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是汉代开辟的从汉朝首都长安(今西安市)通往西域和欧洲的商业之路。2100多年前的张骞正是凿空西域、开拓丝绸之路的民族英雄,他是西汉武帝时代出使西域的全权大使,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外交家和探险家。

张骞于公元前164年出生于西汉汉中郡城固县城(今陕西省城固县)博望镇的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其父张祥熙为了家庭生计,开始经商,往返于中土与西域之间,十几岁的张骞随父就到过玉门关,见识了边塞风光。

张骞是通过举孝廉入仕,又经过经学、文字等考试,获职郎中官,这是侍从、警卫一类的工作,可以说是皇帝身边的人,郎官的顶头上司是郎中令,叫石建。

汉武帝登基的第四年(公元前138年),他决心对匈奴开战,结束持续了90年的和亲政策,一血前耻,正巧,从抓获的匈奴俘虏口中得知,处在匈奴西方的大月氏受匈奴的侵略和欺凌,对匈奴充满仇恨,武帝一听,就有了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的想法。张骞被武帝选中作为头领向西域进发。

张骞前后两次出使西域。第一次,经历了13年才归来,出发时是20多岁的小伙子,历尽艰难险阻,去时被匈奴抓住,扣押了11年,回来时,又被匈奴抓住,扣押了2年,出发时包括作为向导的匈奴人甘父在内的100多人,只剩下他和甘父两人,而且,由于彼时的大月氏迁居阿姆河流域,在“此时乐,不思蜀”的思想作祟下,不愿意再动,没有与汉朝合攻匈奴的想法。虽然,张骞没有取得与大月氏合作的成功,但他带回了关于西域各国的情况,对于后来汉朝与匈奴争夺西域霸权,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之后,张骞两次随军出征匈奴,经历了封侯与革职的光荣与挫折,第一次,张骞以校尉(比将军低一级的军官)的身份随卫青率领的十几大军,出征匈奴,在此过程张骞为卫青提供了准确的路况,战后,张骞获封博望侯,意思是说他知识广博,眼光远大。第二次,以将军的身份与李广出征匈奴,因延误军期,被革去候爵,贬为庶人。

公元前119年,被削职为民的张骞正与儿子张洞国祭祖,汉武帝再次下旨,令其出使西域,劝乌孙国东迁,联姻联盟,进而彻底孤立匈奴,虽然沒有把乌孙国劝迁回祁连山下,但张骞派出的副使,到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等国建立了友好关系。

因此,张骞又获得一个“大行”的官职,相当于现在的部长,主管和外国往来的事。张骞从乌孙回长安只过了一年多,约在公元前114年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