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2021-11-16 10:30·说来话不长双减政策来临,有人欢喜有人愁,这一切源于对自身利益的衡量。欢迎双减政策的,认为高昂的教育培训费用让人不堪重负,如果大家都不能去校外培训机构,自己也就不用掏钱,也不用担心别人跑在自己前面。人都是趋利避害的,有这种想法也就不足为奇了。愁的自然首先是学科培训机构,双减政策让它们的发展空间缩减到了前所未有的境地,其次则是想通过补课提升孩子成绩的家庭。不少家庭还颇有微词,自己钱都准备好了,却不能补了,接下来该怎么办?还有人说,我就是要靠自己努力赚来的钱让孩子赢在起跑线,有错吗?这些话没毛病,但不代表社会问题不存在,我们不妨看一下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首先是中高考制度的存在,注定了淘汰和分流是必走的一步,没有谁愿意被淘汰,于是寻求解决之道,培训机构应运而生,经过多年运营,已达成熟之境。当参加补课的人越来越多,其他人也不想被落下,纷纷加入,此所谓人们常说的“被绑架”。“被绑架”是一种商业的必然,正如京东、美团让大家办理会员一样,当大家用习惯了这些app,花钱办会员可以享受诸多福利,不办就享受不到,于是不得不办,这也是一种“被绑架”。对于学科培训机构来说,它着眼于人们在升学考试中突围的需求,确实提供了客观的服务和帮助。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他们只是想提升自己,不想被淘汰,想法简单直接。每一方都看似在理,交织在一起却形成了一场无解的“军备竞赛”,然后变成了经济实力的比拼,有点扎心。将内卷归罪于中高考政策、培训机构、学校或是家长,都是很苍白的。没有中高考这两个被称为“现有条件下最公平合理的选拔制度”的考试,就无法进行大批量的人才的选拔和分流,普通人更无法翻身。而有了中高考,就不可避免地会有题海战术、押题战术和培训机构。培训机构迎合了人们的需求,至于说培训机构制造焦虑,或许有,但最让人焦虑的恐怕非升学率、录取率莫属,对焦虑成因的认识还是要有主次之分。人们对于升学的需求,又源于一个执念——对于白领和蓝领泾渭分明的划分。大家都想当白领而不想当蓝领,于是靠读书提升学历成了避开蓝领“雷区”的有效方式。在中考五五分流的大趋势下,上了高中意味着通往大学,上了大学就有更高的几率成为白领,上不了高中则进入职校,未来将走蓝领之路。要改变人们的观念,唯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完善职业资格考评和晋升机制,给到蓝领阶层更多的发展空间,而不是一考定终身。双减政策出台的一个背景在于,学科培训让许多家庭背负了较沉重的经济负担,另一个背景则是三孩政策的推出,这也是双减的契机。如果双减迟早都要实行,那么三孩政策就是“加速器”。现在的人不敢生,不想生,经济压力是最大的一个原因。通过双减,让大家减少教育方面的开支,减轻生活压力,增强生活信心,对提升生育率也会有促进。但双减的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在于,措施推出了,而中高考还是一样要考,这又如何打消想胜出的家庭的想法呢?本来,不管减还是不减,只要标准对于大家都是一样的,按理都是无甚大碍的事。但大家的看法和意见之所以不同,关键在于改革前每个人的投入不同。任何改革影响的都是已经在原来的路上走了一段的人,当被告知要改道,比起尚未启动的人,心情自然是郁闷和失落的。这样一看,就很容易理解许多正在补课的家庭的心情了。有人说,成绩好的差的都补课,好的一样在前面,差的还是在后面,而升学率和录取率并没有变化,所有人岂不是在做无用功?问题是,没有人想成为差的那一个,这是竞争的源动力,是无解的。双减让大家结束旧的内卷,也并非取消竞争,它将逐步制定一些新的标准,让大家进行新一轮的竞争,一种相比过去没那么依赖家庭经济实力的竞争。从这点来说,双减惠及的是更多的普通家庭,我们很清楚改革从来都做不到面面俱到,始终要面对比例问题。对于经济能力较强的家庭来说,双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他们的优势,特别是在如今打压各种形式的补课的氛围之下。但因此认为可以松一口气的人,可能也是误判了形势,毫无疑问,双减后对学生和家长自身的要求将会更高,谁更重视教育,谁更擅长自主学习,将在升学考试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另外,教育是产业布局和收入分配格局的间接反映,后者没有大的变动,前者又能有多根本的改革?双减减了一些压力,而竞争却无可避免地贯穿人的一生,没有谁比自己更应该给自己一些合理的压力,自发的压力。江河是奔腾不息的,人是奋斗不止的,未来只会属于有志者、有心人。-END-
双减政策来临,有人欢喜有人愁,这一切源于对自身利益的衡量。
欢迎双减政策的,认为高昂的教育培训费用让人不堪重负,如果大家都不能去校外培训机构,自己也就不用掏钱,也不用担心别人跑在自己前面。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有这种想法也就不足为奇了。
愁的自然首先是学科培训机构,双减政策让它们的发展空间缩减到了前所未有的境地,其次则是想通过补课提升孩子成绩的家庭。
不少家庭还颇有微词,自己钱都准备好了,却不能补了,接下来该怎么办?还有人说,我就是要靠自己努力赚来的钱让孩子赢在起跑线,有错吗?
