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仿佛如一潭死水,变化的惟有臭味,在这样的生活中,我们唯一能感知的是无奈、无知、日益消耗的经历,但总有想改变,那踏入的每一步都是经过长夜的辗转反侧,但只要开始,一切美好都跟随而来。
古文化的魅力,在于他背后的故事,更在于他赋予的价值和成千上万工艺者的流血牺牲。所以它才会一直散发着魅力。
具茨山岩画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与许昌市交界处的具茨山,新密市、新郑市登封市与禹州市四县级交接处,具茨山岩画在新密的分布范围主要在新密市南部的苟堂镇最南端范堂沟村和槐树岭村的石牛山和大鸿山上。东西长4公里,南北约600米,分布范围较广泛。存量达3000 多处,郑州市界内新郑发现200余处,新密30余处。
岩画应该是人类艺术情感的第一次表述,大约是在上古时期,那是人类以自然产物为基础,在石头上刻画自己对未来的想象与展望,或许是岩画最早的开始,后面经过人类思想的觉悟,又出现了陶器艺术、玉器艺术、绘画艺术等等,但不可否认,岩画是人类艺术想象与实践的开端。
中国的岩画有着独特的生活烙印,从早期展示农耕、游牧、狩猎到后来宗教色彩的形成,展示了中国农耕、游牧,神话色彩的综合性生活方式。
具茨山岩画分布在400—600平方公里的具茨山上,深藏着3000多幅岩画,记载着史前文明的历史,经过研究发展具茨山岩画距今大约4000年,也就是炎黄子孙的皇帝活动的地方,从此具茨山及其岩画成为了全国人民的关注点。
具茨山岩画分布广,仿佛像是记录人生活的巨大画像,更是古人思想的天然载体,岩画多呈沟槽、凹穴、网格状,圆点凹穴是研磨法制成,沟槽和网格状可能是用坚硬的打击石器或金属工具制成。另外,在石牛山和大鸿山顶均有古寨存在,寨周围及寨内为岩画分布集中区域。在调查中新发现了两处全新世中期褐红色古土壤叠压岩画的地层,推测此两处岩画形成时代约当全新世中期。这为解决具茨山岩刻的时代难题提供了地层学依据。
具茨山发现的岩刻、岩画数以千计,数量之多、分布之集中是国内外罕见的,对研究文字的起源、华夏文化渊源有其极重要的意义。具茨山岩画的发现填补了以往我国中原地区岩画考古发现的空白,丰富了中原地区古文化的内涵,为研究包括传说的黄帝文化在内的中原上古文化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和文化价值。
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标准的定式,其一要有城市,因为城市是人类文明的基础,其二要有文字,没有文字只能说是野蛮的状态,而岩画却与文字的起源息息相关,所以具茨山岩画的发现与中华文明的起源有着重大的关系。
图片及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原创不易,如有转载,请联系告知。
传承中原文明,书写中原故事,中原古文化传播关注河南古文化,编写整理河南各市、县、村古文化历史,如有内容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