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槟榔王国中的割脸人

最近,正在上大学的小李(化名)很疑惑——

自己突然“张不开嘴”,而且越来越严重。用尽全力,也只能把嘴张到两只手指放进去的程度。

不仅如此,平时爱吃辣的他,稍微吃点辣椒,就嘴疼得厉害。

小李来到广医口腔医院口腔黏膜病科就诊,检查结果显示为:口腔黏膜下纤维化,也就是口腔黏膜癌前病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网络

年纪轻轻的,怎么就差点得癌了呢?

医生说,“罪魁祸首”正是小李平时爱吃的一种零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常吃这种“养生零食”,

一年后查出癌前病变!

一年前,小李和朋友看到很多综艺节目里提到槟榔可以“提神”,就想买来试一试。

结果呢,越嚼越兴奋,越嚼越上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一开始只在困的时候吃一两颗,到后来一天两包,不嚼就浑身不舒服、提不起精神,自己也没感觉不对劲。

直到近几个月,小李发现自己“越来越张不开嘴”,而且一吃辣和烫的东西就痛。

等于说,从接触槟榔,到患上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口腔黏膜下纤维化,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

幸好发现得早,医生说,再发展下去,就是口腔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本粉红柔软的口腔黏膜,咀嚼槟榔后变得苍白坚硬。图源/网络

一旦口腔粘膜上皮增厚或过度角化,或进展成口腔癌,那就只能割脸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割舌

割舌后,味觉功能丧失,吞咽功能下降;不割,口腔癌扩散,大概活不过两年,或饿死,或疼死。

有些患者还得从大腿、手臂或胸口切肉,“补上”舌头。最后腿毛从舌头上长了出来,还要定期来医院修剪。

简直毛骨悚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000万国人正在被槟榔荼毒

在中国,槟榔是最受欢迎的零食之一,有6000万人正在津津有味地嚼食。

电梯、公交车站、综艺节目、电竞直播,全都是槟榔广告;超市、小卖部,随处可见它的身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州公交站台的槟榔广告。拍摄/江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网络

然而,世卫组织早已将它列为一级致癌物——致癌物中的最高级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中国食药监总局官网

槟榔是怎么致癌的呢?

一,槟榔里面的成分槟榔碱有致癌性。

二,槟榔加工过程中,往往需要使用石灰,对口腔刺激性很强。

三,咀嚼槟榔时,硬硬的槟榔壳会给口腔带来物理摩擦,反复损伤口腔黏膜。

面对健康风险的质疑,商家将它包装成了“养生食品”:

“不烧口”“枸杞槟榔”“爆珠槟榔”“咖啡槟榔”“薄荷槟榔”……

致癌的东西,竟披着养生的外皮,你说讽刺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致癌,还致瘾

在国外被列为毒品

槟榔的另一大罪状,是成瘾。

导致成瘾的元凶,就是槟榔中的槟榔碱和次槟榔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槟榔的危害性与成瘾性,美国严禁各州之间运输槟榔果,加拿大、澳大利亚全国禁止销售槟榔产品。

而在土耳其,它更是被直接认定为毒品!有多名中国公民,就曾在入境土耳其时因携带槟榔被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网络

跟小李一样,有些人抱着“我就试一试”的心态,觉得偶尔吃几个,应该就没事了。

诚然,槟榔致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你真的能做到“控制好量”吗?

毕竟,它的致瘾性摆在那里。一旦开始吃,就难以摆脱,难以控制。

远离槟榔之害,最好的办法只有:别试、别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