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据台湾故宫博物院史料记载,1840年英国向清政府提出割让沿海岛屿,平潭岛和香港都曾被考虑过。当时慈禧太后认为平潭岛面积大(约3.5个港岛),战略地位特殊,离富饶的江浙及北方政治中心太近,权衡后,下懿旨“留平潭、割香港”。据说,英国至今留有完整的平潭岛测量记录和详细地图,地图甚至精确到1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麒麟踏波

丧权辱国的土地割让是那段不堪历史的一部分,如今,我们国力日隆,香港、澳门已回归多年,政经平和。有网友看到如今的深港澳的繁华富足,于是乎开玩笑地说,假如当初割让的是平潭,而不是香港,那结果又会如何呢?并浮想联翩……。

对平潭来讲,庆幸也好,感慨也罢,历史就是历史,不存在着假如之说,平潭一直有着自己的发展轨迹,并述说着千百年来的沧桑过往,显示着它不一般的神奇存在。

平潭,我国东南沿海一孤岛,面积267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五大岛,它东临台湾海峡,西隔海坛海峡与福清市为邻,南近莆田市。平潭岛地处大陆海岸线中段,扼守台湾海峡和闽江口的咽喉,不仅是东北亚和东南亚两个经济板块的连接点,还是环海峡经济走廊和海峡两岸经济圈的中心岛屿,南北海运航线就从它的近海通过,是海上商品集散、停靠、转运的枢纽,自古以来皆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造成平潭历来发展缓慢,民生困顿;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历史的车轮来到了21世纪,这是伟大中国的时代,原偏安一隅的平潭,得到了历史的垂青,被赋予了时代的重任,辉煌的征程已经开启,崭新的篇章正在书就。

01 不平凡的历史

浩瀚的台湾海峡洋面上,紧挨着大陆有一大岛,状似坛子,因此先人称之为“海坛岛”,又一说是岛上遍布如坛巨石而得名;打开中地图看看该岛,其形更神似碧海清波中,一头麒麟神兽在踏浪而行,因此也叫“麒麟岛”,至于后来怎么又通称为“平潭岛”,据民国《平潭县志》给出了解释:“而考平潭所由得名之故,因中有一石,平如坛,俗呼巨石为磹,后遂作潭。

不管“海坛岛”、“平潭岛”,还是“麒麟岛”,都是因形而名,名称不过是一种符号罢了,而能让这个符号生动起来的,一定是发生在它背后的人和事。

因为是孤悬的海岛,所以决定了岛上的经济、百姓的生活,从来就与航运、交通密不可分。本文就从这方面梳理平潭千百年来的发展脉络和轨迹,揭示平潭岛的重大的历史意义。

根据对平潭平原南垄壳丘头新石器遗址的考证得知,7000多年前,平潭岛上就有人类在活动了,不知几乎接近原始人的他们,当时是如何渡海前来的,也不知同时期的台湾岛上的人类是否和他们是一拨的,也许有可能是,毕竟平潭是大陆离台湾最近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久远了的无记载平潭历史有待考古学家、历史学家慢慢研究、考证。有理由相信古代闽台的紧密联系肯定少不了平潭这一环。

平潭有史记载的船渡,可追溯至唐朝。平潭是作为当时的牧马地,一些地势平缓的澳口就成为运输马匹出入、传送给养物品要处,渐渐有了码头、街市模样。平潭最早码头,就是苏澳钟门下澳底,其对岸便是福清的海口和长乐松下。

到了宋代,随着造船技术的提高,海内外的贸易及人员往来有了很大发展,史载:“小练山,南北航路所必经,商舶多会于此,人称小杨州”。这里的“小练山”就是如今位于平潭、福清之间洋面上的小练岛。

2005年8月,轰动全国的“碗礁1号”古沉船发现地,就在小练岛附近的航线上,那次考古在该海域发现多艘宋、元、明代的运瓷古沉船,揭秘了该古航道的繁忙,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航线。

为加强船舶管理和海上巡查,宋朝廷在福清海口设立了巡检司。那时,平潭岛附近各处沿海多匪患,官府就在岛上长期驻兵,用以打击海匪。平潭平原至今还有当时军用山道遗迹,两条军道长约9公里,路面用宽2.5米的石块铺砌;“军路底”村即因此而得名,可见当时驻军规模不小。

