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用手机玩棋牌游戏的王奶奶,最近一段时间遇到了一件让她很生气的事情,每当她玩游戏正开心的时候,手机就会跳出人脸识别功能,要她“刷脸”认证。

“我都退休了,为什么还要我学这些?”在遭遇了几次这样的事情后,王奶奶终于忍不住,拿起电话向游戏公司进行投诉。

原来,王奶奶喜欢玩棋牌游戏,而恰好她玩游戏的时候又是放学时间。于是,王奶奶被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系统识别到,自动跳出人脸识别,请她“刷脸”认证。由于操作不熟练,王奶奶每天玩游戏放松的事情,就变得“复杂”越来。

像王奶奶之样被迫成为健康防沉迷系统的“受害者”的人有不少。

曾经有人加过一个微信群,名叫“健康系统受害群”,都是因为各种各样原因审核不过人脸识别的。他们认为自己买号的行为是正确合法的,认为腾讯的系统在苛待玩家。也有成年人打电话投诉,我只是玩个游戏,为什么需要人脸识别?

对于人脸识别带来的误伤,成长守护平台的团队有一些难处无法明说。腾讯成长守护平台担任技术工程师Iron说,每次更新健康系统,总是会击中一些成年玩家,他们可能是买过不正规的账号,也可能是有过疑似未成年人的行为。

成长守护平台的社交平台下面,总有人骂骂咧咧,怎么回事,又变严格了?技术团队不能第一时间告诉成年人,那些黑产或代过团队总是盯着技术更新,如果将升级策略和时间点公开,相当于把自己的防御战术告诉了对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在2018年年中,腾讯就已经开始自主探索人脸识别技术。

在那之前,成长守护平台做过很多次努力,但仅凭公安实名库并没有办法完全解决冒用身份的问题。还是有很多孩子冒用家长身份证,或从外部购入身份信息,来绕过健康系统。为了彻底解决冒用身份的状况,也为了提升识别疑似未成年人的精准度,经过几个月持续调研, 2次小规模测试,最终,系统上线了人脸识别的验证功能。

但这并非一劳永逸。技术团队发现,孩子们总会找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帮忙进行人脸识别,还有第三方黑产公司盗取其他成人身份证进行人脸代过,这样的案例层出不穷。甚至,学校门口小卖部老板的人脸,都成为孩子们争抢的资源。

为了能够快速并准确地找到隐藏在成年人身份信息背后的孩子们,成长守护平台的技术团队建立了一个“疑似未成年人行为”池,这也是第一次在游戏行业使用到这项技术。

腾讯成长守护平台有多努力?截至2021年10月,腾讯游戏平均每天有692万个账号在登录环节、1.5万个账号在支付环节触发人脸识别。除了覆盖率提升以外,腾讯游戏还在830新规后增加了人脸识别的频率。

“我们大部分其实不是跟孩子做对抗,其实是跟灰黑产做对抗。”Iron说,为了防止那些制作出来的“人脸”,他们精确到脸部与脖颈之间皮肤的色调均匀度,眼睛无法识别的,用机器去识别。

如果这些疑似未成年人的账号没有及时通过验证,都将被踢下线。

腾讯没有对外公布过人脸识别的成本,但有媒体对此进行了估算:按照腾讯云单次人脸识别最低0.68元价格计算,每天700万次人脸识别相当于476万元成本,一年支出17.34亿元。即便按照阿里云超级大客户每次0.12元的成本计算,一年的成本也有3亿元。

对于一些玩家的不理解,工作人员只能苦笑:需要在玩家体验和守护孩子之间取得平衡。

幸好,越来越多的人理解游戏防沉迷系统的重要性。在防沉迷相关举措得到强化后,公众对于相关话题的关注度快速提升,社交平台、短视频平台与防沉迷相关的内容也得到了全体网民的广泛关注,微信指数、百度指数等反映网络关注度的数据提升数倍以上,话题关注度的提升也有助于帮助更多参与方了解相关环节。

尤其是对于未成年人保护而言,效果也是很明显的,腾讯第三季度财报显示,今年9月,腾讯国内未成年人游戏流水占比下降至 1.1%,去年同期为4.8%;未成年人游戏时长占比下降至0.7%,去年同期为6.4%。

同时,通过人脸识别技术,今年10月,有71%的疑似未成年人账号在登录环节被纳入防沉迷监管,77%在支付环节被拦截充值行为。

11月5日,伽马数据发布了《中国游戏产业未成年人保护进展报告》,其中提到,近年来已有七成以上家长了解游戏产品强化了实名认证环节,这也将有助于家长妥善保管个人的身份信息,进而强化防沉迷的效果。

伽马数据调研中还显示,85.8%的未成年用户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曾被防沉迷限制。

据伽马数据预估,2021年未成年人流水占比将低于4%,随着防沉迷措施的进一步落实,未来这一比例还将持续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