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刘应龙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一些电商平台开始刮起“福袋”风、“捡漏”风,打开平台网站,9.9元的珍珠翡翠、99元的iphone12、199元两件的名牌服装……,举目皆是,引起一些剁手党们的疯狂抢购,尤以青少年学生为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真有这种天上掉馅饼的事吗?

今年春节,我在老家去镇上办事,正读初三的儿子请我给他带一个快递回来,说是一个苹果12手机。我说你小子哪来的钱啊买这么贵的手机。他说在网上“捡漏”抢的,才花99元。去到快递网点,老板说又一个受骗的,肯定是你家小孩吧,最近上当的小孩特别多,5元的取件费我都不要你的了。我打开包裹一看,仅是一个低质的手机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不久,到邻居家小坐,进门只见一屋的快递盒,开玩笑说你家在做快递啊。邻居太太说:“小女儿气死人了,一天就在网上抢什么福袋,又不知道买些什么东西,买回来又没什么用,整得满屋的垃圾。”这时旁边的小女儿答话了,说这是靠运气的,我运气也不差啊,才花300多块钱买了三件衣服、两双鞋子、五个公仔外加一包纸巾和一袋玩具。我看了一下这些货质量都非常差,若在地摊上买也不要一百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现在很多家庭都面临着这种情况,小孩子不讲质量,只图便宜和刺激,被骗了也不知道维权。当然,也无法维权,因为这些“福袋”和“捡漏”销售平台虽在明显位置打着响亮的噱头,但细看详情页在不起眼的位置都有注明活动规则,如捡漏百分之几十的中奖率、福袋随机不一定会实现等,带有一点博彩的性质。大多平台甚至直接说出“不得挑选、不得要求退款、不接受差评,玩的就是心跳,玩得起就下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了解,无论是“福袋”还是“捡漏”,都属于盲盒,因为盒子上没有商品标注,只有打开才会知道自己买到了什么。这种销售方式最初起源于日本,在海外非常流行,本是一种无可非议的销售方式,至少能够给予购买者片刻的惊喜与安慰,但随着在国内大火之后,一些不正之风也随之而来,成为网购平台一些不法经营者的遮羞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购买这类产品,一定要学会辩别真假,不仅需要靠个人的文化素养和生活常识,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平常心,尤其是涉世未深的年轻人不要投入大量的金钱购买盲盒,别看一次只有几十元,为了买到自己心仪的东西,会一次又一次的购买,没有尽头,十次就是好几百,百次就是好几千,不知不觉中不断地积累就产生了巨额的花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