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大尺寸的播放器产品开始出现在众多消费者面前,他们的存在介于桌面小型台机和便携播放器之间,力求在合适的体积内带给用户媲美台式机的聆听体验。足够强悍的驱动力、控制力和声音素质是这类产品共同的特点,但也因为庞大的体积,其受众群体也基本都是音乐发烧的小众人群,可以说大尺寸播放器就好像是专门为音乐发烧友量身打造的“神兵利器”,无论多么难驱动的耳机,搭配起来也能游刃有余。

对于我个人而言,大尺寸的播放器产品给我带来的更多价值应该还是在参考性上,某些情况下,受限于播放器本身的驱动力或者是素质表现,耳机自身的真实实力无法准确发挥,从而影响我对于该搭配组合的判断,那么一款有着强劲驱动力和素质的播放器产品,明显在这个时候就可以充当一个理性的「参考者」角色。

这里你会发现,大尺寸的播放器产品在声音方向上可能会与普通的便携播放器有所不同。以往,我们在谈论便携播放器时,会更为重视它的声音风格,讲究合适搭配,不会以着台式机那样的声音来要求播放器,但大尺寸播放器就不一样了。体积的增大意味着内部空间的增大,这使得大尺寸播放器可以设计出比便携播放器更为复杂的电路架构,在声音调校上也会倾向于台式机的风格,讲究中性、均衡,富有参考价值,此时产品注重的可能更多是素质向的表现,而不是风格上的个性,差异化的声音趋向决定了这两种播放器的实际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要与大家分享的正是飞傲前段时间推出的大尺寸旗舰级播放器产品 —— M17,官方甚至将其定义为了「便携台机」,可以看出该产品的开发方向就是朝着桌面台式机去的,将台式机随身携带是怎样的体验?飞傲 M17 可以告诉你。

▎巨无霸的身材里,细节满满

既然都叫「便携台机」了,那尺寸到底有多大呢?根据官方给出的数据,M17 的机身尺寸约为 156.4mm × 88.5mm × 28mm,重量约为 610g。看数据感觉太过抽象,那么直接对比来看,M17 的长宽大致与 iPhone 13 Pro Max 相当,但厚度是它的 3.7 倍,重量是它的 2.6 倍,相当于你将三台 iPhone 13 Pro Max 叠着拿,那么手感基本和拿一台 M17 类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M17 整机的外观设计秉承了飞傲自家的风格,背板和 M11 Plus LTD 相近,均为类钻石切割纹理,蜂巢造型的按键也得以延续,左右两侧还有专门散热的网孔,开机后内有 RGB 灯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机身顶部和底部,M17 基本把你需要的接口都放了上去。顶部不仅配有 3.5mm 单端、2.5mm 平衡端和 4.4mm 平衡端,还有 6.35mm 单端接口,其中 4.4mm 和 3.5mm 规格接口支持线路输出。至于机身底部配有一个 USB3.0 规格的接口和一个 USB2.0 规格的接口,前者用于传输数据和快充,后者用于外接解码器或移动硬盘,另外还有标准 RCA 同轴接口(支持输入输出)和 TF 卡槽,最值得一提的是,M17 居然还标配了一个 DC 电源接口,关于这个接口存在的原因我们下面介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造型上来说,M17 采用了高度对称的设计,机身底部为了对称 TF 卡槽甚至还刻了相同大小的「DUAL ES9038PRO」,可以说在细节上的处理颇为到位。不仅如此,为了防止接口过多而造成的积尘,M17 还特别为不常用的接口准备了金属防尘塞,这使得虽然 M17 的接口众多,但机身的一体性却很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单看机身,M17 给我的感觉就是一台很有「反派」面孔的机器,机甲的设计元素和硕大的机身外壳看起来颇有侵略感,虽然外壳线条凌厉,但好在其标配了一个棕色的真皮皮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手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去 M17 本身外,飞傲还为其额外标配了一个带风扇的散热支架,你可以将 M17 放置在上面,打开风扇,增强机器散热,接上 DC 电源,从而达到更强的性能模式,这也便是 M17 的隐藏功能 —— 超级大耳模式。该模式是继「低增益」、「中增益」、「高增益」和「大耳模式」外的满血模式, 开启后 M17 的实力得以全面解放,在负载为 32Ω ,THD+N<1% 的情况下,输出功率 ≥ 3W,即便是负载为 300Ω ,THD+N<1% 的情况下,输出功率也可以实现 ≥ 500mW,可以说是十足的驱动力怪兽。单看数据,很多难驱动的大耳也可以在 M17 的驱动下得以展现光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论是看数据还是看外观,M17 的诞生我总觉得是飞傲的技术团队想搞点大事情,毕竟它太过于「怪兽级」了,硬核的设计思路围绕着整台设备,它正处于便携播放器和台式机的临界点,探索着另一种可能。以往我们总是认为在便携播放器上追求台式机般的驱动力纯属找虐,但飞傲用 M17 证明了自己的开发实力,很明显,这就是一款「秀肌肉」的产品,同时也是一款与目前飞傲播放器声音有着较大差别的产品。

