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草莽红尘,肉身在赤焰中辗转反侧,几近成灰。初心的模样,谁还记得?人间来过,太多人一步步变了模样。

声色扰攘,最难心静。热烈腥臊的浊浪毫不留情地裹挟过来,没有一份清醒的觉知,迷失在所难免。幸好文字是一种救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读庆山的《一切境》仿佛空山新雨后,身心俱寂。从安妮宝贝到庆山,当年那个暴烈行走在世俗之外的女子,如今内心更为笃定与圆满,但始终保持着一份超然物外的洞察力。她幽居闹市,白天整理房间给孩子做饭,夜晚抽烟疯狂写作,用文字联结当下。热烈地爱着,但又对无常有清醒的觉知。所思所想、灵光乍现,皆充满神性。

相比庆山的长篇小说而言,我更喜欢散文。那些短小精悍又咄咄逼人的句子,瞬间就能将你的心击穿。她是清醒的引路人,越过迷惘痛苦纠缠,凤凰般涅槃。

这本《一切境》是庆山的最新散文集,共分为4章:当作一个幻术、曙光微起,安静极了、简单和纯度、佛前油灯,名字充满随意和切切柔情。整本书的基调是灰色的、中性的,像极中年人千帆过尽后的平静脸庞。书中很多关于阅读和写作的感悟,以及与女儿和母亲的相处细节,还有自身对世事的观照。旅行的部分少了许多,大多是内在修行的感悟。如果说《素年锦时》是轻熟的果子,带着点酸涩和小欢喜,那么《一切境》就是恰到好处的浓稠滋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写作、阅读、孩子、禅修占据庆山生活的大部。

于她而言,“写作者依靠写作而回忆起自己的神性。并让灵魂取得根源性的联系。”写作是肉身的救赎,原本庆山也是一个喜爱热闹喧嚣的女子,因为写作,质地越发干脆简洁。对内心的持续探索,让她人到中年依然敏感异常。

年轻时的激烈渐渐退去,中年心境的澄澈越发明朗。文字固执地遵从本心,“相信它是从自己的纯粹意识中流淌出来。而不是编造它们。”保持特立独行,不惧流言蜚语。《夏摩山谷》中回环往复、纠缠不清的故事情节和叙事方式,被诋毁被质疑时,不作任何发声,一概任由其流淌。她认为这是一种无声的筛选方式,只有同频的人才能最终留下。“写作是为知己,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少社交,把时间用在真正在乎的事情上。每日读经典书籍,喂养灵性。梭罗、卢梭、蒲宁、陀思妥耶夫斯基、黑塞、托尔斯泰是案头所爱。这些深刻的充满哲理的书籍,令她的文字更有力量与根基。从二十五岁写作开始,多年来她一直没有停留在原地,自我改造和自我教育时刻在进行。

自我改造有两个因素是必要的:
一、深度阅读的能力。这种能力不是所有的人都具备,需要累积与增长。书带来超越时空的见解与观点,帮助我们更新意识。
二、遇见一些有精神修养并且比自己更有智慧的人。不管此人是什么身份。围绕在身边关注物质层面的人占大多数。没有遇见良友或善知识的机会,只能被大多数人的低级意识绑架。

庆山给读者呈现出的是一个思想更为深刻、开放的写作者形象,流动的神性时时显现。无论是写作的日常抑或是跑步、交友、做家务等等,都有冷峻清洁的美感溢出字里行间。在和孩子的相处方面,尤其如此。深爱但无丝毫咸稠黏腻。

作为母亲,她亲切地称呼女儿为“小姑娘”,字里行间没有炫耀、没有执着之心。“小姑娘”是完全散养长大的,十二岁却有着成人般的心智,爱画画、爱写作,对一切美好事物有天然的怜悯和感知。庆山把女儿当作朋友,一个独立于她,借由她的身体而来的充满神性的个体。两人会像大多数的母女一样一起睡觉、听歌,吃饭、旅行。年少时与母亲的疏离,在养育女儿的过程中得到弥补。“养育孩子,并非是让她承担、容纳自己的感情,受控制,被倚靠。而是把她照顾、养大,送她远行。”彼此独立,两人内心皆有丰沛的底气。不牵绊、不依赖、不索取,因为“作为女性,尊重自己的身体,运用天性的能量,以爱与责任心去照顾、抚养、培育孩子,让他们健康、善良地成长,获得独立,送他们一程。这是一种圆满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庆山的文字个性明显,不逢迎不谄媚,带有凛冽的洁癖感,这都与禅修密不可分。无论是早年的《莲花》还是近年来的《夏摩山谷》,西藏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存在。生活中,她“深夜读经,读到的是字,但也不仅仅是字。字化开流动、无处不及,发出光与热。不舍得入睡。”与格西交往,亲近善知识,时时省察自心。梦见寺院体验种种幻想,而后开悟,反省、净化内心以及过往的业力痕迹,心如茫茫雪后旷野,临渊而立悲欣交集。

觉知之路任重道远,这莽莽苍苍的人世间,清醒的灵魂珍贵异常。能够用鲜活的文字将这份清醒表达得彻底而又好看的,我想不出除了庆山还能有谁。她说,”好的作品都是内气流动。如同好画好字,看到的也满满都是气。”的确,这些字里行间都在。芸芸众生轮回中各自在业力中的挣扎与苦痛,在她的笔下都归于宁静。感谢她一直都在,真正的慈悲莫过于此。

每一个情与思的潮动都被付以高度警觉的烛照,这就是我们需要庆山的理由。

我是轻烟,专注个人成长,更多好书解读欢迎关注我。文字皆为原创,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