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Eric
在不久前结束的万向区块链大会上,以太坊创始人 Vitalik Buterin 在发言中提到,Rollup 方案是目前以太坊「唯一可行」的扩容方案。但目前无论 Optimism 还是 Arbitrum,跨链的效率都相对较低,尤其是从二层网络回到以太坊主网需要等待 7 天时间。在目前的跨链桥中,Celer 提出旗下跨链桥 cBridge 未来会融合混合 Rollup、Op Rollup 以及 ZK Rollup,成为一个集状态通道与 Rollup 方案的综合性跨链桥。而当前基于哈希时间锁的跨链桥 cBridge 1.0 自 7 月底上线以来,跨链金额已经超过了 8.9 亿美元。
那么,2.0 版本的 cBridge 与此前的版本相比有何改进之处?
状态守卫者网络的整体更新
如果你对 cBridge 还不熟悉,可以查看 《资产桥成为黑客攻击高危地带,cBridge 哈希时间锁方案更安全吗?》 以及 Celer 团队撰写的关于 cBridge 2.0 网络的所有相关 更新计划,这里笔者不对已有的内容进行重复介绍,主要来聊聊 2.0 在状态守卫者网络上做出的重大更新。
在此前的文章中,我们提到 cBridge 1.0 版本通过简单的逻辑保证了跨链的效率,也保证了用户资金的安全性,但从跨链请求分配(中心化网关管理)上来说也牺牲了一定的去中心化程度。而 2.0 版本最大的更新就来自于将中心化的网关升级为基于 DPoS 机制的状态守卫者网络侧链,由状态守卫者网络(State Guardian Network,SGN)作为跨链桥的验证者,并通过一系列智能合约来「自动化」地处理跨链请求。
此外,cBridge 2.0 提供了两种流动性管理解决方案,一种是流动性提供者(LPs)仍然自行管理资金、SGN 进行协调;第二种就是由 LPs 和 SGN 共同管理所有资金池,通过 SGN 链上投票来对跨链操作进行管理。需要强调的是,cBridge 2.0 的资金跨链逻辑在第一种方案中并没有发生变化,依然通过哈希时间锁在一条链上锁定需要跨链的代币,再在另一条链上的流动性池中释放流动性提供者存入的代币;而第二种「共管」方案是基于 DPoS 的多签,用户跨链时只需要对资金进行一步操作,不像哈希时间锁那样需要上锁和解锁两步。
在第一种方案下,相比于使用自建网关在用户和节点之间进行连接的 1.0,2.0 版本建立了一条 DPoS 机制的链(SGN),节点的所有动作均需要链上确认,且通过对节点过去跨链成功率、流动性池深度等方面记录的「荣誉系统」,为用户选择最适配其需求的跨链节点。此外,节点需要提前抵押资金来保证服务质量,如果出现问题将使用抵押的资金对用户的时间成本等进行补偿(用户的跨链资金仍然是安全的)。
第二种方案也是当前 2.0 测试网正在进行测试的「共管」资金池方案,也是笔者比较喜欢的一种方案。该方案将所有 LP 在某条链上提供的流动性资金集中到一个池子中,由 SGN 进行 DPoS 投票来管理跨链需求。这样的方案实现了流动性深度的最大化,也是最接近去中心化跨链网络的一种方案。相比于第一种方案,该方案显得更加的「公平」,因节点宕机而导致的跨链失败的可能性大大降低,节点之间不会因为资本投入的差距产生收益上的差距,同时使得 cBridge 可以承载非常大体量的跨链需求。至于资金利用效率,由于 cBridge 2.0 本身使用的资金库模式是不需要在跨链涉及的两条链(或层)都有独立的 AMM 池,而是直接接入原生代币,通过 SGN 进行去中心化和高效的 cBridge 节点调度,其资金效率几乎与 cBridge 1.0 是等价的。
简单来说,相较于 1.0 网络点对点的纯撮合模式,2.0 版本将 SGN 作为了一个整体的基于区块链的跨链服务系统,一方面在去中心化方面有了显著的提升;另一方面,SGN 不再单独作战,由于所有信息均需要链上确认,套利者或用户也可以根据节点在不同链上池子的情况和跨链资金的流向来选择收益最高的跨链流动性池,cBridge 2.0 成为了一个真正市场化的去中心化跨链网络。
cBridge 的未来发展
首先,在笔者看来,跨链市场未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会是一个增量市场。今年随着以太坊上 DeFi、NFT 等应用的爆发,众多质地优良的 EVM 兼容链享受到了市场的红利,仅仅是简单地复制以太坊上成熟的 DeFi 应用就带来了动辄数十亿甚至数百亿美元的锁仓价值。可以说,以 EVM 这样一个「操作系统」为核心的生态已经开始蓬勃发展,甚至近日曾经号称要与以太坊一较高下的 EOS 都宣布将兼容 EVM 以求生存。
但 Web3 的世界去中心化的本质注定了这很可能不会是一个会被寡头垄断的市场,在以太坊和众多其上的二层网络以及诸如 Fantom 在内的公链之后,依然还会有更多带有自身特色的兼容 EVM 的公链出现,甚至可能会出现继 EVM 之后新的、被广泛接受的「操作系统」,它们之间的求同存异就组成了庞大的 Web3 世界,而链接各个生态的跨链桥就成为了未来 Web3 世界必不可少的重要组件。
cBridge 的基本逻辑属于目前跨链桥中相对比较好理解的,使用起来也很方便,没有超额的锁仓,没有铸造新代币的流程,以更少的链上资源消耗完成了简单逻辑的跨链过程。当然,不同的跨链实现逻辑都存在一定的考量,cBridge 2.0 在逻辑简单的同时就需要在网络的安全性等方面着墨,来维持网络整体的运行的稳定和高效。
此外,Celer 还表示会在 cBridge 跨链桥中集成 Op Rollup (目前已集成 Optimism)以及 ZK Rollup 等「跨层」方案,或许 Celer 在跨链技术方面的经验可以帮助 Rollup 在效率上进行提升,而另一方面,集合了状态通道和 Rollup 方案的 cBridge 可以为越来越多的 Web3 新用户提供跨链聚合解决方案,无需用户在各条链之间寻找独立的跨链通道。
总结
Bridge 2.0 通过将 SGN 转变为基于 DPoS 网络的整体跨链方案,实现了链上节点和跨链需求管理,使得 cBridge 真正成为了去中心化的跨链网络,加之链上数据的透明,资金的逐利性会自动平衡各条链上以及各个节点上的资金池,保证网络整体的可用性和效率。
从 Web3 生态未来的发展来看,EVM 生态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多种「操作系统」之间会出现越来越多的交互需求,而跨链桥必然是其间最重要的一环组件。cBridge 未来将融合包括 Rollup 在内的多种跨链方案,为高速发展的 Web3 世界提供满足各种需求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