▎强悍的驱动力,中正的声音底

之所以说 M17 与目前飞傲播放器的声音有着较大差别,主要是因为在音色的走向上 M17 并没有传承类似 M15 或是 M11 那样的温润风格,反倒是更加强调素质感和解析力,整体声音的线条感更为明显,听感也更加大气,在我看来,与其说 M17 与 M15 之间声音风格有着较大变化,倒不如说 M17 的声音又回到了当初飞傲 X7 的风格。

这样的变化一方面是出于机型本身定位的关系,另一方面也是因为 DAC 芯片架构的调整,M17 搭载了两枚 ESS 家的旗舰级 DAC 芯片 ES9038PRO,其作为一枚八通道的 DAC 芯片,在 M17 上仅去处理其中一个声道,此外 M17 还采用了 THX AAA-788+ 升级版耳放,输出功率可以高达 3000mW / 声道,正是凭借着这样「台机级别」的硬件配置,M17 才足以被称之为「便携台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整机的声音表现而言,M17 的声音素质相当出色,虽说我并不是什么「唯芯论者」,但 ESS 和 AKM 家的 DAC 芯片在音色的差异上还是有着比较大的区别,ESS 家的 DAC 声音风格更为细腻、均衡,声场表现更好,对于大动态的表达和细节层次上的呈现会更有优势,而 M17 正是在这些层面有着优异的表现,宽阔的声场、丰富的声音细节、精准的声音定位和出色的动态呈现,显然,M17 的声音是有力量感、素质感和饱满度的,这种听感宛如你真的在聆听一款台式设备,如此比较下来,M17 的体积似乎又显得「紧凑」起来。

若是持有 M17 驱动普通耳塞,那么开到「中增益模式」已经绰绰有余,比方说飞傲自家的 FD7,这款纯铍动圈耳塞有着一定的潜力,建议搭配驱动力充沛的前端,但 M17 的「中增益模式」已经足以填饱它的肚子,如果你开到「高增益模式」,FD7 的声音则会显得更加大气,空间感的塑造也会略有提升,可以看出 M17 不只是单纯在提升驱动力,其对于声音的控制力也是有所把握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能够更好地探究 M17 的声音潜力,我也是特意挑选了一些旗舰耳塞和大耳进行搭配试听,其中包括了 Final 的 D8000 Pro、B1、A8000,还有 Noble Audio 的 Sultan,可以说这些都是相当出色的耳机产品了,并且其中不乏难驱动的型号,M17 能够将其驾驭得打个问号。

