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开头先看一张让笔者感到十分讶异的网图:
这个“江峰老师”懂得人都懂,是公知、带路党中的“驰名商标”,长期在外网发布反华内容。有着一副翩翩君子的外表的“江老师”忽悠了一大帮“理中客”。在他一期科普驼峰航线、滇缅公路的视屏下面,许多打着简体字的人感叹着自己的无知、感叹着谁谁谁给他封锁了消息,也让我不禁感叹他们是不是先翻墙再上的百度还是先接受的国外教育再接受的国内教育。(当然,现在翻墙是违法的)
尽管这是一期相对来说很古老的内容了,但作为一个历史类的作者,我今天是要好好掰扯掰扯关于抗日战争期间美军对中国的援助的事情。
驼峰航线是怎么回事呢?
时间回到战火纷飞的1943,身在印度的美国空军上尉詹姆斯·汉姆接到了一封军方密令,密令中这样写道:“命你大队火速由驻地飞往中国成都,运输中国政府军用物资。”
詹姆斯知道这封密令意味着什么,他必须跨过一个被称为“死亡之地”、“上帝的遗弃之地”的地区,平均海拔在4500米——5500米,途中经过喜马拉雅山脉、横断山脉,正是因为这连绵起伏的山脉,这段航线才有了“驼峰”之称。
海拔过高给飞机带来的伤害是致命的,不仅仅是氧气的问题,还有温度,一旦螺旋桨结冰过多,那飞机距离失事也就不远了。正如退役军人阿尔弗雷德所说:“在炎热的日子里,将容器里装满水,放上飞机,让飞行员飞到高空。当飞机着陆的时候,这些容器里就装满了冷饮。”
飞行员们要跨过众多的山脉和怒江、澜沧江等河流,来到印度的汀江飞机场,而这个飞机场附近就有被称为世界雨极的乞拉朋齐,借着印度西南季风影响,它的年降雨量能达到20447毫米。飞机通过此地时,能见度基本为零,即便是飞行员再有经验,也不能保证飞机安全飞行。在他之前,他亲密的战友斯科特上校试图飞越这个地区时,机毁人亡。可詹姆斯不能退缩,因为这是战争,作为一个兵,就要服从命令。
詹姆斯在起飞之前一直告诉自己:“去的路是艰难的,不能出一点差错。”他要飞过去,也算是完成了自己战友生前未了的事。
可是恶劣的天气不是一个人或一架飞机就能抵挡的,起飞两个小时后,詹姆斯迷路了,机身开始摇晃。这时美国军方询问詹姆斯什么情况,可詹姆斯不是那种轻易害怕的人,他并没有说明现在自己的处境,因为在他心中有个信念:飞过去。
詹姆斯说:“不要紧。”但这是詹姆斯留给世界的最后一句话,另一句话他留给了自己,渐渐地,军方的呼叫越来越弱,飞机开始剧烈摇晃,一切变化让詹姆斯不得不告诉自己:不幸就要来了。第二天美国纽约像往常一样平静,只是《纽约时报》多了一则新闻,新闻这样写道:“美国飞机在中国失踪了!”
历史将永远记住为和平不懈奋斗的人,像詹姆斯这样在驼峰飞行中失去生命的美国飞行员还有很多,他们离开父母和儿女,走到战争前线,用生命换来了战时物资,也换来了战争的胜利。据统计,在抗日航空烈士纪念碑上一共有3300人,其中美国人就有2200人。“一架飞机平均飞行3个月就要坠毁,夜间飞行相当于闭着眼睛作百米冲刺。”
之所以造成这些牺牲,就是因为1942年滇缅公路被日军占领,这对于中国抗日物资的运输是非常不利的,甚至可以说是致命伤害,这对于整个太平洋战争有很大的影响。
一旦中国战败,那日本便会腾出手来,调动大量在华日军反攻同盟国,据说当时在华日军多达150万,到时候亚洲战场的胜负情况就会倾斜,太平洋战场战局也会急转直下。也就是说,一旦中国战败,太平洋战场胜负犹未可知。
当年二月,美国总统罗斯福致信美国陆军参谋长乔治·马歇尔,他在信中说“保持中国动线的开放是任务。”所谓的“动线”,便是中国联系外部的道路,必须让中国能够随时获得外部的物资援助,只有这样中国才能有一定的实力来限制日本,美国也会在太平洋战争中减少投入,从本质上说,美国也有自己的小算盘。
急要
两个月后,为了保持对中国的物资供应,宋子文前往美国寻求援助,并向罗斯福提出了开辟驼峰航线的计划,罗斯福当时觉得这个主意可行,并向陆军航空兵司令阿诺德提出要求:“不管多么困难,都必须保证航线畅通”。
在1942年6月2日,中美在华盛顿签订了《中美抵抗侵略互助协定》,美国和其它同盟国领导人决定向中国进行空中补给工作,而负责这项工作的单位是美国陆军航空队。而陈纳德便是这批美国空军特遣队的司令,这批特遣队在民间普遍被称为“飞虎队”,当时受到中国人民的欢迎和支持。
画家林荣林作品
从1942年至1945年,驼峰航线上空飞过了中美两个国家近千架飞机和上万名飞行和地勤人员,送往中国的战略物资70多万吨,参与人达33000多名,给6个美军师和19个中国军团进行了后勤补给。
当时日军封锁中国沿海,防止物资从海洋进入中国,加上滇缅公路被日军占领,1941年苏联也和日本签订《苏日中立条约》,关闭了中苏物资运输通道中苏公路,所以驼峰飞行所运输的物资在抗日战争中是仅有的一条线路,也是一个奇迹。
就像驼峰飞行纪念碑上所写:“驼峰飞行是战争期间中美军民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一大壮举。”
梁光烈将军曾经说过:“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曾经支持、帮助过我们的老朋友。”
作为一个在中国接受过教育的人来说,驼峰航线、滇缅公路你可能不知道吗?这还真有可能。对于很多连抗日战争的转折点的人都不晓得人来说(尤其年轻一代),你要让他知道抗日战争期间美国人帮助中国抗战的具体案例,实在有点强人所难,再加上上一代乃至上一代的年轻人读书的机会不多,这个“知识点”的普及程度是存疑的。但问题在于:个人不知道,并不等于教育内容不涉及,进一步说个人不知道某件事,不是刻意有人给你隐瞒了某段历史!