这些话没毛病,但不代表社会问题不存在,我们不妨看一下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
首先是中高考制度的存在,注定了淘汰和分流是必走的一步,没有谁愿意被淘汰,于是寻求解决之道,培训机构应运而生,经过多年运营,已达成熟之境。
当参加补课的人越来越多,其他人也不想被落下,纷纷加入,此所谓人们常说的“被绑架”。
“被绑架”是一种商业的必然,正如京东、美团让大家办理会员一样,当大家用习惯了这些app,花钱办会员可以享受诸多福利,不办就享受不到,于是不得不办,这也是一种“被绑架”。
对于学科培训机构来说,它着眼于人们在升学考试中突围的需求,确实提供了客观的服务和帮助。
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他们只是想提升自己,不想被淘汰,想法简单直接。
每一方都看似在理,交织在一起却形成了一场无解的“军备竞赛”,然后变成了经济实力的比拼,有点扎心。
将内卷归罪于中高考政策、培训机构、学校或是家长,都是很苍白的。
没有中高考这两个被称为“现有条件下最公平合理的选拔制度”的考试,就无法进行大批量的人才的选拔和分流,普通人更无法翻身。
而有了中高考,就不可避免地会有题海战术、押题战术和培训机构。
培训机构迎合了人们的需求,至于说培训机构制造焦虑,或许有,但最让人焦虑的恐怕非升学率、录取率莫属,对焦虑成因的认识还是要有主次之分。
人们对于升学的需求,又源于一个执念——对于白领和蓝领泾渭分明的划分。
大家都想当白领而不想当蓝领,于是靠读书提升学历成了避开蓝领“雷区”的有效方式。
在中考五五分流的大趋势下,上了高中意味着通往大学,上了大学就有更高的几率成为白领,上不了高中则进入职校,未来将走蓝领之路。
要改变人们的观念,唯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完善职业资格考评和晋升机制,给到蓝领阶层更多的发展空间,而不是一考定终身。
双减政策出台的一个背景在于,学科培训让许多家庭背负了较沉重的经济负担,另一个背景则是三孩政策的推出,这也是双减的契机。
如果双减迟早都要实行,那么三孩政策就是“加速器”。现在的人不敢生,不想生,经济压力是最大的一个原因。
通过双减,让大家减少教育方面的开支,减轻生活压力,增强生活信心,对提升生育率也会有促进。
但双减的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在于,措施推出了,而中高考还是一样要考,这又如何打消想胜出的家庭的想法呢?
本来,不管减还是不减,只要标准对于大家都是一样的,按理都是无甚大碍的事。
但大家的看法和意见之所以不同,关键在于改革前每个人的投入不同。任何改革影响的都是已经在原来的路上走了一段的人,当被告知要改道,比起尚未启动的人,心情自然是郁闷和失落的。
这样一看,就很容易理解许多正在补课的家庭的心情了。
有人说,成绩好的差的都补课,好的一样在前面,差的还是在后面,而升学率和录取率并没有变化,所有人岂不是在做无用功?
问题是,没有人想成为差的那一个,这是竞争的源动力,是无解的。
双减让大家结束旧的内卷,也并非取消竞争,它将逐步制定一些新的标准,让大家进行新一轮的竞争,一种相比过去没那么依赖家庭经济实力的竞争。
从这点来说,双减惠及的是更多的普通家庭,我们很清楚改革从来都做不到面面俱到,始终要面对比例问题。
对于经济能力较强的家庭来说,双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他们的优势,特别是在如今打压各种形式的补课的氛围之下。
但因此认为可以松一口气的人,可能也是误判了形势,毫无疑问,双减后对学生和家长自身的要求将会更高,谁更重视教育,谁更擅长自主学习,将在升学考试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另外,教育是产业布局和收入分配格局的间接反映,后者没有大的变动,前者又能有多根本的改革?
双减减了一些压力,而竞争却无可避免地贯穿人的一生,没有谁比自己更应该给自己一些合理的压力,自发的压力。
江河是奔腾不息的,人是奋斗不止的,未来只会属于有志者、有心人。
-END-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