宋嘉佑四年( 1059 年),福州知府蔡襄将原设在福清海口的巡检司移往平潭苏奥钟门,以便更好地发挥其管理、巡检职能。这也促进了平潭经济的发展,移居到岛上的人口也慢慢多起来。平潭潭城港成了较大的商贸集镇,它和大陆的古镇莆田涵江,福清海口,长乐松下,贸易往来密切,甚是热闹繁华。

元末明初,平潭岛人口已达八万四千余人,村居百余处,房屋数千座,牛马羊猪也不少。岛上居民躬耕劳作,临海捕捞。日起而出,日落而息,一派祥和。

但好景不长,倭寇勾结内地不法商人,扰袭东南沿海一带,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海岛平潭受害尤甚。于是,明太祖朱元璋下令禁海,“禁造两桅海船,寸板不能下海”。

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更是下诏勒令岛民内迁,三日为限,后者死。结果,人们找不到足够的船只过渡,只好以门板为筏,遇风覆殁,死亡惨重,这是平潭渡海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灾难。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朝廷派戚继光率军进入福建追剿倭寇,三年内大小战役几十场,依靠义乌兵的勇猛善战,戚继光采用鸳鸯阵法,连战连捷,基本扫清了福建境内的倭寇。

平潭人民得到了休养生息,海上运输逐渐恢复、发展起来,平潭潭城海港至福清海口有了常规的客货运输线;固定渡船两艘,一曰南门渡,一曰里美渡,为福清本地的南门、里美人出资购置。

清军入关后,南明都督周鹤芝,三度驻兵平潭,建立反清复明武装基地,平潭与内陆交通再次中断。武装双方都视平潭为必争之地。康熙十九年(1680)农历二月初四,平潭海面上,清军与抗清的郑经部队,各以3万多兵力,展开激战,郑经指挥失当,亡3000余人,败退闽南。

清军占据平潭后,入驻重兵,为1683 年收复台湾的战争取得地理上的优势。平潭遂成为清代的军事重镇,长期驻兵,人称“2400兵”,分左、中、右营,与澎湖驻军三年一调防,清朝此戍兵制度在平潭实行了200余年。

清军收复台湾后,平潭恢复了与内陆的交通,明代内迁的平潭人也大多数举家举族迁回平潭;那时,除潭城港至福清海口的渡船外,还开辟了观音澳至台湾的航线。

清朝康熙四十六年( 1707 年),朝廷又严管海运,平潭的航运几乎停顿。雍正五年( 1727 年),海禁解除。自此,平潭海运又再次开始复苏、发展,渡口剧增,航线扩充、扩远。

渡船往来从原先仅和对岸福清、莆田扩展至省内的泉州、厦门、福安等地,后再延长到广东、浙江一带港口,平潭和福清间的海坛水道成为了南北运输的黄金水道。和台湾的航运、人员往来(当时属福建省)也十分频繁,平潭观音澳成为对台贸易的主要港口之一,观音澳因此有“小台湾”之称。。

正是由于平潭岛的重要地理位置,北上可达江浙直至京津,下可抵广东、东南亚,实为政治、军事、经济的要冲之地,故有本文开头的“英国企图割让平潭岛”一说。

02 牛山岛灯塔

同治十二年(1873),为加强台湾海峡航线安全,“万国公会”在平潭岛东南约7海里处的一座无人居住岛屿,修建了牛山岛导航灯塔。历史上,牛山岛灯塔因其建筑宏伟壮丽而闻名,采用人工石基,铸铁塔身,形圆色黑,设备齐全,灯光射程达23海里,史称中国沿海第三大灯塔。进出兴化湾海峡的船舶经常需要依靠它进行定位、导航和转向,也是船舶进出兴化湾水道和海坛海峡的重要航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牛山岛灯塔

抗战爆发后的1937年,平潭沦陷,各种船只不是被征用,就是被毁损,平潭与内陆交通彻底断绝,一时间成了座真正的孤岛。

不甘坐以待毙的平潭人民奋起反击,1939年7月至1941年9月,在两年多时间中,为了夺取海上交通要塞平潭,余吓楻、郑德民等匪伪,与日寇联手,六次攻占平潭。县长罗仲若率队苦战,配合国民党军队,又六度收复平潭,控制了该海上交通要衢,为东南沿海抗战的最终胜利,做出了贡献。

