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龙娟梅(桂林民师83-7班)

(此文写于1985年)

晚上,我久久不能入睡,窗外一束银灰色的光,洒在我的床头;透过玻璃窗,就会看见那发光者——路灯。它紧紧地依偎着那冰凉的水泥柱。路灯,在黑暗的夜里少不了它,没有它,夜就会变得更黑暗,冷清。

它没有霓虹灯那么绚丽,但在大街上,它像霓虹灯一样装扮着大街,使夜街变得热闹、繁华。

我很喜欢路灯和霓虹灯交织在一起的绚丽色彩,但我更喜欢小巷中的路灯,它忍耐着寂寞、孤独;在万籁俱寂的夜中,它忠于职守,默默地做着自己能做的一切,没有怨言,没有叹息,它照亮了人们脚下的路,护送着一个个行人通过这狭长的小巷,于是,它得到安慰,感到满足。

“妈妈,你最喜欢什么”?在一个偏僻的山区学校,我问当老师的妈妈。

“路灯”,妈妈脱口而出。

那时,我不懂什么叫路灯。直到后来考进了桂林民师,到了城里,我才真正见到了路灯。

我常在路灯下徘徊、思索。我常想起妈妈,妈妈是爱我的,但她更爱她的学生。她一天在她的学生中间打转转,很少回家照顾我们,于是,我埋怨妈妈,妈妈却笑了,说,“当老师的不能光顾自己的孩子。”后来,妈妈有病,上级让她调到城里工作,她却落泪了,坚决不肯走,说离开这些山区的小孩,她会病得更重的。

如今,我终于明白,妈妈为什么最爱路灯。

我爱妈妈,我也爱路灯,我看见路灯就会想起妈妈,妈妈太像路灯了。

不,像路灯的何止妈妈?

所有教过我的老师,不,还有所有没教过我的老师,特别是那些工作在边远山区的老师,他们都像路灯。他们在交通不便、文化落后的乡村工作,在设备简陋的乡村小学,教着那些从来不曾见过彩色画页课本的学生:他们从来不哀怨,不叹息;他们放着光,默默地放着光。当他们的学生毕业后上了中学、大学,他们激动,他们感到满足和幸福,特别是当他们的学生毕业后,从事于山区社会主义建设,他们更感到满足和幸福。于是,他们又紧紧拿着粉笔重新从“一”教起。日复日,年复年,他们在那几平方米的讲台默默地耕耘,把知识的种子点播在一片片荒芜的处女地上……。

我喜欢绚丽的路灯,但我更喜欢偏僻的小巷里的路灯。

我爱妈妈,我爱老师,我更爱乡村的老师。

(本文来源:《广西桂林民族师范建校五十周年纪念专刊(1935-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