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作为在北京生活的异乡人,什么样的时刻会让你感受到漂泊感?
孔雀哥哥:
可能我已经习惯这种异乡人的生活了吧,2007年提着一个箱子为了梦想来北京到现在已经14年多了,北漂的生活一直都在忙忙碌碌,总感觉居无定所。刚来北京住在西五环的八角游乐园,后来搬到北三环牡丹园,后来又搬到南三环方庄,再到现在就一直住在南二环,每一次搬家都是折磨和煎熬,都想放声大哭一场。每天睁眼出门工作挤地铁,坐公交,或者收工回家的路上漂泊感犹然而生,有时候整个人都在恍惚,心想每天把自己逼的这么累,是为什么?
你现在适应北京的生活了吗?面对未来的自己有什么计划和目标吗?
孔雀哥哥:说实话,虽然呆了这么多年,但还是不太适应北京的生活方式,还有交流方式,所以没有工作的话我都呆在家里,不喜欢去热闹的地方,也不喜欢去社交,不喜欢说些虚假的客套话,也不会去拍领导的马屁,这或许也是我这么多年没有红起来的原因吧。
在综艺节目里我给观众的感觉就是人来疯,特别爱出风头,死不要脸,旁若无人,但生活中的我却特别害怕交际,所以这么多年来北京,基本上也没有结交到什么朋友,虽然工作上会接触到很多人,但工作结束也不会再有任何联系,除非下次工作碰到才有寒暄起来!
现在对于家乡感觉呢?
孔雀哥哥:
主要是记忆都停留在童年时期,再次回到家乡,童年时期的记忆都变了,比如说家乡的模样,那个记忆只能锁在那个时期,无法跟着你的成长而更新。有时候家乡会变成一种符号,它是你的出生地和籍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迁徙,它很难真正的成为自己的根源和归属。我从这来我要回到这去,这种感觉已经变得很淡。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我家人经常提醒我,“你还是要回来的,不可能永远在外面,人老了都是要落叶归根的。”但是我自己知道,因为生活和人际圈完全不一样了,很难再真正的回去了。如果不回去就相当于永远在漂泊,又会显得格外悲凉,这可能就是我对于漂泊感和归属感的想法。
经过这几年,你觉得之前的舞蹈方向和电影的表演之间有共通的地方吗?
孔雀哥哥:
在拍电影的过程中,就会经常去观察整个创作环节,尤其是导演,会思考创作者如何去实现一个想法,如何取舍和选择,我会站在一个创作者和学习者的角度去观察。另外一方面表演也会给予创作空间,虽然演员在创作环节相对被动,但是在角色演绎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空间。
做演员拍电影会让我思维更加多维,尤其是电影的语言像脑袋里的梦和念头一样,怎么把这些念头变成一个作品。说回到舞蹈上,不管是跳舞还是创作,你怎么让乱七八糟想法集中成一个作品,这可能是我一直会去思考的一件事。
早前你也有说过希望可以一边拍戏一边跳舞,但一旦踏入了热闹的电影圈后,觉得还能够平心静气的回去吗?
孔雀哥哥:
想回去还是能够回得去的,主要看如何去主动地分配时间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刚开始做综艺节目的时候,就有人开始找我拍戏,那时候也不想把舞蹈落下,而最主要的是当时也没有自信心去拍戏,毕竟刚来北京跑组见导演遭受了很多的打击,但后来想如果真有导演要,那有合适的戏就去拍,没有合适的就接着跳舞。但后来有机会拍戏以后,发现时间安排并没有那么主动了,既然都已经开始可以拍戏了,就先好好地把眼前的事情做好,等做到一定程度后,自己能够有一些选择权,可以主动地分配时间。
电影和舞蹈两者是不冲突的,艺术本身是互相给予互相刺激的,两者在我的身上也会有新的可能性,而且最近这几年跳出舞蹈圈后,也会迸发出新的思路。相对于舞蹈来说,电影更加具体,舞蹈是更抽象的表达。但抽象其实应该是具体后的提炼。所以现在回头再去看舞蹈,就会发现过去很多思路都是雷同的,跳出来反而会看得更加清楚,所以现在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阶段。
记得你之前曾说,做采访可能要比之前练习一天舞蹈还要累,现在适应一些了吗?
孔雀哥哥:
自己已经越来越适应媒体采访,不过还是挺累的,尽量做到不太消耗自己的能量,所谓消耗就是完全不断地输出,然后并没有任何收获,对自己而言没有任何意义。哪怕是同样的问题,我也会不断的去考虑,不能每次是套话来回说,尽量使其对自己有新的启发。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