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活当中我们都希望孩子拥有着一定的自控力,但是有些孩子所表现出来的样子的确是比较被动的。他们总是没有办法控制住自身,尤其是在面对诱惑的时候,他们所展现出来的样子很让父母无奈。

注意力不集中,别人发出一点声音,他都要回应一下。

磨蹭拖延,比如没有家长监督就不做作业。

特别喜欢看电视或者玩游戏,不管家长怎么要求,就是停不下来。

做事情三分钟热度,做一会儿就要换另一件事,经常半途而废。

不善于管理自己的情绪,遇到一点小事就容易产生很大的情绪波动……

孩子们这些令家长头疼的“毛病”,其实都是自控力有待加强的典型表现。

自控力,简单来说就是指控制行为、情绪和欲望的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控力差的孩子,往往容易冲动、意气用事,不能律己,知错不改。

自控力强的孩子,往往意志比较坚定,更加能克制冲动和忍受挫折。

对于学龄儿童来说,自控力比智商更有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比情商更有助于社会交往。从这个角度来看,自控力就是孩子自我成长的“秘密武器”,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时时刻刻都在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自控力对于孩子的一生都至关重要,能否有效地管理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关系着孩子未来能否达成各种生活和学习目标,也关系着他们能否顺利融入社会。

今天,我就通过一些常见的场景,带大家一起来看看,我们的招儿到底败在了哪里,以及如何才能走出这些误区。

自控力是吼出来的?

“我数123,你再不走,我自己走了”;

“我数三个数,赶紧把游戏给我关喽”;

“1、2、3,赶紧写作业去!”;

相信很多童靴都用过“我数三个数”这招,来解决孩子左耳进右耳出、拖延迟缓、缺乏自制力的问题,甚至一些教育专家也十分推崇这种做法。

还有一些家长在孩子自控力不足的时候,习惯用“对着孩子劈头盖脸一通吼”的“咆哮方式”来解决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家都知道,情绪最容易让人上头,我们所有冲动的想法和行动,都是由情绪引起的。

在我们的大脑中,前额叶皮层主要负责提供合理判断和冲动控制;但还有一个“边缘系统”,是我们的情绪开关,这个系统就像火药,一旦点燃引线,很快就会爆炸。

自控力其实可以理解为前额叶战胜边缘系统的概率,前额叶赢的次数多,自控力就更强。

但我们的“理性脑”前额叶皮层,差不多要到25岁左右才能完全发育成熟,而大脑的边缘系统则实现了“弯道超车”,十几岁的时候就趋于成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来看,孩子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也在情理之中。

所以,冲动和冒险便成为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自然天性”,他们比较情绪化、易沉迷、易激惹,也难自控。

科学家还发现,使用怒吼式的教育方法,会点亮孩子大脑杏仁核中负责“恐惧”的区域,但是他的“前额皮质”却没有任何反应。

也就是说,孩子只是被吓到了,不得不屈服于他人的控制,但自己的自控能力并没有得到成长。

当家长不在身边的时候,来自他人的控制消失了,或者随着年龄增长,慢慢没有那么害怕父母了,这招自然就不好使了。

家庭教育对孩子自控力的影响

关于自控力,“棉花糖实验”闻名遐迩。简单地复述一下,根据实验的结果,那些当年抵制住美食诱惑的小朋友,后来不仅身材更苗条,更能适应社会,而且他们的SAT考试成绩,也要比当年实验中最没耐心的小朋友高许多。

由此,心理学家们提出了一个概念——“延迟满足”,也就是说,“自控力”越强的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相应越强,今后取得成就的希望就越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罗彻斯特大学Celeste Kidd教授及其团队重新改良了这个实验,并得出了一个让家长重新反思教育本身的震惊结论:

孩子的自控力与成人的承诺紧密相关,也就是说,他们生活的环境会深刻地影响其自控力的发展。

实验人员先招募了一批幼儿园的孩子,并将他们随机分成两组,让孩子在纸上画画。并且,让研究人员事先告诉了孩子,先暂时用旧的蜡笔画,等一会会给他们拿来新的蜡笔

两组实验不同的是,一组的实验人员真的拿来了新蜡笔,而另一组的实验人员虽然答应了孩子,但并没有信守承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与之前那个经典的“棉花糖”实验结果不同的是,本次实验发现,得到研究人员新蜡笔的孩子,他们延迟满足的能力,要比另一组的孩子高出4倍。

由此,研究人员得出结论:当孩子感受到成人能够信守承诺时,他们的自控力表现会更好。

教育要有方法

提高孩子注意的“稳定性”

1.营造安静的家居环境;

家长在家里少制造噪音,少买色彩鲜艳的文具,少在孩子身边堆放玩具及杂物。

当家里没有噪音,也没有杂物的打扰,孩子就不容易走神。孩子学习时,家长最好不要打断孩子,少一些唠叨和训斥,把主动权还给孩子。

2.找方法锻炼孩子的专注力;

找一些锻炼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的图文,让孩子找不同,找错误,比大小等等,锻炼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改定时为定量,让孩子从关注时间转为关注任务本身。

也可以通过阅读,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当孩子被引人入胜的故事吸引,就会全神贯注地阅读,不容易被外界打扰。

3.培养孩子的兴趣与责任感;

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开始,培养孩子的耐心,然后将这份兴趣转移到学习上。

如孩子喜欢游戏,家长可以和孩子在学习上展开竞技,通过比赛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又或者让孩子扮演某个角色,如充当学习的站岗士兵,告诉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是今天的学习小卫士,这份荣誉不是每个人都能获得的,只有认真学习的人才能得到。”

当孩子意识到自身责任,就会产生强大的自控力,一点点按要求做好。

总而言之,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千万不能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多了解一些行为背后的原因,才能事半功倍,避免走弯路。

自控力是可以通过学习和锻炼来提高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自控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而培养孩子的自控力,最关键的还是——让孩子意识到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需要事事干预,只需要耐心而智慧地去引导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