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绿的树叶,在夏日和煦的风里飘动,婆娑的蔓藤,在炎热的阳光下挣扎。回眸往昔,那个童年的夏天,那个稚嫩的男孩,那个慈祥的老人家,还有那个装着秘密的盒子。

男孩读小学三年级那年夏天,学校兴起了养蚕热潮,在校门口经常有商贩摆摊。放学的时候,一群群小学生围着商贩,目不转睛地盯着地上竹筐里的白得像玉的蚕。

放学铃声在操场上空清脆地响起,男孩像往常一样,背着书包和同学熙熙攘攘走出了校门。他们几个没有直接回家,而是跟其他同学一样,围着商贩,盯着竹筐里的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男孩第一次看到活生生的蚕,以前都是在课本上看到,他兴奋地想要伸手去摸,但是又怕会被咬。直到商贩告诉他们蚕是不会咬人的,男孩便鼓起了勇气,用食指在白色的蚕宝宝的身体上轻轻地摸着。

围观的同学不断地和商贩提问题,其中就有问蚕的价格。男孩也想养蚕,但是摸了摸口袋,他没有说话,而是转身往家里跑。

男孩是爷爷奶奶带大的,他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男孩知道家里拮据,从小就很懂事地为爷爷奶奶分担家务。在他的脑海里,没有钱的概念,因为他从不买零食,任何吃穿都是爷爷奶奶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男孩气喘吁吁地跑回家,看见煮饭的奶奶,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奶奶,我要一块钱。”奶奶摸了摸口袋,拿出皱皱的一块钱给了男孩,说:“等下要吃饭了,别到处乱跑。”男孩应了一下就跑出了家门,往学校跑去。

看到商贩和同学们都还在,男孩放心地走过去,掏出那张一块钱,递给商贩。商贩将两只蚕和一些桑叶放在袋子里,交给了男孩,并简单嘱咐了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男孩满怀开心地抱着小袋子回家,然后找来了装鞋的纸盒,在盒子上打了几个孔,把蚕和桑叶倒进了纸盒。男孩仔细地看着纸盒里的蚕,时不时用手摸了摸它们,感觉像触碰果冻一般冰凉。

男孩突然想到了什么,起身走到厨房,问奶奶哪里有桑树。奶奶说晚饭吃完带他去看看以前那棵桑树是否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饭后,男孩赶紧拉着奶奶的手,提着袋子一起出门找桑树。他们走了很远,终于在河边找到了一棵桑树。这棵桑树很高,树叶茂盛,上面还有桑葚。

男孩高兴地爬上了桑树,任奶奶在一旁紧张地呼喊着。一会儿功夫,男孩摘了一袋子的桑叶,还有一些桑葚,跳下了树。然后蹦蹦跳跳地和奶奶一起回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着蚕一天天长大,男孩每天下课第一时间就是跑来打开盒子,呆呆地望着盒子里的蚕,沿着树叶的边缘,贪婪地啃着叶子。时间过得很快,蚕开始不吃叶子了,男孩以为它们生病了,急着问奶奶。奶奶告诉他不用担心,蚕准备吐丝结茧了。

男孩很好奇,但是第二天就看到两只蚕开始吐丝,并把自己包裹在丝里面。一周时间过去了,两个白色的茧安静地待在盒子里,男孩每天依旧盯着盒子,呆呆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天放学回家,男孩依旧急匆匆地跑来打开盒子,这时候发现盒子里多了两只蚕蛾,一只很胖,一只很瘦。白色的茧多了个洞,洞口还有黄色的液体,男孩小心翼翼地用手摸了摸破茧而出的蛾,发现手上沾了一些粉。

男孩仍然好奇地观察着,两只蚕蛾身体连在一起,男孩似懂非懂地想分开它们,但它们连得很紧密,像连体婴儿一般。奶奶看到了,告诉男孩,这两只蚕蛾准备生蚕宝宝了。

第二天,那只胖一点的蛾更胖了,而瘦一点的蛾开始没精打采地用细长的脚不断地捋自己头上的眉毛。男孩看到胖蛾开始缓慢地移动身体,然后留下一个个圆圆浅黄色的蛋,跟沙子一般大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了几天,两只蛾相继死去,留下一排排蛋和两个破了洞的茧。奶奶告诉男孩,这些蛋在明年会孵出更多的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了一段时间,秋天来了,男孩每天放学依旧去看那个盒子,看着蛋变成紫色,最后变成黑色。在打雷下雨的一天,男孩习惯地打开盒子,这时他发现那些蛋旁边有几只黑色的小虫在动,而蛋变成了透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男孩急忙喊来了奶奶,奶奶说这么快就孵出来了,看来是两季蚕了。男孩很高兴,跑出了家门,独自跑到河边的桑树,这时候桑树还有叶子,只是没有那么细嫩的新叶了,也没有了桑葚。

男孩细心挑选了薄薄的桑叶采摘,然后兴致勃勃地跑回了家。在他的小世界里,他又开始忘我地照顾着这些小生命,只是他已经慢慢熟悉了这些小生命的成长旅程。

时光飞逝,在男孩细心地照顾下,这些蚕又开始结茧,然后成蛾。只是这次盒子里面的茧更多了,最后留下了密密麻麻的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奶奶告诉男孩,这些蛋要等明年才能孵出蚕了。男孩清理了盒子,最终把剩下一排排蛋的盒子收起来,放在桌子下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男孩长大了,在他记忆里,封存了三年的养蚕回忆。直到他小学毕业前,他每年都有自己的小世界,在看着一批又一批生命来去匆匆,看着生命的奥妙,在那个熟悉的盒子里,男孩装着他的童年秘密,那就是责任和对生命的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