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1919 年 6 月在巴黎凡尔赛宫签署的《凡尔赛条约》规定了胜利的盟国与德国之间的和平条款。凡尔赛条约要求德国为发动战争负责,并在领土丧失、巨额赔款和非军事化方面施加了严厉的惩罚。与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1918 年初在其著名的十四点中所概述的“没有胜利的和平”相去甚远,凡尔赛条约不仅羞辱了德国,而且未能解决导致战争的根本问题。德国国内的经济困境和对该条约的不满助长了极端民族主义情绪,导致了阿道夫·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党,以及仅仅二十年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到来。

十四点

在 1918 年 1 月的国会演讲中,威尔逊阐述了他对战后世界的理想主义愿景。除了基于协约国胜利的特定领土定居点之外,威尔逊所谓的十四点还强调了欧洲不同种族人口民族自决的必要性。威尔逊还提议成立“一般国家联盟”,以调解国际争端,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合作,以期防止未来发生如此大规模的战争。这个组织最终被称为国际联盟。

威尔逊的十四点总结如下:

1. 外交应该是公开的,没有秘密条约。

二、各国应享有海上自由航行。

3. 各国之间应该存在自由贸易,消除国家之间的经济壁垒。

4、各国应以公共安全的名义削减武器。

5. 对殖民主张的公平公正裁决。

6. 恢复俄罗斯领土和自由。

7. 比利时应恢复独立。

8.阿尔萨斯-洛林应归还法国,法国应完全解放。

9. 意大利的边界应沿可清楚辨认的国籍线划定。

10. 生活在奥匈帝国的人民应享有自决权。

11. 巴尔干国家的自决和独立也应得到保障。

12. 土耳其人和土耳其统治下的人应享有自决权。

13. 应该建立一个独立的波兰。

14. 必须成立一个总的国家联盟来调解国际争端。

当德国领导人于1918 年 11 月 11 日签署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敌对行动的停战协定时,他们相信威尔逊提出的这一愿景将成为未来任何和平条约的基础。事实证明并非如此。

巴黎和会

巴黎和会于 1919 年 1 月 18 日开幕,这一日期意义重大,因为它标志着 1871 年普法战争结束时在凡尔赛宫举行的德国皇帝威廉一世加冕典礼. 普鲁士在那场冲突中的胜利导致了德国的统一,并从法国手中夺取了阿尔萨斯和洛林省。1919年,法国及其首相乔治·克列孟梭并未忘记蒙羞的损失,并打算在新的和平协议中为其报仇雪恨。

凡尔赛条约的条款

胜利的西方国家的“四大”领导人——美国的威尔逊、英国的大卫·劳合·乔治、法国的乔治·克列孟梭,以及在较小程度上,意大利的维托里奥·奥兰多——主导了巴黎的和平谈判。德国和其他战败国奥匈帝国、保加利亚和土耳其没有出席会议;俄罗斯也不是,直到 1917 年,该国新的布尔什维克政府与德国达成单独的和平并退出冲突之前,它一直作为盟国之一作战。

四大本身在巴黎也有相互竞争的目标:克莱蒙梭的主要目标是保护法国免受德国的另一次袭击。他向德国寻求巨额赔款,以此作为限制战后德国经济复苏并尽量减少这种可能性的一种方式。另一方面,劳合·乔治(Lloyd George)将德国的重建视为重中之重,以重建国家作为英国强大贸易伙伴的地位。就奥兰多而言,他想扩大意大利的影响力,并将其塑造成一个可以与其他大国并驾齐驱的大国。威尔逊反对意大利的领土要求,以及其他盟国之间先前存在的领土安排;相反,他想沿着十四点的路线建立一个新的世界秩序。其他领导人认为威尔逊过于天真和理想主义,最后,欧洲盟国对德国施加了苛刻的和平条件,迫使该国交出约 10% 的领土和所有海外财产。

《凡尔赛条约》的其他关键条款要求对莱茵兰进行非军事化和占领,限制德国陆军和海军,禁止其维持空军,并要求对德皇威廉二世和其他侵略者进行战争罪审判。 . 最重要的是,该条约的第 231 条,也就是众所周知的“战争罪行条款”,迫使德国承担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全部责任,并为盟军的战争损失支付巨额赔款。

凡尔赛条约的批评

凡尔赛条约于 1919 年 6 月 28 日签署,正好是在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加夫里洛·普林西普在萨拉热窝暗杀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及其妻子、引发战争爆发的五年后。尽管该条约包括建立国际联盟这一旨在维护和平的国际组织的盟约,但强加于德国的苛刻条款有助于确保和平不会持续太久。

德国人对条约感到愤怒,将其视为命令或和平的命令;他们痛恨把战争的唯一责任推到了他们的脚下。该国的赔款负担最终超过了 1320 亿德国马克黄金,相当于约 330 亿美元,这一数额如此之
大,以至于没有人期望德国能够全额支付;事实上,像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这样的经济学家预测,如果欧洲经济真的崩溃了,它就会崩溃。

凯恩斯只是《凡尔赛条约》的一位著名批评家。法国军事领导人费迪南德·福煦拒绝出席签字仪式,因为他认为该条约不足以抵御德国未来的威胁,而美国国会未能批准该条约,后来与德国单独达成和平;美国永远不会加入国际联盟。

在凡尔赛条约签订后的几年里,许多普通德国人认为他们被“十一月罪犯”出卖了,这些领导人签署了条约并组建了战后政府。激进的右翼政治力量——尤其是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或纳粹——将在 1920 年代和 30 年代通过承诺扭转凡尔赛条约的耻辱而获得支持。随着1929 年大萧条的开始,经济动荡动摇了本已脆弱的魏玛政府的稳定,为纳粹领导人阿道夫·希特勒于 1933 年的命运上台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