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但是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如今已经成为我国治疗疾病的常用手段之一,并且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承认并推广中医疗法,尤其是这次新冠肺炎,让大众对中医药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作为有别于院校教育的一种教学模式,中医师承是中国传统医学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没有中医药专业背景的爱好者,想系统地学习中医,并考取合法执业资格的唯一途径。下面,专注中医师承的古承中医学堂,为大家分享中医师承有哪些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国家卫生部第52号令和卫计委15号令,中医师承可以选择3年制或5年制。选择52号令3年制报考中医师承的,连续跟师3年,通过中医师承出师考试之后,取得师承出师证《传统医学师承出师证书》,实习一年,凭此证可以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书》考试。

选择15号令5年制师承方式的,要跟师5年,通过中医医术确有专长考核,获得《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后可在省级行政区域内具有处方资格,并可在注册的执业范围内开办个人中医诊所。

师承教育以学习经典和跟师实践为主要形式,是一种极具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正因如此,才让其备受中医人的青睐。而师承教育的特点也正与其特色息息相关,很多国医大师或者中医名家都讲到:学习中医只有三点——学习经典、拜访名师、临床实践,这也是中医师承教学方式的精髓和优势所在。
1、中医师承有哪些优势?
中医经典是先人实践的结晶,所以,经典著作包含了中医药的精华,读懂经典也是做临床的必备条件。很多名医都是对经典非常熟悉,随手拈来,用于指导实践,而且在临床应用得非常好,继承者不仅要自学或者精研四部经典,另外还有专科的经典及老师指定的经典都要做到熟读深思。

2、跟名师
对中医有了解的人都知道,中医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科目,而很多名老中医的经验也唯有在临床实践中才能被很好传承。中医传统的跟师带徒,不是单纯的学几个方剂、背几个汤头,学几个绝活的目的,最重要的是学习中医传统的临床思维与方法,学习中医经典在临床上如何运用的问题。只有跟师,才会对临床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也能更好的传承老师的中医思想,最终能够融合百家之长,推陈出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做临床
要知道,唯有在反复学习和研究老中医专家经验的基础上,多临床、多总结、多思考,在实践中不断通过“懂、熟、通、精、悟、思”的逐步提升过程,才能达到出神入化地运用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才能实现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发扬、有所创新。

报考传统中医师承的并非都是零基础的学员,也有西医转中医,科班出身或者有一定中医基础但是没有能力独立行医的中医爱好者。中医师承考试对于这部分考生来说是最佳选择。

师承教育一个最大优势,就是老师可以传授其最拿手,最独到,最有心得领悟的临床技能经验和方法,可以使学生有所“专攻”,而用不着什么“普教”。“普教”对于学中医者而言,恰恰是一个致命的硬伤,而不是什么优势。古人云:“教之道,贵以专”。学那么多除中医专业以外的课程做什么?难道中医需要学习和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和书籍还少吗?实际上,所谓“多学科老师的普教优势”也不是那么明显,许多情况下老师在课堂上还是照本宣科的比较多。至于说“师带徒”模式培养周期长,那到是不争的事实。但要知道学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救人,如果没有长期的学习培养,对病人是不负责任的行为,没有哪个病人会把自己的性命交给一个只参加过例如一年速成班就出来执业的医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医的发展现实状况已经证明,对中医师承培养模式,应当大力提倡扶持并帮助它完善,而不能让它退出历史舞台,也不应把它仅仅当作为一种“补充形式”。而应让它与“现代院校教育并驾齐驱,各自发挥其效用。但二者单论医术而言相比较,还是中医师承更有优势。因为中医师承制岂止能够补充院校制的缺憾,它还可以培养出对中医更忠诚、更敬业、更具有悟性和实践经验,更具有专业水准与特色的中医人才。它不是一个“模型”里培养出来的,因此更能显示出中医及中医药文化的个性化。正是有了中医师承教育,才能体现出中医的独特性。

古承教育专注于中医师承,以后为继续为大家分享各种中医知识。学中医,拜名师,找古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