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总听到身边的人说:世界变了,世道变了,和以前不一样了!

或许,是世界变了。或许,是自己的位置变了,看到了不一样的光景。

现在,听一首歌,看一篇文章,或者看一部剧,每每到共鸣处,不禁眼泪鼻涕哗哗而下。感性,简单到电影里带着那种深厚情感的一句台词,甚至只是一个称呼,都会被打动到。我喜欢看电影,很多觉得好看的电影还会翻来覆去看,《英雄本色》里宋子豪那一声无奈的“阿sir”,不管在第几次看到,都会察觉到自己眼睛已经通红。我也没有过同样的经历,也许有过相似的场景,但是记不清了,然而这种相似的感觉已经牢牢印在了潜意识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说是当下过得不好,就会这样。还总容易去怀念过去,过去的美好,存在记忆里的一丝甘甜,当做眼前迷茫生活的一丝慰藉。我很有这样的感觉,过去优秀得忘乎所以,几乎不用察言观色,都会让着我。现在恰好反过来,曾经可能被我“光芒”照射过的,现在看我的熊样子,都巴不得过来和我扯几句人生哲理,说上几句人应该怎么做。甚至是毛都没长齐的小屁孩,在父母的光环下,也要来指导指导我。刚开始无比抗拒,后面越来越多的“逆耳忠言”,才后知后觉,原来是我落入了低谷。

也是一次过春节期间,天气挺冷的,农村的清晨,清净到窗外一片叶子滑落都听得见清脆的声音。我母亲是在厨房劈柴生火。

“舅妈”,居然是我的表哥,比我早两天出生,以前我也都是直呼其名的,后来他结婚生子,买上了小轿车,在我面前说话就有了底气,我开始喊他哥哥。“小雨(后面我都会称自己是小雨)还没起来?”

“没呢,懒得要死,哪有你这么勤快!”我妈回答的。从毕业走进社会,我就不太会适应自然法则,低谷应该是从毕业时候开始的。我成了一个不要脸的啃老族,还是啃完了,啥都没有的那种,不是说啃了老,为了买车买房。其实我心里从不希望是这样,从小我就不会像别的孩子那样去哭着闹着父母给买一粒糖,所以那会儿没人说我不懂事,反倒现在大了,大家都说我还没懂事,懂事就好了。我真的不笨,做啥事也算得上仔细认真,父母都把我没有成绩的原因总结为“懒!”。

接下来我就听到厨房里,我母亲开始说了好多赞美我表哥的话,也听到他那种发自内心自得意的假装谦虚,“哪有,哪有那么好,都是辛苦换的,算不得什么好!”。

我们现在有比较华丽的词,文雅而深刻地描述了这个行为“凡尔赛”!是的,曾经我也很擅长。我总是能在镇上中学考个前三名,我的理科老师每次都在联考时候和一堆外校老师一起批卷拿出最高分那张,“这张卷一定是我的学生!”,甚至,我在自习课上和同桌偷偷下象棋,班主任体罚了和我对弈的那位,却没有说我一句话。曾经,我大概也是狂傲到目中无人了。曾经,我的父母都是充当着“成功的教育家”的身份,每每谁家的孩子不听话了,都会叫上我的父母去指导指导。现在连他们也要被我拖住,听人几句炫耀的话,他们要强的心中肯定特别难受。

其实我也并不那么懒,没有成绩,自然是因为很多缺点,但肯定不光光是懒。前面说过,原生家庭给我浇注的性格,即使我现在去刻意改变,也是万分痛苦而且很难。每次遇到同样的事情,哪怕我预演了多少遍,一个不同的方式,我又一切回归了自然。

听到声,我也不能继续暖在被窝,要么让人上卧室来指导,那就更难堪了。我慌忙穿上御寒的衣服下楼去,打上招呼:早啊,哥!

我明白是为指导我而来的!

他送了一本书给我,《三十岁应该做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装作欣喜的样子。

一个初中都没读毕业的人,我好歹上过一个还说得出名的二流大学,他给我送书,一看书名就是那种成功学大师满满的鸡汤文化。这种味道,挺特别,但又表露不出来。我记得我说,我一定会看,好好看。但我现在忘记那本书放在了哪个角落,可能我眼前的失败,是没有好好去读那本书,如今30岁,我确实不如意。

性格上的弱点,不说去改变,就是现在去承认其中一二都是非常痛苦的事情,何况我需要去改善的屈指难数。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我在努力去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