辛勤工作中,已能将20多万人民币的“路费”还清。据他透露,当地的报导显示,惨剧发生后,到莫克姆湾采蛤的活动并无减少,尤其是在圣诞期间蛤贝价高的时候,不少工人仍得冒险到海滩开工。不过,大部份华工已离开莫克姆惨剧现场的海湾,转移到对岸的巴劳湾区。

在接下来的几年内,英国方面也加强了各海滩的拾贝管理工作,出台多项严厉处罚、严格管制的政策措施,自那以后,鲜少再出现群体性海滩拾贝死亡案件了。

2008年以后,英国的经济发展大不如前,国人对再去英国打工也没了兴趣和动力 。

08 中国雄起

而在国内这边,特别是近20年来,国家的综合实力愈发强大,民众的收入也日渐上涨,就业、投资、创业的机会比比皆是,发展前景一直为世人所看好,东南沿海一带更是如此。2010年以后,非法出国打工的现象逐年减少,到如今,偷渡出国打工行为早已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国人们以旅游、投资、商务、子女留学等的强者之姿走出国门,用事实告诉老外们,中国人不仅站起来了,而且也逐渐富起来了。

莫克姆海滩拾贝华人惨案已成为永远的过去,今后的国人身上再也不可能发生此类事件了;当下的中国人正在进行着伟大的“百年复兴梦”进程,从这两年的应对新冠疫情的各项举措看,更加印证了我们国家力量之强大、政治制度之优势、国民民族之团结;任何的困难、无理的纷扰都无法阻止中国人奋勇前进、追求幸福、实现梦想的步伐。

中国必胜!中国人必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结束,谢谢阅览——

注:文中图片来自网络,有侵必删,与正文无必然联系,仅为增加阅读美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