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描述了一场“诗战”,林黛玉、薛宝钗和贾宝玉分别对螃蟹这一餐食进行了赋诗作咏,“螃蟹”这一意象有何蕴含的深刻意义,三人的三首螃蟹咏都写了些什么,是否谁写得更好等疑惑,便都是值得探讨的。曹雪芹在为三人赋诗时有着怎样的立体感,便来细细品读。
这原本是一场诗会,谁料三人借吟咏螃蟹而作诗,却仿佛像是一场“诗战”,以诗交流,表情达意,三人各有各的不同。先来看看黛玉的《螃蟹咏》,黛玉先前在菊花诗中得了魁首,自然对于螃蟹咏信心倍增,写道:
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
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
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
对兹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
这首诗的上半部分讲的是螃蟹的样貌,运用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将螃蟹比作“铁甲长戈”,形象生动地描绘出螃蟹的外壳、触脚等形态,且首联中的“先尝”表达出黛玉心中的欢喜,试想满盘的螃蟹色香味俱全,换做是谁也难以抵挡美味。颔联更为直接质朴地描述螃蟹的肉质,仿佛见字如见螃蟹。
诗的下半部分讲的是黛玉自己心中的想法,看着螃蟹的八足,仿佛要与它隔空对话,如此美食更要饮上一觞,似乎有些浪漫和率真在这字里行间。而尾联,点明季节是在秋天,佳节有美食,佳节有清风秋菊,如此的诗意令人如痴如醉。
再来看看宝钗的《螃蟹咏》,宝钗看着满盘的螃蟹思量片刻写道:
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酒未涤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这首诗和黛玉作的风格迥异,有着鲜明的人物特征。诗的上半部分将吃螃蟹的季节和为何成为餐食进行了交代,首联便是用“重阳”点明了为秋季,众人聚在一起坐在桂花树下,端起共饮一杯无。颔联则描述了螃蟹的颜色样貌,虽有许多花样可是最终也不过成了餐食罢了,且运用典故,“皮里春秋”原本形容花样众多却是徒劳无用,用这形容螃蟹,用词看着略重,实则在侧面暗指宝玉的“花样众多”,不好好按照既定的道路来走。
诗的下半部分则继续加强了这份说教之词,螃蟹有腥味,需用调料来处理,再怎么看着如黛玉所说的“铁甲长戈”,也不过是要落入锅中烹饪罢了,在这秋天的夜晚,除了螃蟹,还飘着稻田里禾黍的香气。似乎宝钗这首有些和黛玉的“针锋相对”,两人的性格在诗中便比较明显了,正所谓诗如其人,言为心声。
宝玉和黛玉
最后来读宝玉的《螃蟹咏》,他看着盘中的螃蟹,作诗如下:
持螯更喜桂阴凉,泼醋擂姜兴欲狂。
饕餮王孙应有酒,横行公子竟无肠。
脐间积冷谗忘忌,指上沾腥洗尚香。
原为世人美口腹,坡仙曾笑一生忙。
宝玉的这首诗似乎和黛玉、宝钗的又有所不同,站在宝玉的立场上看,螃蟹的“横行”与“气魄”,似乎有些像宝玉的无所顾虑和洒脱无畏。诗的上半部分是描述螃蟹的样貌,一手拿着螃蟹的钳子,一手拿着醋等调料,可谓吃得酣畅淋漓,在桂花树下坐着宝玉,宝玉手中拿着螃蟹,仿佛画面感扑面而来,这份欣喜如宝玉,也正如他的性格。然后颔联继续加强了这一感觉,“横行公子”寓指螃蟹,这螃蟹和宝玉一般,也过得如此洒脱。
诗的下半部分写吃完螃蟹后的情景。颈联说的是宝玉吃完螃蟹但手有余香,为了吃上美味便也顾忌不上略有不快的病体,像小孩子一般任由心意去了。尾联则化用苏轼的诗词名句“自笑平生为口忙”,借苏轼的诗句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也不怕被别人说笑,直截了当地表明自己的想法,也正如苏轼一般,见到美食便也喜爱,忙着找寻人间佳肴。
桂花
读完这三首诗,感叹这三人三首螃蟹咏,最是品来意犹浓。黛玉的诗,明快而又痴醉;宝钗的诗,清快而又锋芒;宝玉的诗,畅快而又直接。三人三首,各有千秋滋味,却也暗示着他们的人生故事。
黛玉明快浪漫,率真欢喜,却也多愁善感,面对螃蟹直接表达出自己真实的一面,这和宝玉的直截了当和真实遥相呼应,两人都是有些性格相通在诗词的字里行间,也和人物形象相协同。而宝钗则不是,宝钗仿佛站在“大人”的立场,审视着螃蟹,且寓意宝玉别太“多想”,中规中矩便好,可是宝玉何曾愿意中规中矩呢?
正所谓见字如面,言为心声,三人的三首螃蟹咏,不过都是曹雪芹一人所作,不能简单地说谁的更好,为了烘托人物形象,表达不同的人物有其特点,将风格迥异的诗作赋予人物别样的立体感,暗示着黛玉、宝钗和宝玉之后的故事人生。(文/云冗雾)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