槭树科,又称枫树科,是辨识度很高的一类植物。叶比花红的枫叶,是北半球家喻户晓的植物明星。但是,如果再进一步,问是哪种槭?槭树科200余个原种,不但普通人秒变脸盲,没有花果的时候连“越分越累学”的专家们也不敢轻易相认。不过,每场考试都一定有一道送分题,它,就是五小叶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小叶槭特征明显,过目难忘:对生的掌状复叶,每片复叶含5~7枚狭披针形小叶,一年生小枝紫色无毛,二年生枝灰褐色有浅色椭圆皮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9年3月,中国四川特有珍稀植物--五小叶槭(Acer pentaphyllum),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正式列入了濒危等级“极危”(Critically Endangered,代号CR)。

什么是极危?

什么是极危?极危代表面临极大的灭绝危险,根据全球顶尖植物学家的科学判定法则,被列为“CR”的物种需要满足以下五个条件之一:十年或三个世代内种群数量减少80%(威胁因素是否可逆或停止情况未知)~90%(威胁因素可逆且已终止)以上;分布区小于100平方公里或占有面积小于10平方公里,并且伴有分布区、占有面积、栖息地范围和质量、亚种群数目、成熟个体数的持续衰退和极度波动;成熟个体数小于250且持续减少/极度波动,或亚种群结构衰退;种群的成熟个体总数小于50;定量分析表明今后十年或三个世代内野外灭绝的几率在50%以上。具体到五小叶槭,被认定为CR主要基于标准中的A4c这条,也就是十年或三个世代内导致其种群数量下降的主要因素(分布区的缩小和栖息地质量的衰退)没有停止,将导致该分类单元种群数量减少至少80%。翻译成人话大概是这样:五小叶槭仅分布于中国四川西部海拔2200-3000米的河谷疏林中。据估计五小叶槭的野生种群,已知的个体数量大约为500株左右。由于农村人口的快速增长,五小叶槭面临着过度放牧、过度砍伐等多方面的威胁。大坝建设、火灾发生、山体滑坡等偶发意外事件都可能一次性摧毁这些分布区域极为狭小的树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新版IUCN红色名录中关于五小叶槭的记录

五小叶槭的必(cool)备(showoff)知识点

  1. 中国雅砻江流域特有植物,适应干旱河谷环境,是家大业大的槭属家族里唯一具有掌状复叶的种,秋色叶橙黄至深红,被誉为最具观赏性的2种槭树之一。
  2. 奥地利博物学家约瑟夫·洛克(Joseph F. Rock)于1929年首次在中国四川木里县发现,1931年由德国植物学家Ludwig Diels教授命名。此后一度被认为已灭绝。
  3. 横断山地区是槭树科现代分布中心的核心,五小叶槭是横断山区特有种的典型代表,也是槭属中唯一的五小叶槭系物种,分类地位独特。1948年,中国植物学界老前辈胡先骕和郑万均将其定为槭属的一个新组--五小叶槭组(Sect. Pentaphylla)。
  4. 已发现的只有4个种群,分散分布在四川省的康定县、雅江县、九龙县和木里县,共约500棵。按照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等级标准,五小叶槭为“极危”。
  5. 欧美植物园少量栽培的五小叶槭基本来自于俞德浚教授于1937年2月在四川木里采集的成熟种子标本。五小叶槭是欧美植物园的稀客。密苏里植物园(Missouri Botanical Garden)内林奈宫有一株,克里山植物园(Quarryhill Botanical Garden)栽培有一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生境里的五小叶槭,到了秋天如同雅砻江边绚丽的焰火。(图源:网络)

五小叶槭的经历,可以说也反映了中国许多珍稀濒危物种的共同经历。五小叶槭1929年第一次被洛克发现时,就已经比较稀少。1937年,我国植物学家俞德浚在木里县考察时,第一次采集到了带有成熟种子的五小叶槭植物标本。在之后的近半个世纪里,植物学家却再也没能在野外见到它们。直到1974年,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的邱发英意外采集到了两份五小叶槭标本!

1987到1988年,中科院印开蒲研究员经历了一次充满戏剧性的“寻枫”调查。《老印寻枫记》里引用印老师的野外考察札记写道:就在即将不得不决定放弃的时候,却偶然发现了一位藏族老人,老人装小猪仔的背篼面上遮阳用的树枝,竟然就是五小叶槭!印开蒲向老人详细询问了它们的来源,顺着老人的指示,最终找到了20多棵野生的五小叶槭,大部分树枝都有被砍伐过的痕迹。而后,就在任务终于即将结束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和泥石流,差点要了他和同行成员的命。他们的车侥幸逃脱,未被冲入波涛汹涌的雅砻江,但是因为公路塌方,在县城被困半个多月。印开蒲还记得,当时当他们终于冲出危险区,到达冕宁县境内的第一个彝族村寨时,当地村民用珍贵的传统礼节来欢迎他们,“杀了一只大公鸡,把鸡血滴入装满酒的碗内,叫我们每人喝上一大口,据说这样可以保佑所有人一生平安,也许就是那一大口鸡血酒,竟让我活到了今天古稀之年。”印开蒲当时寻找五小叶槭“是受《中国植物红皮书》第二册编委会的委托,调查五小叶槭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采集凭证标本。多年过后,谁也没有料到,《中国植物红皮书》第二册最终石沉大海。这直接导致了五小叶槭等一大批珍稀植物未能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名录,也深深地影响了这个珍贵物种的命运。”中国的野生生物和生态保护,正是这样艰难而缓慢的进步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科院陈又生研究员2002年8~9月在四川凉山州和云南福贡考察采集毛茛科标本期间采集的五小叶槭标本。(图源: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CVH)

印开蒲指出,五小叶槭是青藏高原隆升过程中一个分化的种类,生长环境比较严酷,种子空壳率很高,发芽率很低,野外自身繁殖本就不易;此外,五小叶槭生长的河谷地带过度放牧,容易遭到牛羊的践踏和啃食,当地村民还喜欢砍伐五小叶槭枝条用作薪柴,这都使得幼苗难以存活、长大。2008年以来,受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ICIMOD)、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等机构的资助,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甘孜州林业局等单位对五小叶槭的生境和现状进行了调查;四川省林科院、中科院昆明植物园等单位成功开展了引种繁殖;甘肃天水建立了五小叶槭迁地保护繁育基地。2016年2月1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了18种四川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五小叶槭被列入其中,开始有了一些法律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9年6月21日晚,北京植物园的工作人员将五小叶槭、杜鹃红山茶、虎颜花等中国特有植物送抵世园会中国馆的中国珍稀濒危植物展厅。(图源:北京青年报记者汪震龙)

这几年五小叶槭的身世和现状也一直牵动着我园植物专家的心。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得知成都植物园有一些五小叶槭幼苗。杭州与成都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纬度也比较相似。抱着试一试的心情,我们联系了成植,没想到得到了对方热情而肯定的答复“我们的幼苗数量不多,但是可以赠送给你们3棵”。朴素的植物园人对濒危物种能尽一份力就会去努力的那种默契,无需多言!2018年秋,三棵珍贵的小苗经过长途跋涉抵达了杭州,开始了在杭植新家的适应驯化。冬去春来,三棵幼苗都非常争气的努力发了芽,长出了数片萌萌的新叶,让人欣慰。虽然未来几年的保育驯化阶段还有很多考验,植物专家们会和小苗们一起努力,期待有一天这些美丽的植物能在杭州深深扎根,开花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4月1日,杭州植物园引种的五小叶槭小苗发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月下旬拍摄的五小叶槭幼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