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立冬意味着开始,立冬也就是冬天的开始。

2021年11月7日 农历十月初三 星期日 立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立冬: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其气候也由秋季少雨干燥向阴雨寒冻的冬季气候渐变。立冬也是我国民间非常重视的季节节点之一,是享受丰收、休养生息的时节,通过冬季的休养,期待来年生活的兴旺如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常年在立冬节气前后,我国北方大部地区会陆续迈进冬天的门槛,今年也不例外,东北地区大部、新疆、青海、西藏、内蒙古、甘肃、宁夏、陕西北部、山西大部、河北中北部等地都已经进入气象意义上的冬季。

俗语说:立冬一日,水冷三分。古时就有“水始冰”“地始冻”的说法。 从立冬这天起,气温将逐渐下降,水温渐渐变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初冬十月又称“阳月”。古人的思维是:终即是始。阳气从此潜藏,听任阴气在地表肆虐,冰雪盛行。但正是在阴的消耗中,纯阳安静长养,一岁终而一岁始。

立冬过后,人们已经能感到户外的寒意,但此时的气温并不很低,只是植物都掉光了叶子,把阳气收藏在根部了。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在古代社会中都是重要的节日。在立冬日,天子要去北郊行“迎冬”之礼,并赐群臣以冬衣;冬至节上,百官向皇帝朝贺,民间互相拜贺宴请;普通百姓则食馄饨,象征咬破混沌天地,迎来新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立冬补冬有讲究

俗话说“立冬补冬,补嘴空”,为了抵御寒冷,民间有“立冬食补”的习俗,每逢立冬日这天,南北方的人们都以不同的方式进补。在北方,有立冬吃饺子的习俗。在天津的一些地方,有立冬必吃倭瓜馅饺子的习俗;而在北京,除了吃饺子外,还有吃铜锅涮羊肉的习俗,这一传统是从清代宫廷流传下来的,后来民间也很热衷,因为羊肉属温补,可以抵御冬季的寒冷。

在南方,大家对饺子没有那么“钟情”。立冬时,人们往往会吃一些鸡鸭鱼肉,比如萝卜炖羊肉、姜母鸭、鲫鱼豆腐汤等进补菜品。小伙伴们在进补时,要让肠胃有个适应过程,不要吃得过于油腻,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清补、温补或是小补。

冬天是一年四季中保养、积蓄的最佳时机,我们常说“立冬补冬,补嘴空”。只有学会养生之道,才能让我们在寒冷的冬季精力充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冬季要吃三样

老话讲:药补不如食补。人离不开五谷杂粮,养生的关键在饮食。

1、吃紫菜

紫菜可以促进甲状腺素的分泌,而甲状腺素可以促进氧化,增加身体的产热能力,提高人体的代谢速度,增强血液循环。

所以在冬天多吃含碘的食物,可以增加人体的抗寒能力。

含碘丰富的食物是:海带、紫菜、发菜、海蜇、菠菜、大白菜、玉米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冬瓜

冬天天气干燥,加上食补,少运动,很多人内火积聚。

这时候吃冬瓜,可以清热利尿去火。

冬瓜膳食纤维丰富,可以促进肠道蠕动,降低人体胆固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吃红薯

红薯粥也是冬日必备。

红薯味甘,性平,能“健脾胃,强肾阴”。

红薯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有文章表明只有红薯中的维生素C和E,才具有在高温条件下不被破坏的特殊性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冬季要喝三样

立冬之后天气更加寒冷,这时要避免吃一些生冷的食物,在喝的方面也尽量选择热饮。

1、冰糖雪梨银耳汤

干燥的冬季不少人会有感到嗓子干燥,雪梨具有润肺的功效。

银耳“补肾、养胃、补气”的功效,中老年人多吃银耳有好处。

这款汤清甜不腻,特别适合冬季饮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萝卜

萝卜具有很强的行气功能,含有大量水分,营养丰富,萝卜汤是冬季养生的首选。

萝卜还能吸附油脂,有解除油腻的功效。

与大萝卜搭配做成汤,可以健胃理气,可起到进补和防寒的双重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板栗瘦肉白菜

白菜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素有“菜中之王”的美称,白菜含较多维生素,与肉类同食,可增添肉的鲜美味,白菜还能通肠利胃,除烦解渴。

板栗肉质糯性好,含糖量高达20%左右;果肉含淀粉量低,蛋白质含量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冬季要行三样

除了日常饮食,要想在冬日里有一个好身体,还有三样一定要记牢!

1、脚要暖

要想暖暖和和,健健康康地度过寒冬,就要注意脚部保暖。

泡脚的水温不宜过热,最好40℃左右,泡脚时间不宜过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早睡晚起,锻炼身体

冬天气温降低,白天人的体力消耗比秋天更多。所以要早睡晚起,让睡眠时间长一点,促进体力恢复。

冬天天亮的晚,气温又低,所以尽量不要早起。一般以晚10点、11点入睡,早7点、8点起床为宜。

立冬时节一定要坚持锻炼,不仅可以保持头脑的清醒,还能提高抗寒抗病能力。室内锻炼,要注意通风,避免缺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勤通风,保湿度

冬天除了防寒保暖,更重要的是通风加湿。天气寒冷,很多人待在办公室或者家里都选择紧闭门窗。在不通风的情况下,室内空气混浊,很容易滋生细菌。

冬季通风只能开朝南的窗子,切忌穿堂风。

冬天北方天气干燥,人的呼吸道干燥,加上喜欢温补,很容易燥热生火。可以在取暖器旁边放一盆水,或者单独配一个加湿器,保持室内湿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节气趣谈:古代人们的供暖期

在古代人们不仅会在立秋后设炉烧炭取暖、相互嘘寒问暖,还要美美地来个“香草浴”呢!古时各地的开炉日期,一般常在农历十月初。《清异录》有记载:“每冬寒,醵金市乌薪,为御冬备’。十月旦日,命酒为毡炉会。”民众的取暖设施自行解决,而官场则流行送取“炭敬”,即取暖费。北宋《岁时杂记》还描述了京人十月初一喝酒,就在炉中烤大块的肉,围着火炉,边饮边吃,称之为“暖炉”。

立冬到了,祝大家冬日温暖,冬日吉祥,健康一整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