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淤泉早就在脑海中列入必去打卡的地方,但这次来却是连我自己都没想到的事。
昨天,乘886路公交去苇沟村采访,无意中发现了比苇沟早一站的泥淤泉。
泥淤泉,刻有三个大大红字的石碑竖立在河边的小桥上,哗哗流淌的泉水吸引着眼球舍不得离开,太壮观了,简直就是一个小瀑布!
完成了苇沟的采访,第二天我就专程来到了泥淤泉村。
桥头上的泥淤泉三个大红字,指的不是泥淤泉,而是指的泥淤泉村。
泥淤泉过去也叫印度泉,据说,唐朝末年,从印度来了九位高僧,见这里山清水秀是个好地方,准备在这里讲经传法。但这时村里遭遇连续三年大旱,人畜无水喝,庄稼枯死,乡亲背景离乡。九位高僧与村民一道日夜掏泉,先后九位高僧都被累死,当第九位高僧累死后,一股清泉汩汩流出,为了纪念这九位高僧,就给这个泉取名印度泉。
这个哗哗流水的水道,就是从泥淤泉流过来的。这里有一水池,流过来的泉水清澈而且急流直下,直奔而下进入河道。水质清澈,水中还有许多大小不一的彩色石,仿佛是一个缤纷的多彩世界,整个水池就像一块大碧玉。不巧的是,昨天在汽车上看到的这里有几个大嫂在这里洗衣服,那多有江南水乡的味道呀,今天却没看到有人洗衣。
向南向左就是去往泥淤泉的道路,从这里到泥淤泉尺总共不到二百来米,但它却是泥淤泉村的一条主街,村民的住房白墙灰瓦,古香古色,中间是一条石板路,石板路中央是一条弯弯曲曲的水道,里面流淌的水,有人说是从泥淤泉流淌出来的,也有人说是从泰安地流过来的水。
泥淤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泉池为三眼方井,呈品字形排开。泉边有一古树唐槐,虽历经风雨仍枝繁叶茂。
村里的人很热情,只要你向村民了解唐槐的情况,打听泥淤泉的故事,甚至询问九圣堂的来历及遗址时,都会很热情地把自己能讲出来的事一锅端给你。
村里人很爱泉,对泥淤泉感情至深,谈及泥淤泉时都会满口夸赞泉水如何如何好,泉水甘甜,泉水无绣,喝惯了泥淤泉的水,就不愿再喝其它水了。
村里人也会用泉,听说在泉池内插有好多塑料管,把泉水直接引到村民家中。这次来,我专门寻找却没发现这些塑料管,经打听得知现在已把塑料管都撤了。
从泉池向北,是另一条通往河流的水道,这条水道把泥淤泉的水送到庄北头的河流里。沿途看到有村民在河道旁洗衣、洗菜,在小街上漫步,过小桥走小巷,仿佛是置身于江南水乡之中。 (赵传森)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