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厅的门缓缓打开,一位“不速之客”闯了进来,它用爪子扶了扶话筒,开始了一段警告人类的演讲:

“听着,人类……主动驱使自己走向灭绝?这是我在过去7000万年里听到过最荒谬的事。至少我们还有一颗小行星,你们的借口又是什么?你们主动迈向一场气候灾难……”

这是为配合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下简称“大会”)召开,官方推出的《不要选择灭绝》短片中的场景。

目前,大会已在英国格拉斯哥落幕,并就《巴黎协定》实施细则达成共识,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深层次危机。

面对地球环境退化和气候变化的加速,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已向全世界庄严宣布“30· 60”双碳目标。控制减少碳排放、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发展绿色经济,受到空前重视。

根据《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20)》,2018年建筑行业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51%,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领域。大会召开前夕,我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下的纲领性文件《碳达峰行动方案》发布,文件指出:

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绿色建筑是大势所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投身到绿色建筑领域。以住宅建筑为例,碧桂园已持续在绿色建筑的研究和开发中发力多年,并取得了许多肉眼可见的阶段性成果。

一方面,碧桂园积极布局建筑机器人产业探索绿色建筑新模式,目前已投入使用了18款机器人;另一方面因地制宜,打造了诸多个人与城市、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社区,截至2020年底,满足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建设项目就有936个。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然而在工业领域已经朝4.0进发,进入一个自动化程度很高的阶段时,建筑施工的业态形式却始终没有出现显著的变化。

如何改变这一现状,通过绿色化、工业化的新型建造方式,使建筑行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碧桂园率先扎根建筑机器人领域,利用科技赋能传统建造寻找答案。

2018年7月,碧桂园投资研发“博智林机器人”,正式开始探寻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智能建造之路。3年时间,建筑机器人已成为碧桂园推行绿色施工的一个重要环节。

博智林科创大厦

智能建造的最终目的是提供以人为本、智能化的绿色可持续的工程产品与服务。在此背景下,碧桂园通过“建筑机器人+BIM+装配式”的模式在解决行业发展痛点的同时,利用技术赋能减少建造过程中产生的能耗和污染。

碧桂园成都区域大运营组长马禄哲作为扎根一线多年的“老兵”,对建筑机器人带来的改变感触颇深:“智能建造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工程效率,在节能减排、安全管控等方面均有突出表现。”

作为首款获得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简称“住建部”)认可的机器人,博智林测量机器人最先在碧桂园各大项目落地使用,成都青白江公园大道项目就是试点之一。

据项目负责人周志亮介绍,这款通过对建筑施工实测实量领域“3D AI图像处理”“虚拟仿真”等核心技术攻关研发的测量机器人,是人工测量效率的2-3倍,计算精确度能达到98%以上。

具体来看,以往3000平方米的实测工作,2-3名专业实测人员一般需要两天才能完成,使用测量机器人后,一个实测人员可在一天时间内完成工作,工效提升非常明显。

据了解,该项目还将于近期陆续引入螺杆封堵、场地清理、地坪打磨等机器人,快速迈入全面机器人建房时代。

而这只是碧桂园3000多个在建项目的一个缩影。未来随着机器人建造的逐步推广和普及,在大力提升建筑建造工效的同时,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项目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污染和碳排放,助力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

工人正在使用测量机器人

除此之外,碧桂园旗下博智林数字科技研究所研发的智慧工地系统,将BIM技术、集成机器人、物联网设备等融入了工地施工管理中。

其中,坚持绿色施工的“环保卫士”,可以通过IoT物联传感,对现场施工用水、用电、扬尘以及噪声等进行实时监测,为绿色施工生产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一个个博智林机器人的落地应用,让人看到建筑行业向绿色化、工业化新型建造方式转变的可能。

作为智能建造赛道最早入局者之一,碧桂园成绩斐然,旗下凤桐花园项目被住建部选为全国智能建造示范点。这不仅意味着博智林相关技术和产品的成熟,更重要的是它们可面向整个建筑行业进行普及推广。

不难发现,碧桂园正借助科学技术手段,改变人们印象中水泥森林、尘土飞扬的房地产刻板印象,用实际行动履行企业ESG责任(详见后文) ,助推房地产行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迈进。

深入碧桂园的ESG战略就会发现,碧桂园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已经深入环境、社会、公司治理、公益等方方面面。

但可持续发展目标理念究竟落地到何种程度?达到了怎样的成效?外界并不完全知晓。如果没有落地执行到位,企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无疑将成为空谈。