1942年6月,为抑制日军经台湾海峡的运输线,牛山岛灯塔被迫炸毁。1945年4月1日,美军潜艇设伏在平潭牛山岛以东的航道上,击沉日本“阿波丸”运输舰,致使2000余人丧生。据传,我国最最珍贵的“北京人头盖骨”就在该船上。由此可见平潭岛在军事上的重要性。关于“阿波丸”号的故事将在随后的文章讲述。欢迎阅览。

解放后,牛山岛灯塔几经修复建设。1987年10月20日19时30分,复建的牛山灯塔重新发光,射程44.5公里,成为我国东南沿海最大的导航灯塔,对台海北段交通安全起重大作用。

1945 年 8 月,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备受战祸摧残的平潭航运开始复苏。那时平潭对外主要运输有三条:一是平潭至福清海口;二是平潭至福州,老人们说,那时平潭到福州来回最快需要5天,出门办事,不能对亲人说准确的归期,因天气潮水变幻莫测,渡船能否开出只能靠天意;三是平潭至台湾,以货运为主。大批以粮食、生活必需品为主的物资,运进了惨遭日军浩劫几十年的台湾,极大缓解了其物资奇缺的困境。

1949年,国民党败溃。李天霞率73军残部,欲扼守平潭;并在岛上测绘、打桩,准备修建机场。由于我解放军进兵迅速,第73军只得弃守逃台。9月16日,平潭解放。

然而,沉浸在解放欢乐海洋中的平潭人,没过多少天,就被一则重大海难消息击懵了。

1949 年 9 月 29 日,一艘木帆船从福清海口运载 32 名旅客回平潭,船至竹屿口附近,眼看家乡就在眼前,却遇风浪沉没,31 人生遇难,仅一人生还。盼解放,想亲人,望团聚,没想到结果却是一场灾难突至。

03 轮渡

新中国的平潭县政府迅速成立平海交通所,接管了平潭—海口交通航线。交通所拥有客船 4 艘,负担客运和剿匪两大任务。渡口成为平潭军需民食的供应线,也是平潭民生的大动脉。交通船往返均由解放军护航。

1951 年前,平海交通所改为国营,在海口成立分所, 1954 年福州港务局平潭港务站接管平海交通所, 先后以“航海号”、“新福利号”、新造的“永平号”客轮担负平海客运。

解放初期,国民党残余势力不甘心失败,常有骚扰、袭击事件发生,还多次派飞机轰炸福州和沿海航线,因此平潭客运船上都配备有双管高射机枪,轻机枪,卡宾枪,驳壳枪等护船武器。

随着客货增多,平海轮渡出现码头小、船只少、速度慢、停泊时间长等不适应人民生活和生产建设的种种问题,于是想到了利用娘宫军用码头分流部分轮渡压力。

娘宫军用码头是平潭驻军在1950年初,利用澳口建的简易码头,专运军需给养;1956 年扩建为军用码头,专供登陆艇使用,渡运军用车辆,以增强海防前线平潭的备战、应战能力。

1956年9月,平潭县城至娘宫干线公路修成通车,进出岛车辆由部队登陆艇代为渡运至对岸,平均每天渡运 16辆次左右。

1957年 10月,福州至福清龙高(龙田、高山)一带的公路修通 , 平潭正式开通平潭娘宫至福清北坑的轮渡客运线,极大方便了当时人们的进出岛。

在解放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平潭都是两岸军事对峙的前沿阵地。

1962年6月下旬,蒋介石实施“国光”计划,企图反攻大陆,平潭是其最有可能进攻的“跳板”、要夺取目标之一。我军先拟撤离平潭,形成口袋阵地以诱歼敌军,同时平潭岛上的三分之一的民众也疏散到福清、莆田等地,来应对有可能发生的激烈战斗;但几天后,驻军即又将大炮拉回,总参决定必须固守平潭,认为岛县军事位置重要,不能轻易放弃。

后来,蒋介台反攻大陆的预谋泡汤,但可以看出,军事对峙的海峡两岸,都十分重视平潭这个海岛。从祖国统一大业的军事角度看,平潭无疑是收复台湾的最前沿重地。

由于北坑渡口在北向 ,冬季风浪大,渡船往往需顶风行驶 ,旅客晕船十分普遍,而且有翻船危险。1962年11月24日,驻军干部家属由北坑乘部队渡船至娘宫,中途遇强风翻船,死亡了29 人,国人震惊。

