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讲志留纪期间的典型生物。

该文章为视频讲稿,如果想提高视觉体验欢迎收看海民大叔的视频。

留纪霸主-板足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板足鲎目(Eurypterida)通称板足鲎、广翅鲎、海蝎,是一类已灭绝的节肢动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的海蝎不要和寒武纪时的欧巴宾海蝎混淆,欧巴宾海蝎和第一代地球霸主奇虾同属寒武纪时代。欧巴宾海蝎的五颗眼睛是其标志外观。

而板足鲎的身体呈琵琶形,有一双复眼和一对简单单眼小眼睛,头胸部具有六对附肢,第一对为螯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板足鲎诞生于奥陶纪,繁盛于志留纪,灭绝于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是志留纪的“明星动物”,大约生存了2.2亿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奥陶纪大灭绝重创了以直角石为代表的软体动物。直角石就是我们前面说过的直角鹦鹉螺,早期人们以为直角石就是直壳鹦鹉螺,后来发现发现两者又有所差异。我们科普就介绍到这里,有了解详情的大神可以评论区指教一下它们的具体区别。

局限的生活环境让直角石失去了奥陶纪海洋霸主的位置,体型变得越来越小。

与直角石竞争了超一千多万年的板足鲎,迅速登上了食物链顶端的位置,并且快速演化。这倒有些“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的意思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角石的迅速衰落,让板足鲎们捕食不再看别人的脸色。没有了上级的压制,成为新一代霸主。

由于板足鲎的附肢在进化中变得十分粗壮,使得部分物种已经有了在陆地上活动的能力。

化石研究表明其中的一些物种除了原有的鳃以外,已经进化出了第二套鳃,用于呼吸空气中的氧气,从而具备了登上了陆地,进行两栖式生活的条件。

板足鲎曾大量的生活于今天的美国纽约州。1984年,广翅鲎属被选为纽约州官方标本。

蓄势待发的脊椎动物:甲胄鱼&盾皮鱼

我知道屏幕前的观众看古生物节目一般都热衷于找人类祖先,我们最早的祖先也在志留纪慢慢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早的脊椎动物,被认为是在寒武纪的昆明鱼或海口鱼,是地位非常低的一类动物。到了志留纪情形有所好转,鱼类长出了厚厚的盔甲;头部还长出了嘴,

虽然还没有现在鱼类应有的下颌,而被称为无颌鱼类,但在捕食能力上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也有些鱼类在志留纪进化出了可以活动的上下颌,也就是有颌鱼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早的有颌鱼类是一些盾皮鱼类,典型代表为胴甲鱼。

这种有颌鱼类还不足以与当时的海洋霸主板足鲎相抗衡,鱼类真正翻身要到泥盆纪的“鱼类时代”。

维管植物正式登陆

奥陶纪时一些藻类已经在陆地出现,但那些藻类是由于海退被迫留在陆地,并不是长期在陆地生存。志留纪中期维管植物的发现证明植物正式登上了陆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志留纪期间,造山运动带来了大量降水,浅海中生存的绿藻类可以进入这些降水,这些降水又被太阳蒸发掉,这类绿藻被迫反复置身于降水-干燥的环境中。顶囊蕨经过反复蹂躏,逐渐进化出适应干燥环境的结构——维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顶囊蕨迅速地改变着地表环境,氧含量快速上升、二氧化碳含量逐渐下降。这些植物后来进化出了根茎叶,为后面大片森林的出现提供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