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立寒

来源:了不起的郑立寒(zheng-li-han)

为什么说人与人联结(建立深刻的关系)很难?
  • 因为大部分人只看得见自己,他们爱你,只是用他们自以为好的方式。

  • 很多人只是一个交流的对象,并不是一个可以联结的对象。

  • 当一个人心里有情绪的时候,他很难静心去听别人讲什么。当一个人心里有评判标准时,他是看不见这个人的,他会用自己的评判标准去看待别人。当一个人想要证明自己比别人强,想要彰显自己优越感的时候,他的眼中也只有自己。

我听过很多人的情感故事,在听他们的故事时,经常会有一些复杂的情绪。

比如说,我记得一个男士给我讲他的故事时,特别纠结。他说,我可能帮不了他,但是他特别想找一个人说说心里话。

他非常喜欢一个女人,但是那个女人有家庭有孩子。那个女人把孩子放在第一位,跟老公貌合神离,还有另一个情人。

这些让他很痛苦,因为他希望他们能在一起,他能接受孩子,但是不能接受其他情人。但是,那个女人始终犹豫不决。

还有一个女人,她工作能力很不错,但是老公长期出差,她特别孤独。

后来受到领导的诱惑,出轨了。那个领导也有家庭,但是老婆瘫痪在床。

她一直以为是自己更需要这段感情,那个男人经常跟她道早安,晚安,哪怕没有为她买过任何礼物,她也觉得很幸福。

还有一个女人,第一任丈夫家暴,第二任丈夫赌博。她过来找我们的目的是,想要让老公有上进心。

因为她一个人承担家庭责任,太累了。一个月工资几千块,房租,水电,还有孩子,她需要丈夫也能承担一部分责任。

但是,她也说,这个男人对她还不错,因为从来不打她。

还有一个女人,她说这段婚姻不是自己想要的,当初是因为自己年龄大了,所以才接受父母安排的相亲。

结婚后,才发现跟自己想象的完全不同,她很痛苦,想要离婚,但是又不知道离婚后,还能不能找到合适的人?

还有一个男人,之前做水果生意,每个月能赚2-3万。然后疫情的时候,生意不好,赚钱也不稳定。

因为生意不好,所以回家的时候偶尔脸色不好。在自己情绪比较低落的时候,他发现老婆在网上有暧昧对象,对自己也没有之前那么好了。

之后,情况越来越糟糕,老婆要跟自己离婚,他说自己很爱妻子,也很依赖她,如果离婚后,他不知道该怎么办?

还有一个女人,34岁,年薪40万左右,但是她的男朋友好吃懒做,没有上进心,两个人本来打算结婚,可是,男方连房子也没有准备,这些年她赚的钱养父母养弟弟养男朋友,手头没有多少钱了。

最近她发现自己怀孕了,想要打掉舍不得,毕竟年龄也不小了,跟男朋友在一起时间长了也有一些感情,但是,这段感情又让她看不到希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个人都有自己伤心的故事,包括我自己,感情也挺不顺利的,曾经也黯然神伤过,当我看到一句话时,就释然了。那句话是,“爱而不得才是人生的常态”。

确实啊,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可与人言者无二三。

第一次感受到心碎的时候,是2016年。为什么记得这么清楚,是因为那种心碎的体验很特别,也是记忆中唯一一次。

就是感觉完整的心,突然四分五裂,碎掉了,然后头脑一片空白。

当时我还特意查了一些资料,确实是存在这种现象:当你失去一个很爱的人,会体验到心碎的感觉,这是“心碎综合征”。

第二次感受到痛苦是今年的事。我一直知道自己情绪很低迷,压抑,也很痛苦,但是不太清楚那是什么情况。

当我看到一句话时,就明白了:

依恋中断时是非常痛苦的,这种痛苦不纯粹是因为失去了现实中的某个人,因为在很多关系里,人们清楚地知道应该放弃,也选择了放弃。

这种痛苦是一种来自于精神内部坍塌瓦解,是自己曾经有一个心灵容器可以安放的情感依赖,突然碎裂不再能够涵容,而自己的情感在被迫撤回时却又无处可去,就像是一种被遗弃飘荡的游魂。