1963年1月,福建省支前办决定建设北坑南边的小山东码头,将娘宫至北坑客运航线,改为由娘宫至小山东码头,以减少轮渡风险。1964年1月1日 ,娘宫至小山东码头航线正式营运通航。

从1964年至1979年的13 年间 , 平潭汽车站至福州、福清、莆田的旅客,由平潭汽车站乘车至娘宫码头下车,乘渡船至福清小山东码头上岸,找到或等到福州、福清、莆田下来的班车,往往得耗时三四个小时,加上陆路车程 ,平潭去福州、莆田的旅客单程都要花一整天的时间。

由于该轮渡航线短,耗时少,加之从小山东码头上岸后,去福清、福州、莆田等地的交通相对方便,遂成为平潭人出岛的最主要通道;直至2010年跨海大桥建成,这里一直是平潭唯一的公路运输进出岛通道,所以,娘宫—小山东间的轮渡成为几代平潭人最难忘的记忆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山东渡口

为加强渡口管理,1973 年福建省交通厅决定在娘宫、小山东渡口成立轮渡所,1976 年两码头轮渡所成立,最初只有两艘渡轮。日均渡运小型车辆不过百台,旅客约300多万人次。

随后的10年,轮渡客运量缓慢增长,渡轮淘汰、更新多回,尚能应付,当然还有其他的小型渡口也在运营着。

改革开放后,海峡两岸关系有所缓和,1978年后,平潭东澳港、南中港先后被辟为台轮停泊点。八十年代全国人大发表《告台湾同胞》后,两岸贸易活动再次进入活跃期。平潭先后开辟了观音澳、东甲岛、南海岛及白青地区等对台贸易点。平潭对台的小额贸易和渔工劳务输出有了较大发展。同时,也伴随着走私和偷渡现象。

到80年代后期,随着经济发展,进出岛人员数量逐年快速增长,运力日益紧张。1989年,娘宫渡口日均运送旅客达2000 多人次,同时开始有部分小客车可带客从轮渡艇过渡。

1990 年 4 月,为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政府改造娘宫、小山东渡口码头 ,并扩建防护堤和挡风墙,码头加大加宽。

1992 年 新年起,新造两艘滚装大型轮渡正式投入营运,每艘一次能装载大型客货车8辆,平潭进出岛人车分渡的历史彻底结束,运载能力大幅提升。

1995 年月 1 日起 , 娘宫渡口实行全天候渡运,年渡运车辆达 13.8万辆以上,旅客上百万。渡口又日渐拥挤起来,排队等轮渡成家常便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轮渡中

进入新世纪后,岛上人员对外交往日益频繁,私家车猛增,2007 年后, 年运量超过百万辆。特别是在节假日,排出的等候队伍长达5-6公里,娘宫渡口已不堪重负,

平潭岛对外公路运输的惟一通道:娘宫至福清小山东的车轮渡,再接省道大真线与福厦公路连线,通行能力已趋饱和状态。娘宫港受航道、场地限制,难以开辟新码头渡口,若改它处建渡口,还须建渡口连接道路等设施,汽车要绕行,因此无法根本解决平潭的交通落后状况。

虽说娘宫—小山东俩渡口的航线才3.5公里,但海上风浪大,潮汐、台风、雾天这些自然气候现象 , 也一直影响平潭轮渡的安全和正常运营;大小海难不断;恶劣天气下不得不停航,等候轮渡时间越变越长,岛内百姓是倍受其困,偶有事急或突发病变之危,只能望洋哀叹干着急,但又能有什么办法呢!谁让自己生于斯,长于斯呢。

就是这一湾不大的海峡严重制约了平潭经济、社会的发展。资金、人才不但不愿进来,岛内的人还纷纷外流至福州、福清、厦门等地。据统计,平潭全县生产总值1949年为1506万元,1978年才到4228万元,2007年也才52.56亿元,同期全县人口分别为9.96万、26.31万、38.07万人。县域经济总量常年排福州各区县末位,当然也跟它长期是海防前线,不敢大举投资有一定关系。

04 曲折建桥路

老百姓急、怨,当地政府更急、更想解决这千年来的交通制约问题,于是跨海建桥成了大家的热切企盼和统一认识。

平潭人建造跨海大桥的努力一直没有停止过,但命运多舛,一路曲折。

1991年,平潭县就开始规划在娘宫和小山东航线附近建设跨海大桥。

但建桥,对当时的平潭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要知道,在1990年,平潭经济总量位居福州市倒数第二,全年财政收入仅1500万元,连“吃饭”都保不住,是国家级贫困县,修建跨海大桥,少则几亿,多则十来亿,钱在哪里?路在何方?

