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成分分析

胆囊结石成分分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胆囊结石分类

结石成分分析包括化学分析和物理分析,但均需从人体内把结石取出(手术取出)或排出(药物排出)后进行分析,无法对患者前期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帮助。目前,影像学检查是鉴别体内胆囊结石成分的主要方法,为患者前期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有效依据。

胆囊结石根据不同的化学成分可分四类:

1、胆固醇类结石 ( 胆固醇含量≥ 70%)

2、胆色素类结石 ( 胆固醇含量≤30%)

3、混合类结石 ( 胆固醇含量30%~70%)

4、其他罕见类结石

胆囊结石成分的影像学检查包括三类:

1、超声(B超)检查

2、MRI(核磁)检查

3、CT检查

超声 & MRI 检查

超声 & MRI 检查

超声(B超)检查

1、鉴别依据

一般胆固醇类结石影像表现为表层结石呈强回声带,深部结石及结石后方胆囊壁不能显示;以胆色素钙为主的混合型结石可完全显示,但结石后方的胆囊壁显示不清。

2、缺点

仅限于通过肉眼观察回声的异同来进行鉴别,没有进行量化处理,研究者主观性较大,研究结果可靠性较差。因此,B超不作为胆囊结石成分鉴别检查的主要手段。

MRI(核磁)检查

1、鉴别依据

胆囊内T1wI序列上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上低信号,首先考虑胆囊结石形成早期胆固醇结晶;胆囊内T1WI上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上仍然是高信号,结合病史首先考虑胆囊结石形成早期混合型结晶。

2、缺点

受体内水分子运动、金属离子或氧分子、大分子蛋白质成分组织、出血性疾病等因素影响,造成MRI在胆囊结石成分鉴别检查中误差较大。因此,MRI不作为胆囊结石成分鉴别检查的主要手段。

CT 检查

CT 检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DSCT在胆囊结石成分鉴别中的应用

1、综述

(1)螺旋CT因其影像分辨率高,检查安全、快速且可对结石密度进行量化处理,其主要通过分析结石的形态学特征、密度特征及比较其CT值来推测结石的主要成分。已成为体内胆囊结石成分分析的主要检查手段

(2)胆囊结石成分的CT检查又分:螺旋CT平扫检查、宝石能谱CT检查、双源CT(DSCT)检查。

(3)胆囊结石成分检查前,患者禁食12小时,上机前10~20分钟给予清水口服,服用量为 800~1200ml,促进胃十二指肠充盈。

2、鉴别依据

(1)高密度者(CT值>25 HU)均为胆色素钙类石;

(2)低密度结石(CT值<0 HU)为高胆固醇类石;

(3)等密度结石(CT值在0~25 HU之间)为胆固醇类石;

(4)混合密度者为混合类结石。

简单而言,CT下显影结石为色素结石或混合性结石,不显影结石则为胆固醇类结石。

3、缺点

因不同研究者对判别结石成分CT值界值之间差距较大,有40HU、50HU、90HU及140HU,准确性难以让临床接受,同时对结石的影像表现也没有统一的分型标准,导致不同人员的研究结果无法进行可靠比较。

胆囊结石成分鉴别检查的意义

胆囊结石成分鉴别检查的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B超、MRI、CT在胆囊结石成分鉴别中各有特点,综合而言, CT技术效果最好,在鉴别胆囊结石成分中显示出了独特优势,为胆囊结石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提供更多的帮助。胆囊结石成分检查目前仍没有统一的“金标准”,可靠性和准确性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发展,目前的临床鉴别结果只作为参考。

2、根据胆囊结石成分不同的患者,适当给予不同的治疗及预防方案。

(1)在治疗方面。如一些小的胆固醇类结石和结晶可用熊去氧胆酸等药物来溶石;体积较大或非胆固醇结石的溶石效果较差或无效,此时就应考虑手术治疗方案。

(2)在预防方面。胆固醇结石患者应严格限制高胆固醇、高脂肪类食物,而胆色素类结石患者限制饮食的意义则不大。

重视胆囊的功能

发挥胆囊的作用

保护胆囊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