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是个神奇的国家,明明和我们一样,同样是个人口大国,拥有着十多亿的人口,结果我们每年需要从全世界进口大量的粮食,但是印度却和我们不一样,每年都可以对外出口大量的粮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度究竟是如何办到这一点的?今天我们就和大家一同来揭秘印度的粮食出口之谜。

首先,我们先简单地介绍下印度基本情况,印度的国土面积为298万平方公里,而它的耕地面积就占了189万平方公里,也就是说印度全国有大半的地方都是耕地,是全世界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

正常来说印度拥有如此大的耕地面积,那么养育印度十三亿的人口不是什么大问题,毕竟我们就是靠着7%的耕地面积养育了十四亿人口,那印度拥有如此之多的耕地面积,那每年能出口大量粮食也不是什么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问题就出在这里,印度这个国家的农业水平非常的不发达,由于印度制造业的落后,导致印度农业的基础设施也相当的落后,生产效率非常的低下,每年的粮食产量特别的低。

据数据统计,去年我国的粮食总产量高达6.69亿吨,这其中生产的玉米2.6亿吨,稻谷2.11亿吨,小麦1.34亿吨,然而即便我国去年的粮食总产量如此之多,我国依旧在去年进口了1.4亿吨的粮食。

反观印度呢?印度去年的粮食产量大约在3亿吨左右,而这其中,稻米1.2亿吨,小麦1.1亿吨,印度的粮食产量甚至还没有我国粮食产量的一半多,要知道印度可是和我们一样有着十多亿的人口啊。

即便如此,我们都需要进口大量粮食,而印度不同,印度不仅不进口粮食,甚至每年还要对外出口数千万吨的稻米和数百吨的小麦,这就非常令人费解了,难道印度民众每天就吃一顿的么?

我们先从印度的耕地产量角度出发,实际上由于印度自身拥有全世界最大的耕地面积,因此印度是具有满足国内民众粮食需求的能力的,要知道印度的耕地面积比我国的耕地面积都要大上不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由于印度国内不少地处均处于热带地区,一年四季光照都非常的充足,所以印度是具备农作物一年三熟的能力的。

然而虽然印度的地理位置比较好,国内大部分地区的光照都十分的充足,但是由于印度的很多地方的土壤是呈酸性的,因此并不是十分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这也是为什么印度的耕地面积远高于我们,产量却比我们低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印度在农业上的机械化水平并不高,甚至可以说是相当的低,直到现在,印度国内绝大多数的农作物种植和收割都依旧需要依靠人力来完成,因此相比于我国不少地方通过半自动甚至全自动机械化播种、收割的效率自然是差上了许多。

印度政府也不是没想过对印度的农业进行产业升级,然而我们都知道印度的制造业非常的拉跨,连印度民众的日常生活用品的产品,很多都是需要中国制造,更不用提在农业这一块的大型机械器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加上印度民众的人均收入远低于中国民众,而印度政府在农业基础建设这一块的财政投入有比较有限,农民没钱,印度政府又不愿意替民众大量补贴,购买国外的农业生产机械,自然也就导致印度在农业生产这一块,一直迟迟得不到技术升级。

现如今全球的农业生产都逐渐开始向半自动化甚至全自动化机械生产这一方向迈进,而印度直到现在却还依旧依靠人力的方式来进行农业生产,这就导致印度农民的收益并不理想,甚至很多印度农民仅仅是在能维持温饱的状态边缘徘徊。

根据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2021年发布的全球饥饿指数来看,在全球的116个国家里,印度的排名为第101位,属于重度饥饿的国家,在印度,约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是吃不饱饭的。

说到这,你肯定就有疑问了,既然印度国内自己人都吃不饱饭,那干嘛每年还要向国际市场出口大量的粮食呢?

实际上印度之所以自己吃不饱,还要选择向外出口,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穷!

印度国内的贫富差距非常的大,虽然印度国内的亿万富翁数量世界第三,然而更多的还是那些穷苦的印度老百姓,在印度,农业才是印度经济的重要支撑,印度全国有超过三分之二的人口直接或者间接的依靠农业为生。

虽然印度一直野心勃勃地想要大力发展印度制造,但是每次都因为种种原因而弄得龙头蛇尾,到最后,印度的制造业不仅没给印度赚到多少钱,甚至印度还时不时的亏了不少钱进去。

印度制造业发展不起来,就只好依赖服务业和农业来发展经济,然而能够从事服务业的印度民众终究还是少数,更多的还是需要依靠农业来养活印度的数亿民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我们前面也提到了,印度的农业至今还是以人力为主,相比于其他国家半自动化,全自动化的耕种方式,印度农业的劳动成本就比较高了,因此印度农民都赚不到什么钱,越是穷,就越要通过出售粮食来购买其他生活必需品,以此来维持生计。

所以印度不是真的粮食富裕到可以出口,而是实在是穷得只能依靠对外出口粮食,来维持民众的生计了。

要知道世界人均粮食产量约为400公斤,而印度的人均粮食产量却不到240公斤,远远没有达到世界人均粮食产量的标准,然而就是这样,印度每年还是需要将大量的粮食用于出口,剩下来留给印度老百姓的粮食那就更少了。

另外,印度之所以出口粮食还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印度民众不怎么吃肉喝酒的缘故。

在印度,由于宗教原因以及税务原因,印度民众是不怎么喝酒的,印度在法律里明文规定,对酒征收非常高昂的重税,而在宗教方面,很多教派是不提倡甚至直接是禁酒的,因此印度每年酒类消费比较小。

而酿酒,实际上是需要消耗大量的粮食的,在我国,每年都会有数千万吨的粮食被用于酿酒,而印度因为不提倡甚至拒绝饮酒,所以印度在酿酒方面的粮食消耗要远低于中国。

另外,印度还是全世界食用肉类最少的国家之一,要知道这些年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对肉类的需求越来越高,我们每个人每年的肉类消耗在60公斤以上。

反观印度,人均的肉类消耗还不足5公斤,差不多是我们的十几分之一,而这也导致印度在养殖业上对粮食的需求比较少。

我们都知道饲养鸡鸭猪肉这类肉禽,是需要消耗掉大量的饲料的,就以猪肉为例,差不多每一斤的猪肉就需要喂养至少三五斤的饲料,而我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猪肉消费国,每年都需要消费掉差不多数千万吨的猪肉,因此我国每年有相当一部分的粮食是被用于喂猪了。

而印度在这方面就没有这么大的消耗了,毕竟因为宗教以及印度民众的饮食习惯,印度民众都不怎么吃肉,所以每年印度能多挤出来一点粮食用于出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说印度在很多领域对粮食的消耗并不像我们这样,如此之大,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就是印度确实存在相当严重的粮食不足的危机。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以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多个组织所统计出来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的饥饿人口大约在7.2亿到8.11亿左右,而亚洲就占据了近一半的饥饿人口,这其中就有相当多一部分饥饿人口是来源于印度印度。

同样是人口大国,印度这么多年以来一直面临着相当严重的饥饿人口问题,而在我国,却几乎不存在这样的难题,这不得不让我们由衷的感谢我们的祖国,正是因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才让我们不至于因为吃饭问题而像印度民众那样如此发愁。

前不久,袁隆平团队再度传来好消息,新型水稻品种能够在40度的高温情况下依旧保持稳产的情况,在当下全球变暖的情况,这则好消息为我国乃至全球的粮食安全问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希望终有一天,袁隆平院士的愿望能够得以实现,我们的技术能够流传到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更多的穷苦百姓能够不再为吃不上饭而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