先说说搭配耳塞。无论是 Sultan 这样的一圈四铁两静电的混合配置,还是 A8000 这样的纯铍动圈单元,甚至是 B1 这样的看似一圈一铁人畜无害,实际上特别吃推力的塞子,它们对于前端的需求都有着不小的标准,不仅需要一定的驱动力,而且还需要一定的控制力,不然声音很容易走样,身为旗舰耳塞的它们,在搭配组合上往往需要玩家投入更多的心思与成本。且先不论搭配声音合适与否,单说声音效果,在 M17 「高增益模式」的驱动下,Sultan、A8000 和 B1 都呈现了应有的声音素质,Sultan 优质的中低频、A8000 华丽的中高频、B1 温润饱满的韵味都颇为让我满意,从声音搭配上我个人会更为喜好 M17 与 Sultan 的组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Noble Audio 的这条旗舰级耳塞 Sultan 在声音风格偏向流行味多一些,整体声音趋向于中下盘,在低频和中频质感上有着较强的表达,它也正是需要一款音色均衡中正,强调声音细腻和解析力的前端,而 M17 正好符合。M17 + Sultan 的搭配在我看来恰如其分,M17 干净通透的声音底子加强了整体声音的质感,Sultan 自身优质的人声表达给予了听者一个纯净、丰富、鲜活且富有质感的聆听享受,恰好的低频营造出不错的氛围感,高频的亮度和解析也颇为到位,这样的一套组合听几首流行人声完全称得上「享受」二字,在初次聆听这套组合时,我便动情地在朋友圈写下「有钱真好」的感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毫无疑问,拿 M17 驱动耳塞产品是不在话下的,单纯就是声音搭不搭的问题,那么当 M17 遇上 D8000 Pro 这样挑搭配的大耳又会有怎样的化学反应呢?不用慌,先把电源插上,开启 M17 隐藏的「超级大耳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比起「大耳模式」,「超级大耳模式」下的 M17 能够带来更为充沛的声音能量感,你能够明显感觉到声音的力度和动态有所提升。其实如果单看数据,M17 是具备驱动 D8000 Pro 的能力的,但声学是个复杂学科,单看数据并不代表什么,实际听感才是重要的一环。老实说,M17 驱动下的 D8000 Pro 是超过我个人的预期的,宽阔的声场、优质的解析力和出色的动态表现都可圈可点,如果不是听一些过于刺激的曲目,M17 搭配 D8000 Pro 这样的组合还是可以一试。不过在 M17 的驱动下 D8000 Pro 的高频线条不够柔和,偏硬且稍显刺激,这也是我最终得到 M17 虽然可以驱动 D8000 Pro,但并没有真正推好这样的结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了,D8000 Pro 这样需要系统搭配的旗舰级大耳,单靠一台便携设备就想驾驭难免有些难为人,在我看来,M17 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它在有限的体积内装入了可以超过自身体积的声音能量,使得一台便携设备也具备了和台式系统相近的驱动能力,极大地扩展了便携设备的可玩性和搭配可能,这才是 M17 最大的价值。

▎你真的需要一台便携台机吗?

M17 的官方售价为 11999 元,老实讲这价格并不高,况且作为一款搭载了 Android 系统的便携台机设备,其易用性我想不必多言,装上 Apple Music 这样的流媒体平台后,无损音源什么的基本无需担心,但 M17 的真正受众是哪些人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你希望通过一台设备来解决你的大部分听音需求,那么 M17 应该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虽说体积厚重,但若外出携带背包,那么 M17 也并不是一台无法携带出门的机器,况且位于家中,M17 能够带来不同于普通播放器的强悍驱动力,对于耳机的兼容性会更高,你对于听音搭配的选择范围也会更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可以将 M17 看作是一款为了满足极致需求的播放器产品,也可以看做是一款为了满足外出携带的台式设备,无论是哪种定位,M17 所带来的声音体验都是多样且丰富的,它就是一款为了满足小众群体的多样需求而诞生的产品,它不一定适合所有人,但却拥有着最为全面的音乐体验。

这就是飞傲 M17,一款便携台机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