还有囿于当时国家财政收支状况,有关部门认为平潭大桥进入“国家建设项目”的条件尚未成熟,若要建桥,资金得平潭自己解决。

平潭人没有被困难吓倒,决定借改革开放之力,通过平潭在外侨胞帮助、召开项目推介会等多种形式,宣传平潭近台优势和发展海岛旅游业的巨大潜力,并推出“以地换桥”的模式,吸引外资合作。

1992年4月,香港亚洲集敏集团意向投资平潭大桥项目。10月,平潭借建县百年之际,成立大桥筹建委员会,邀请相关院校及科研单位进行海底地质勘测和可行性研究等多项前期工作。

经过八个多月几十次的沟通、洽谈、协调,平潭和香港集敏集团双方,终于1993年2月在平潭举行合作意向书签订仪式。签约那天,平潭城关万人空巷,干部群众欢欣鼓舞,涌上街头,夹道欢迎集敏集团签约代表。然而合作意向书签订不久,集敏集团由于种种原因提出终止投资合约。

但建桥大事不能因此而停下来,还得继续推进。

1994年,平潭海峡大桥外资项目的省内立项工作完成。同年12月,通过全国性招标,选中设计单位。

1995年6月,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成,平潭县和香港怡华公司签订建桥合同。然而,由于当时该项目只获得了省级立项,所需资金缺乏保障,且考虑到当时平潭进出岛的车流量不大,投资在短期内无法回收,风险较大,因而怡华公司也毁约,致使合作“无疾而终”。其实更主要的原因是考虑到当时海峡两岸的关系紧张,觉得前景不明。这不,次年在平潭岛就举行了非同小可的军事大演习。

1995年,李登辉在美国抛出“两国论”,引发台海危机。1996年3月,为震慑台独势力,解放军在平潭岛举行了一场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三军演练,129位将军登临老虎山顶观演(此山以后改称将军山)。平潭再度成为两岸乃至世界瞩目的焦点。当时有传言称,这次演习,将攻占台湾所管辖下的小岛屿,事后证实为虚惊一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8年,福建省采取内资、外资合作的办法,将平潭海峡大桥作为重点招商项目与法国GTM集团达成合作意向。但是,法国GTM集团在多次考察后,对平潭海峡大桥的车流量及平潭经济发展前景没有太大信心,最后也选择了退出。然后建桥大事一拖就又拖了7年。

2005年10月,39万平潭人梦寐以求的平潭海峡大桥项目经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这标志着该项目筹备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工程筹建工作拉开序幕。得知大桥获国家立项消息的平潭民众,喜悦之情瞬时达到高潮,整晚自发燃放烟花炮竹以示庆贺,整个平潭岛处于欢乐的海洋中。

通过立项只是万里长征走完第一步。那时我国造此类的跨海大桥在技术上已完全没有障碍,有关方面吸取了早期欲借力外资、后期内外合资修建均未果的教训,采取由政府出资和银行贷款相结合的模式。

2007 年 11 月 30 日 ,平潭海峡大桥开工建设。大桥总投资11.3亿元,工期三年半,起点位于福清市小山东,跨越海坛海峡,经北青屿,终点至平潭的娘宫;建成后的平潭海峡大桥路线总长4975.92米,其中,桥梁总长3510米,为双向四车道建筑标准,全线采用二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时速80公里,桥面和接线公路宽度同为17米,通航净空高度不小于38米,采用双孔单向通航,可通航5000吨级海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平潭海峡大桥

平潭海峡大桥的施工单位是中交二航局四公司,他们建造过当时世界上最长的杭州湾跨海大桥(36公里)。与杭州湾大桥的宏伟比起来,平潭海峡大桥只有4000多米长,且桥体设计比较简单,对建设者来说应该是小菜一碟了,然而他们发现其实建这桥并非易事,难度之大是始料未及的。

