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毛主席的掌上明珠,小女儿李讷,在44岁时第二次走进了婚姻殿堂。这位比她大了13岁的丈夫陪伴她走过了37年的光阴,成为了她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王景清,这个“李讷背后的男人”,一生和毛氏家族结下了不浅的缘分。
1927年出生的王景清,十二岁就正式参加了革命队伍。起初,因为他年龄小,体能和战斗经验都不足,组织上照顾王景清,让他在后方医院做了一个卫生员。
年少的王景清每天面对着鲜血淋漓、痛苦呻吟的伤员,最初也是十分恐惧,但职责所在,只能硬着头皮上阵。时间一长,王景清也就习惯了。在繁重的工作之余,他还尽力宽慰这些痛苦的同志,减轻他们的精神负担。担任卫生员的经历使得王景清形成了宽厚慈悲的性格,小小年纪就已心智成熟,沉稳可靠。
在陕北抗日根据地期间,王景清参加了多次大生产运动,在盐池县保卫过重要的盐产地,也参与过南泥湾开发。在开发南泥湾期间,因为出众的表现,王景清被提拔进入中央警卫团,担负起保卫毛泽东安全的重任。在保卫毛主席期间,王景清第一次见到了刚刚两三岁大的李讷。王景清后来回忆说,李讷小时候很可爱,警卫团的战士们都喜欢她。十五岁的王景清并不知道,四十多年以后,他还会和这个小姑娘有一段奇缘。
解放战争胜利以后,王景清进入了中央警卫师,继续做自己干了十来年的老本行。在中央警卫师任职期间,王景清被选为刘少奇主席的贴身警卫,担负起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至此,王景清已经保卫过两任国家主席。后来,王景清离开了北京,在昆明军区做了一名参谋长。
1983年,王景清回到北京吊唁自己的老上司,偶遇了自己的老战友,毛主席曾经的卫士长李银桥。阔别多年的两人见面,自然是相谈甚欢。谈话间,李银桥状似无意地提起毛主席的小女儿李讷。王景清有些惊讶地得知,这位主席的掌上明珠眼下的生活并不顺遂。猜出李银桥意图的王景清一开始还有些局促:自己娶毛主席的女儿,是不是有点攀高枝的意思?不过,在李银桥夫妇的撮合之下,两人还是见了几次面。王景清照顾人的习惯和他温和宽厚的性格让他对李讷产生了怜爱之心,而李讷也对沉稳可靠的王景清产生了好感。
1984年,两人结婚。婚后,精通各种家务事的王景清担负起了照顾妻子和继子王效芝的任务。王景清身上看不出那个时代丈夫身上常见的大男子主义,一家三口平时的饭菜大多出自王景清之手,教导儿子的过程王景清也绝不缺席。王景清很快就发现,虽然自己的妻子是毛主席的女儿,但他们的生活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家里的各种器具都是一修再修,衣服补了又补。冬天北京市民都大量购买大白菜存储起来过冬,他们一家三口也拉着板车去排队买白菜,回来一起动手腌酸菜。这样平凡的生活让王景清松了一口气,原来“攀高枝”的惶恐烟消云散。
在生活的柴米油盐之外,王景清和李讷夫妇的精神生活也是琴瑟和鸣。李讷是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的高材生,王景清虽然没有这么高的学历,但也颇有些文气,痴迷书法,常年习练隶篆二体。恰巧,李讷也喜欢这两种书体。于是,夫妻俩闲暇时光经常切磋技艺,陶冶情操,生活简朴而充实。
两人不仅有共鸣,更有互补。晚年的王景清回忆起当年的峥嵘岁月,产生了写一本纪实文学,向世人介绍当年陕北红军游击队可歌可泣的事迹的想法。这个想法得到了历史专业出身的妻子的大力支持。李讷在王景清撰写《神府红军游击队》一书的过程中给予了很多参考意见和建议。王景清最终能把大量散碎的材料编撰成书,少不了妻子的功劳。
作为名人的丈夫,王景清的身上既有光环,又时常被妻子身上更强烈的光环掩盖。但是,对于王景清而言,他在乎的只有妻儿的平安幸福,至于众人的关注和在外的声名,并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2021年3月,94岁的王景清离开了人世。无论是做警卫还是做丈夫、做父亲,王景清都可谓是尽职尽责,无愧于心。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