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于公众号大美西部观察,系授权发布。

书里既无黄金屋 书里也无颜如玉

作者 薛云平

书里既无黄金屋,书里也无颜如玉。可是为了提升和改变自己,我仍然会起早贪黑地坚持一辈子都要好好读书。

——薛云平

读书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我常常问自己。应该是从八岁那年的秋天,父亲领我到清水小学上学开始的。因为我们六十年代出生的农村孩子没有幼儿园上的。读什么呢?肯定是从小学、中学语文教材开始的。自此,书与我结下了一生不解的情缘。比如:课外书,肯定就买不到。当然也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买。记得第一本连环画书《智取华山》,是在芝川书店连环画柜台里买的,掏八分钱买到手。邻居叔问我什么画?我一下子傻了,两手捧着,却不认识开头的“智”字。这的确扫兴得很。叔指教了:智字嘛。并说了一句:认字不认字,先认半个字嘛。我就会念画册名字了,当时窘迫就变为乐得不行了,眉开眼笑的那种源自心田深处的快乐。

生在离司马迁衣冠墓不远的二十里吕庄川上的清水村,上芝川高中时,每周六下午往回走,一步一步硬往家走,逆着蜿蜒曲折的芝水河流而上,周日下午又沿着芝水清流而下。四十年前的川道是泥土路,顶多有河卵石铺垫的一层,晴天尘土飞扬,雨天就泥泞不堪。对于我因儿麻留有一点后遗症的学生来说:来来回回二十里路,确有不小的困难。现在妻子每回开小车拉我走川道,途经吕庄、柏香、郭家庄、东、西赵庄、淘渠、树果村,总有老年人记得,好呀呀,这不是当年常骑着毛驴上高中的清水村云平嘛!我便照例有些激动地流下两行热泪;也想起四十年前,我骑着自家的毛驴上了返校的川道路,驴屁股后面,有坚持送我上高中的父亲,虽然他腰腿有毛病,但父亲总是紧追快走的、年近半百的父亲喘不过气的咳嗽声声、不绝于耳。

上学读书的艰难与不易历历在目。1982年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倒春寒先是半天的雨下着下着竟变成后来纷纷飞落的一天一夜的大雪,让一树树田野盛开的桃花飘落殆尽,成了树下的红泥。我因为下肢轻残受高考政策限制无缘大学,被校方劝退了,一路上流着擦不完的眼泪回家。目睹山乡缺医少药的局面,我借了《简易针灸》《乡村赤脚医生手册》,日夜苦读,开始了漫长的学医生涯,后机缘凑巧进入韩城卫校学习2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到如今城乡行医已38年过去了,深得父老乡亲的信任,在行医之余,我坚持边读书、边思考、边创作。

我一直信奉一条:读书能够带给我们不一样的人生,它是让我们从人群中脱颖而出的重要支撑;读书也让我们不再迷茫不再痛苦,它是一条打破固化阶层通往成功最捷达的道路。

比如让我们韩城人很骄傲的是:古有司马迁,今有杜鹏程。中华文明五千年,司马迁一支如椽巨笔就写出二十四史之首的《史记》,写出了三千年历史。杜鹏程赤手空拳,奔赴圣地延安,上鲁艺、在延川教书育人、当战地记者,在行军途中、战争的空间,历尽艰难辛苦,写出军旅文学奠基之作的《保卫延安》,都是中华民族中典型的好读书人吧。过去读书人鼓励人读书的古话:书里自有黄金屋,书里也有颜如玉。经过自己长达半个世纪的阅读、体会、深入思考,我十分理性认识到,也明确地对身边人和仨个子女经常讲:书里既无黄金屋,书里也无颜如玉。
只是我时常想起家里珍藏的一幅楹联:

世间数百年人家无非积善;

天下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

2021年11月3号写于毓秀堂

作者简介:薛云平,笔名平凸、黄尘、云黄尘。陕西韩城人。陕西省残疾人作协主席,省作协会员。资深中医医师。2016年12月入选“陕西文学艺术创作人才百人计划"。出版有作品集《故乡的风》、诗集《童年的记忆》(注音版)、散文集《捉月亮》、诗集《龙门记》等。自1985年春天发表诗歌开始,迄今作品近百万字。作品散见于《陕西日报》《陕西农民报》《三秦都市报》《文化艺术报》《延河》《陕西文学界》《鸭绿江》等报刊杂志,以及中国作家网、陕西作家网、诗歌网、文学陕军公众号等。有诗歌多首被译成英文在美国期刊上发表。2017年出版的诗集《龙门记》英文版,将由美国查克斯出版社出版向全球发行。

△作者 薛云平

责编 雷小河

感谢阅读欣赏!如果您对本文有什么看法或感想,欢迎在文末留言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