对此,马禄哲表示:“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一直都是碧桂园所倡导的理念。所以从拿地到项目设计、施工、建造、交付的全流程,我们都始终坚持这样的原则,从而让‘目之所及,皆是美好’成为现实。

据马禄哲介绍,为了最大可能减少建筑施工产生的碳排放,他们从挖第一方土开始就进行精准管控,在节能、水资源管理、废弃物处置、扬尘控制、环保材料使用等方面均有细化入微的绿色标准。

比如,在项目外墙主体施工过程中,通过采用全现浇外墙、铝模爬架等施工工艺,在保障施工安全与质量的同时,还有效节省了传统木模施工带来的资源浪费。“通过领先建造技术、工艺、材料和设备的运用,不断优化施工细节,间接助力节能减排的实现。”

如今,随着精装修住宅的普及,无毒无害节能环保的装修材料已成为大家十分重视的环节。碧桂园也非常注重装修材料的健康环保性能,装修使用的木地板、橱柜、浴室柜、油漆等等,均符合国家标准。同时,装配式建材的使用,也进一步减少了装修带来的能源浪费和污染。

能够看到,碧桂园真正将践行低碳发展落到了实处,而这些举措都能在碧桂园全国各地的项目中看到,感受得到。

相比建筑施工阶段,建筑运行阶段产生的能耗与碳排放量更甚。数据显示,如果我国城镇建筑全部达到节能标准,每年就可节省逾亿吨的碳排放量。

在“双碳”目标下,如何通过绿色可持续性建筑设计,有效减少建筑运行产生的碳排放量,成为一项重大课题。

值得一提的是,人与建筑、建筑与城市环境、城市与自然协调发展和谐共生,一直以来都是碧桂园所秉持的设计理念。

拿业内知名度十足的碧桂园总部大楼来说,整体造型绿意盎然,垂直绿化的生态让人有种误闯入绿野仙踪的感觉,“城市森林”般的设计,又被外界称为会“呼吸”的大楼。

碧桂园总部大厦

据说在碧桂园总部大楼筹建时,有很多前期规划设计方案提交给公司领导层,而碧桂园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杨国强独爱这套设计方案。

杨国强热爱绿色生态建设的基因,也融入到企业打造的项目当中。据悉,位于广东省惠州市的十里银滩小镇,就是在建设未来绿色社区的美好设计构想中逐渐成型。

由于该项目毗邻惠州滨海线,视野开阔气候舒适,所以碧桂园在相应产品的设计上,充分尊重海景、山峦、椰林等原生态自然景观,让酒店公寓、高层洋房、别墅、商超、医院、学校等多种产品形态,错落有致地散布其中成为有机的整体。

为了打造一个充满东南亚风情的海滨大城,项目园林还引进了多种具有东南亚区域特色的棕榈科植物,形成建筑与自然相融合的多元居住生态,目前已吸引到10余万名业主居住。

碧桂园十里银滩小镇

这种将人、建筑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紧密捆绑的社区形态,无疑是未来绿色社区建构的探索方向。

而就在近期,位于马来西亚的碧桂园森林城市凭借低碳绿色的发展理念再次斩获“可持续城市与人居环境奖盛典(SCAHSA·飒飒奖)”全球低碳城市规划设计范例奖,这也是该项目连续五年获得飒飒奖奖项。

作为评审专家之一,联合国环境署可持续消费与生产处前负责人、可持续发展高级专家阿拉布霍巴拉评价道:“森林城市利用植物固碳,能有效减少热岛效应,其城市规划、绿色建筑设计,以及产城融合的理念促使森林城市成为一个绿色低碳的城市。森林城市在保护滨海生态环境、建设包容性文化、运用智慧城市技术方面也表现突出。”

微软总裁Brad Smith曾公开表示,行业引领者应在全球碳目标进程中先行一步:“虽然全球的目标是实现净零排放,但对于那些有能力走得更快更远的企业来说,应该采取下一步的行动。

作为房地产行业的头部房企,碧桂园在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上已率先迈出了一大步,不仅扎根机器人产业,不断推动建筑行业向绿色化、工业化转型,同时还积极探索“森林城市”建设,致力于让住宅建筑达到排污降碳的目的。

936个满足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建设的项目,也让外界看到了碧桂园践行“双碳”目标的决心和使命,从“浅绿”到“深绿”,碧桂园已然成为“双碳”时代房地产行业绿色领跑的排头兵。

(ESG理念:E 代表 environmental=环境,S 代表 social=社会,G 代表 governance=治理,它是一种关注环境、社会、公司治理绩效,是一种新的价值理念和评价工具,将深刻影响实体经济发展的方向。目前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制度、标准等相关政策先后落地,进一步助力ESG理念落地和房企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