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说起治水,大家第一反应就是李冰,说起古代学校,很多人都会联想到石室中学。石室中学前身可追溯到西汉景帝末年蜀郡太守文翁创建的“石室精舍”,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公办学校。实际上,文翁对于四川的贡献远不止于此。

李冰在战国晚期执政蜀地,修建都江堰等众多水利工程,这些水利工程福泽蜀地百姓,到了西汉时期,文翁出任太守,大兴水利,将都江堰等水利工程进一步补充完善,可以说都江堰水利工程能够坚持到现在,除了感谢李冰,也要感谢文翁。

《华阳国志》是东晋时期常璩撰写的一部专门记述古代中国西南地区地方历史、地理、人物等的地方志著作。常璩曾是地方割据势力成汉政权的散骑常侍,后来东晋桓温伐蜀,常璩劝汉皇帝李势降晋,常璩遂做了东晋官员,当时的东晋特别讲究门阀,常璩作为降臣,被东晋士族歧视,于是奋发修史,凭借自己对西南地区的熟悉,遂成《华阳国志》。

《华阳国志》中便有着关于文翁兴建水利工程、造福蜀郡百姓的记载:

孝文帝末年,以庐江文翁为蜀守,穿湔江口,灌溉繁田千七百顷。

那时,百姓普遍迷信,文翁一个外地人想要在蜀郡发动百姓积极参与水利修建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文翁作为李冰的后继之人,他也是效仿李冰当初的做法,在蜀地举行祭祀仪式,进行斗杀水怪的表演,使得蜀地之人纷纷参与其中。

“穿湔江口”,说直白点就是穿淘湔江、引水灌溉土地,这个水利工程能够让一千七百顷土地受益,可见其是一个大工程。不过,湔江是现在成都平原哪条河流,有多种解释,其中两种解释为主流:其一,湔江就是今天的蒲阳河;其二,湔江是蒲阳河及其支流青白江、毗河。

其实,不管是哪一种说法,都是文翁执政期间为四川做出巨大贡献。

在修建水利工程时,文翁常常与蜀地百姓打交道,他十分深刻地感受到“蜀地辟陋,存蛮夷风”,于是就萌生了兴办教育的想法。

凡事都要讲究循序渐进,文翁一开始只是教民识字、懂法令,毕竟当时本地势力对百姓的影响特别大,他按一般惯例让官府的吏员作为老师,想让百姓因为对官吏心怀畏惧而认真学习,但是收效甚微,“未能笃信道德,反以好文刺讥” 。于是,文翁转变思维方式,先从官吏子弟入手,选取官吏家中优秀的子弟送去长安学习,把这些人作为未来的教师培养,让他们学成之后回蜀郡授课。这些人回蜀郡之后,一部分人做了先生,一部分更是出任蜀地要员。

有了老师,自然就要有学校,文翁便在成都市内修起了学校,招收更多的学生,学成之后,要么去地方做官,要么留在学校做先生。

蜀生皆成就还归,文翁以为右职,用次察举,官有至郡守刺史者。

这样的做法在四川施行多年之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不仅官吏子弟主动要求进入学校学习,甚至有一些商人、富户愿意出钱让子弟去学校,蜀地之人,求学之风日甚,文翁的做法受到了汉文帝极高的评价,并在全国进行推广。

县邑吏民见而荣之,数年,争欲为学官弟子,富人至出钱以求之。由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为之始云。

参考资料:《汉书》、《成都通史》

醺果青梅酒旗舰店终于在京东上线,我们主打发酵果酒,目前推的是一款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品质有保障,值得拥有。有需要的朋友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行购买,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