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记时器

智慧结晶/伟大发明

从古至今人们都说珍惜时间,一寸光阴一寸金,现代人用手表手机等现代化设备查询记录时间。那么古人用什么办法记录时间呢?—今日话题

宋代学者王应麟在《小学绀珠》中将古代计时器分为四种,即铜壶、圭表、香篆、辊弹。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几种古代记时器

01. 铜壶

铜壶,即为漏刻,漏指漏壶,刻指刻箭,是以漏壶滴水在刻箭上表示出时刻的计时器。记录漏刻最早的文献,是《周礼·夏官·司马》:“凡军事,悬壶聚柝;凡丧,悬壶以代哭着。皆以水火守之,以分日夜。”最初的漏壶是沉箭漏,靠漏水后水位的沉降,在刻箭上标出时刻。后面古人更是采用了增加加水漏壶的方法成为四级漏壶,使得加水增加均匀,漏速均匀使得记录更加精确。

中国历史博物馆保存了一套元代延佑三年(1316)的四级漏壶

漏壶史上一个重要发明便是宋代燕肃莲花漏中的分水壶,这种漏壶是利用在平水壶的上沿加一个分水管,水位超过分水管就从分水管流出的方法。燕肃创制的漏刻,因刻剪顶端是一朵莲花,故称为莲花漏。

莲花漏示意图

02. 圭表

圭表,圭是指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表是说测日影的竿子或石柱。古代竿、臬、髀、椑等都是表的别称。《小学绀珠》中所说的圭表计时器指的就是日晷,日晷是以观测太阳射影来定时刻的仪器。它测时是依据日影的方向,而不是日影的长度。日晷分为两种:赤道日晷和地平日晷。关于日晷,古代很早就有记录,《汉书·律历志》记载:汉武帝“乃定东西,立晷仪,下漏刻,以追二十八宿相距于四方。”

国家博物馆存最早的日晷,出土自内蒙的托克托城

03. 香篆

香篆又名更香。是用燃烧性能均匀的木料做成盘香。弯曲成福寿喜等字样,有的制的很长,可以燃烧几天甚至十几天;还有的在几更处粘几个金属珠子,燃烧到某更时,金属珠下落到铜盘里发出清脆的响声,告诉人们到了几更天。香篆的优点除了材料易得、价格便宜、使用方法简单之外,还可以随身携带用于行进中的车船军队和商旅。但他也有缺点。比如使用时易受空气湿度和空气流动的影响。

04. 辊弹

辊弹是唐代僧人文诰发明的计时器。在宽高各三尺的屏风上装贴一根七尺五寸长的竹管,主竹管分为四段做成“之”字形,管顶是一朵铜制的莲花,主管的出口下也是一朵莲花。用十个重量半两的铜圆弹,依次从主板上口头下经过“之”子形竹管落入铜荷花中,发出清脆响声。听到响声即投第二个铜弹。屏风上挂有二十个木牌,投完十弹,翻拍一块。二十块都翻完了,再重复进行。一昼夜翻牌六十遍,投弹一万二千次。按古人把一昼夜分为一百刻计算,一刻要翻十二块,投弹一百二十次。

记载辊弹最详尽的资料是薛季宣的《浪语集》

05. 机械记时器

除了《小学绀珠》说的四种记时器外,唐代一行、梁令瓒发明的开元水运浑天仪就包括了机械记时器,只是它不是单独的记时器而已,水运浑天仪是一具依靠水力而使其运转,能模仿天体运行的仪器,并可以测定时间。这个浑天仪改进了汉代科学家张衡的设计,上刻有二十八宿,注水激轮,每天一周,恰恰与天体周日视运动一致。水运浑天仪一半在水柜里,柜的上框,有如地则自然撞钟。整个水运浑天仪既能演示日、月、星辰的视运动,又能自动报时,有二木人,每刻击鼓,每时辰(合现在两小时)撞钟。这是世界上最早将擒纵应用于计时的装置,比外国自鸣钟的出现早了六百多年,无疑是中国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浑天仪复原

随后,宋代苏颂等人研制的水运仪象台,则把机械计时装置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峰;元代郭守敬把充分成熟的机械记时器从天文仪器中分离出来,制造了大明殿的机械水利记时器-“灯漏”;元顺帝的机械记时器-“宫漏”,被明太祖加以“奇技淫巧”的罪名销毁了;明初詹希元创作了以流沙做动力的机械记时器-五轮沙漏。明代后期,西洋的钟表开始传入我国,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古代的记时器已经慢慢的被取代。

结语

现代科技虽然高超,但古代先民们的智慧,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记时器我们都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发明创造,就足以证明了我们的民族是一个古老并且充满智慧的民族,我们既有光辉灿烂的过去,也一定会有美好无限的未来。

-END

德不孤,必有邻

有喜欢书画或有业务合作的,可私信小王,共同宣传学习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