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1950年初,解放军发展到了500多万人的规模,但有意思的是,这500万军队中,有280万都是由投降或者起义的国民党军部队改编而来的。对于这些俘虏的教育和改造,是解放军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经过思想改造后的国民党俘虏,从心底里认可了解放军,之后又重新拿起武器,对准国民党军。
蒋介石做梦也没有想到,他辛辛苦苦花钱买武器,之后又请美国教官训练出来的部队,都是在给解放军输送兵员,而且都是优质兵员。解放战争末期,蒋介石曾悲痛地说道:“尤其使我痛心的是,有许多耳提面命的高级将领被俘,而不能慷慨成仁,还有许多下级官兵被俘,被编入解放军来打国民党军,这是有史以来前所未有的奇耻大辱。”
对于俘虏问题,早在红军时期,毛主席就执行过相应的政策,每次捉到俘虏兵就会由政治部去宣传,如果愿意留在红军部队中就留下来,不愿意就每个人发一些路费,开欢送会送他们回家,对于俘虏的伤兵和路远的士兵发的路费会更多一些,所以很多被俘士兵不愿意回去,都加入了红军。
到解放战争期间,解放军对待俘虏政策有一定的变化,1945年10月16日,在《中央关于战俘处理办法的指示》中首次阐明了解放军在解放战争期间应该执行的俘虏政策,那就是所有俘虏的精壮士兵,都尽量进行争取,俘虏的军官大部分都不进行释放,而是交由地方政府看管和教育,以免他们回去后继续和我军作战。这一俘虏政策和红军时期是有一定差距的,目的是为了增强我军的实力,削弱国民党军的实力。
国民党军的士兵很多都经过美军顾问的严格训练,其中炮兵,坦克兵,高射炮兵,工兵,汽车兵等兵种的素质很高,而解放军缺的就是特种兵部队的人才。所以对待这部分的被俘人员,格外重视,一般俘虏了国民党军的炮兵,工兵,空军,电台兵,军医,兽医后,都会经过教育,补充到各个部队中。
解放军也十分照顾这些俘虏兵的自尊心,一般不叫他们是俘虏兵,而是叫他们“解放战士”。这些解放战士其实大部分也都是穷苦人出身,他们在国民党军里经常挨打受骂,所以很容易培养出阶级感情。
解放军再通过诉苦,教育,立功等思想政治工作,解放战士的思想觉悟得到了很大提高,使他们明白了当兵是为谁打仗,找到了自己的奋斗方向。解放军很多将领其实是很喜欢用俘虏兵的,因为这些俘虏兵的军事素质很不错。孟良崮战役期间,解放军俘虏了一万多名整编74师官兵。
后来这些俘虏兵补充到解放军中,这些士兵承认他们的失败,但是他们也指出了我军在作战中出现的一些缺点,比如步兵班排进攻时,以纵队队形前进,队形过于密集,如果中间落下炮弹,三个班都会遭受到损失。还有部队在进攻受阻的时候,士兵们都不知道怎么保护自己,而74师的官兵卧倒后会就地挖一个简单的卧射坑,隐蔽后再进行射击,我军官兵通过向俘虏兵学习,也提高了自己的战术水平。
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也是伤亡最惨烈的一场战役,不过华野,中野的部队却越打越多,比如粟裕率领的华东野战军,战役期间,华野伤亡10.5万人,占总兵力的28.4%。按照西方的步兵战“崩溃点理论”,当进攻部队伤亡达到33%时,部队将崩溃。可粟裕麾下的部队,非但没“崩溃”,反而连续作战,越战越勇,越打越强,到战役结束时,兵力竟然增至55.1万人,而增加的这部分战士基本上都是解放战士。
华野之所以能够做到这样,就是他们在战争中使用了“即俘即补即教即战”政策,解放军的各个政治部门通过诉苦教育让解放战士看到国民党军的黑暗,然后平等对待他们,给他们希望,让他们看到跟着解放军干是有前途的。
抗战期间,在国民党军队中,最高荣誉是“国光勋章”,其次是“青天白日勋章”,而抗战期间,获得国光勋章和青天白日勋章的172名国民党军人中,有143人都是将军以上的军官,其他的也都是校官,尉官只有3人,士兵一个都没有。在八路军,新四军中,最高荣誉是授予英模称号,抗战期间,八路军,新四军授予英模称号的有150人,其中146人都是连以下指战员,营,团级干部只有4人。
淮海战役的时候,打黄百韬时俘虏的国民党士兵,到了打杜聿明的时候,很多都成为了班长,排长,甚至是连长,而在国民党军内部,如果不讨好上级,是不可能升地这么快的,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士兵在国民党军里不愿意卖命,到了解放军这里拼死作战的原因。
除了补充国民党军的士兵外,解放军还改造国民党军的军官。解放战争期间,各大野战军都设有“解放军官教导团”,这和“解放军军官教导团”只差一个字,但却完全不一样。之所以这样起名字,也是为了照顾他们的情绪。
对于俘虏的国民党军旅以上军官,则送到后方进行重点教育,团营级干部留在各大军区进行教育,教育完之后争取部分分子参加我军,连排级军官也会经过短期训练,补充到解放军中。
这种大量补充解放战士的方法大规模推行后,导致解放军中解放战士的规模也大决增加,解放战争后期,有些班,排甚至全部都是解放战士,区别仅在于“老解放”和“新解放”而已,这些解放战士的加入,充实了人民解放军的兵力。他们为中共赢得全国政权,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