用kohut的话来讲,当失去了这种与内在客体的连接后,某种一无是处,行将灭绝,仿佛飘荡在太虚幻境的感觉将会排山倒海的袭来。”

具体的事情,我已经失去了表达欲。

但回忆的时候,我会发现,其实我也是一个很孤独的人。

所以,当别人说,“我们一起……我陪你……你今天心情不好,你怎么呢……”我会很感动。因为感觉自己一直被看见,自己的情绪被看见,自己的感受被看见,自己好像是一个人,而不是一个工作机器。(确实,我也承认,女人更渴望情绪亲密。)

“我们”本身就是一个极具诱惑性的词语。它让人误以为,我们是一体的,我们是不可分离的,我们可以相依相偎。

我很喜欢的一个作家也曾说过,“我去过很多地方,但我只遇见过很少的我们”。

在中秋节的时候,我一个人搬家,晚上有点冷。直到晚上九点多搬完,然后还有一部分工作没有完成。

当时房东说,你应该没有吃饭吧,要不要我帮你做点东西吃。我拒绝了,等她走后,我的眼泪就扑簌簌往下掉。

春节我一个人过,中秋节也是。

在所有重要的团圆的节日,我不知道应该去哪儿,我没有感觉非常亲密的人。他们都有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我没有。

对于我妈来说,我爸和我弟是排在前两位的人。他们是一家人,我不是;对于其他人来说,他们的父母,伴侣是排在第一位的。他们是一家人,我不是。

其实,最痛苦的应该是今年吧。我跟任何人的情感都是断裂的。

去年的时候,很明显一个感觉,我非常依赖与人的关系。除了工作,我需要跟同事建立友情。因为我以为,我不能对“物”产生情感联结,只能藉由人

意思就是,我不能把所有感情注入到工作上面,需要投注到一些人身上,形成一个流动的能量场,这样我会感觉很有安全感。

但是,今年开始,断裂所有关系后,我发现自己可以做到把所有感情投注到一个“物”上面,不需要把情感投注在人身上,可能也有禅坐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几天有个朋友问我,为什么我不说自己的故事。

当时,我说了一句,“过去之心不可得,现在之心不可得,未来之心不可得”。

有时,我也在怀疑,是真的曲高和寡吗?还是语言导致感觉出了bug。

但是,不得不说,语言真的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

有些人说了一句话,你就记住了,而且你还会觉得你们惺惺相惜,心有灵犀。

有些人说了无数句话,你一句都没有记住,反而产生了一种感觉,你们是两个不同世界的人,这辈子都毫无交集。

很多人会把你当作一种功能,角色看待,比如说,“好员工”,“贤妻良母”,但是人本身是鲜活的,是灵动的,具有个体性和独特性。就像爱情,以玫瑰花为代表,被拿来当作产品消费时,也让人觉得哑然失笑。

简里里曾经说过一段话,“有时候你跟一个人说话,你很快就会发现,对方根本【听不到】你在说什么。

一种情况是对方完全活在自己的情绪中(无论是什么样的情绪;焦虑、害怕比尔呢不喜欢自己、或者羞愧、难过等等)。

总之,他已有的情绪已经让他手忙脚乱应接不暇,就好像他独自被困在一个看起来安静,但里面无比嘈杂的玻璃房里面。你们看见彼此,甚至彼此交谈,但你的每一句话都撞在玻璃上,掉下去了。

还有一种情况是,对方非常都“自恋”。你说什么,你做什么,都无关紧要。反正他既不关心(或者是没有能力关心)你的想法,也不关心你们之间的互动

甚至他都不知道他自己并不关心,你只是他的一个“交谈对象”。这种感觉就好像你和他之间隔了十层防弹玻璃,你只是远方模糊的一个幻影而已。

Phoebe Waller Bridge有一次接受访谈的时候被问到,说你上伦敦的地铁,是不是大家都认出你来?她说不会。因为每个人都忙于专注于活在自己的小“Hell”之中根本出不来。

人和人之间能够彼此看见、有联结这件事情,真的既稀少、又珍贵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