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纸币出现在北宋时期,当时人们为了便于携带银两,就发明了骄子。后来经过各朝各代的改革,有了银票的出现,但这也随之伴随着造假的出现。在纸币刚刚发明的时候,也有很多人企图造假,后来为了防止造假的发生,古人想了各种各样的办法。那古人有哪些防止造假钞的措施呢?

首先就是严刑酷法打击假币。古代伪造假币是会被砍头的重罪,假币泛滥会造成市场秩序的混乱,百姓也会蒙受大量损失,甚至会威胁到统治者的政权稳定。所以在古代,每张银票上都写着伪造者处死的字样,来震慑企图造假的人。

第二点就是朝廷控制印刷材料,古代印刷材料并不是普通人就能造出来的,朝廷统一制作印刷材料,只有官府的人才能够有购买纸张的资质,而且纸张的数量都是有限的。在清朝已经将银票的纸张换成白纸或者高利纸为原料,这种原料民间难以伪造,而且禁止民间任何人以任何名义购买。

第三点就是频繁的更换票版。古代为了防止造假,朝廷对银票的管控强度特别大,将银票的发行周期定得特别短,隔三差五就会有新的银票出来。如果票贩子想造假,就不得不经常更换票版。有些造假的人甚至在短时间内还没有造出银票,朝廷就有新版纸币上市了,等于白忙活了一场。

第四点就是在古代银票会使用非常复杂、难懂的图案。古代虽然没有现代的高科技图案设计技术,但是古人的智慧非常高,银票上不仅仅只有一些简单的图。而且在图上面会盖专用机构的专用章,位置有特别的规定。除此之外还加盖了许多的套印,让造假之人无处下手。

最后一点就是相当复杂的密押技术。清代的晋商采用了一种类似密码的押密技术进行防伪。据记载,日升昌票号自1826年至1921年,95年间总共换了三百套密押,其他人根本无法破译。谨防假票冒取,勿忘细视书章,这十二个字代表了十二个月不定期更换。据说有了这个技术,没有发生过一起被冒领的现象。银票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防伪技术的完善也是古人智慧的体现。在科技不发达的情况之下,依靠自己思维、积极创造、竭尽所能的解决出现的问题,这种品质也是后人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