讲道理,如果文科生不知道,你的高中肯定没有好好学习(尤其是90后)。比如说在2008年高考文综全国二卷中就出了一道关于“驼峰航线”的题,分值高达60分!
这道高考题设计得十分巧妙,将政史地的内容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分析人士认为这是“全卷的点睛之笔”,应该说是出的最好的一道高考题了。可想而知,在之后的模拟卷中,这样的题目变形之多,客观层面上极大程度地科普了驼峰航线的历史。
那难道只有教育这个手段或者说高考必考才能让我们了解到驼峰航线吗?这肯定不是的。
在《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的通知》当中,怒江驼峰航线纪念馆赫然就在此列。同批入选的纪念设施、遗址中还有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七十三军抗战阵亡将士公墓以及各大烈士陵园、我军指挥部遗址等。2015年,中国向陈纳德的遗孀陈香梅颁发了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中国是一个善于回顾历史的民族,这是亘古不变的,不能通过某个个例来否定一个国家的记忆。如今位于云南昆明的驼峰飞行纪念碑自从落成后,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瞻仰。
即便是在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之下,仍然有中国人斥资2亿拍摄驼峰航线的相关电影作品。诚然,中国14亿人里你拿驼峰航线这个知识点问路人,肯定有很多人不知道,但那就代表我们这个民族忘记了曾经的美国人对中国的慷慨援助吗?
电影宣传海报 特此声明 不是给电影做宣传
在16-19世纪的北美大陆上,美国人对印第安人采取了惨绝人寰的种族灭绝政策,美国人对印第安人的仇视就像南北战争的英雄谢尔曼说的那样:“我见过唯一的印第安好人,就是死人。”坚持种族灭绝政策的不乏一些历来被称为优秀领导人的美国总统,比如华盛顿、杰斐逊、麦迪逊、林肯等人。
1783年,华盛顿指挥他的军队对印第安人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屠杀,士兵杀死印第安人之后就剥尸体身上的皮,一些士兵从臀部向下剥皮,并声称这样可以做出和腿一样长的长筒靴。之后,印第安人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称华盛顿为“国父”,而是称他为“城镇摧毁者”。
正如评论里有人说的那样,你找一个美国中学生问美国人屠杀印第安人的事件或者人物,他们能回答上来吗?如果不能,那能否证明美国人是忘记历史了呢?
显然这是不妥的。
有的人很奇怪,非常奇怪,如果他不知道某事,就认为是某某人给他掩盖了真相,是罪恶的。既不肯平日里多翻几部书,多看几部影视作品,更不愿意在课堂上对相关知识进行学习。然后在网上痛骂一番,自以为得到了世间真理。
真的naive。
新华社制图 侵删
即便是那些有些人自以为敏感的历史片段,其实在图书馆里也能找到数十篇上百篇这样的专著论文,无数文学家也深刻刻画和反省了那些年代还因此获奖,这些人认真看了吗?如果没有认真看过,就说这就是蒙蔽真相,是否会真的不妥?
时代变了,如今的媒体时代已经不是当年我们被动接受信息的时代了,而是我们主动去选择、去接受我们想要的信息的时代。这时候就出现了一个“信息茧房”:你看到的世界,只是你选择看到的世界,而不是真实的世界。
所以,对于我们自身而言,我们应该主动选择更多、更客观的信息。因为有很多时候,蒙蔽你的不是别人,可能是你自己。
如果你觉得自己在某些领域所知甚少,请尽可能的宽容、尽可能的少一些情绪化,少给社会和网络氛围添乱。有的人觉得中美之间发生任何的摩擦就是因为国人忘记了曾经的援助。人在说话之前要有一个常识,没有常识的人说话总是漏洞百出,或者说言语之间充满着个人主义色彩。
去怒江驼峰航线纪念馆参观的游客不在少数
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说过:“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两国之间合作,自然也有冲突,而关系转变的最根本因素就是国家利益。国家之间有了冲突,但别将之前的合作互助搬出来,就像两位好朋友忽然急眼了,都拿着自己以前对对方的好来压人,这本身就是不合情理的。
对我们来说,我们尊重历史,更尊重在历史上帮助过我们民族的人,这不仅仅是历史,更是国家记忆和民族记忆。学史可以让人更聪智,也在不断影响我们对世界的态度和看法。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