平潭海峡大桥的施工中有两个难点,一个是这里的地质构造十分复杂,岩石层硬度很高,而且打桩的时候,时常碰到孤石。另外一个呢,就是要接受大风的挑战,施工当中,一年要经历两个风期,一个是6—9的月台风期,一个是紧跟其后历时三个月左右的季风期。

面对各种困难,施工单位发挥能干、苦干、巧干的建设精神,大桥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05 天上掉馅饼

接下来,岛县平潭好事不断,接连被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砸中。

2009年7月,福建省决定设立福州(平潭)综合实验区,目标是把平潭建设成为探索两岸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区和海西科学发展的先行区。有了这个定位,很显然,正在建设中的四车道跨海大桥将无法满足平潭大开放、大开发的未来通行需求。

因此福建省决定修建渔平高速公路延伸线,即渔溪至平潭高速公路,它是平潭综合实验区经福清连接到沈海高速公路的主通道,全长41公里,总投资45.75亿元,它将彻底打通平潭的交通瓶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座跨海大桥的平潭

2010年9月,平潭的第二座跨海大桥开始新建。它位于原平潭海峡大桥南侧,也称平潭海峡大桥复桥,两座桥梁被形象地称为“姊妹桥”。其起点位于福清市东瀚镇赤表村的渔平高速公路东瀚互通,跨越海坛海峡,终至娘宫村,路线全长6.001公里,其中主桥全长3510米,总投资近15亿元;主通航孔净高32.5米,净宽170米。

2010年11月30日,平潭海峡大桥试通车,平潭正式与福州内陆连在了一起,平潭,翻开了历史的新一页……

2013年4月,渔平高速公路全线贯通。复桥与平潭海峡大桥形成一进一出的双向六车道跨海大通道,两桥合并统称为“平潭海峡大桥”。

平潭海峡大桥、渔平高速公路的建成,结束了平潭近40万居民只能通过轮渡进出平潭岛的历史,让那少则半小时,多则需要六七个小时的等候轮渡的经历成为了记忆,从根本上解决了制约平潭经济社会发展的交通瓶颈问题,对改善平潭投资环境,加快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开发开放,以及完善福建省及国家干线公路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平潭主岛与小岛之间的轮渡还在继续,仍备受天气与交通条件的折磨,但已无碍平潭发展大局了,那些问题只能假于时日,待后续再改善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望不到头的候渡队伍

2011年11月,复桥还在施工中,平潭迎来了国务院批复《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的决定,平潭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为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福州(平潭)综合实验区在2012年更名为“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2013年7月,平潭综合实验区获得行使设区市的管理权限(厅级),改由福建省直管,规格很高啊!

平潭的战略定位既然如此重要、高调,那么,仅一条渔平高速公路通道连接内陆显然与其身份、地位不配,它必须得有高铁相通。

于是,早在2005年就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的福州到平潭的铁路建设很快进入了实施阶段,其中的关键是直接上马建设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随着国家整体实力大增,钱已经不再是个问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桥飞架变通途

京台高速公路、京台高速铁路是国家战略路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那可是打算修到台湾去的,国内部分已大部分已分批分段建设完成了,剩下部分就是福州到平潭再到宝岛台湾了。

因此平潭海峡公铁大桥不仅是福州长乐至平潭高速公路和福州至平潭铁路的控制性工程,还是“十三五”规划中北京至台湾高铁、高速公路的先期工程,是“台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得建快、建好。

2013年11月,平潭海峡公铁大桥动工。在修建大桥的期间,各种好事又纷至沓来。

2015年4月国务院批复《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方案》,设立福建自贸区平潭片区。

2016年8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方案》。平潭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势必会为天下人所分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平潭的美景“蓝眼泪”

自此,平潭成为全国唯一的“综合实验区+自贸试验区+国际旅游岛”三区政策叠加区域。

国家做的馅饼能接连砸中平潭,不是没有原因的,正是由于平潭独特的地理位置——它是大陆最靠近的台湾本岛的地区,而且是个较为封闭的海岛,同时还有足够大的发展空间,这使它在对台开放、对外开放中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和作用。

2020年12月底,经过数万名建设者历尽千辛万苦,用了整整7年的时间,平潭海峡公铁大桥这项旷世工程终于建成投入运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轮美奂的大桥

平潭这座集“自贸区+试验区+国际旅游岛”三大国家级战略于一体的综合实验区终于结束了不通铁路的历史,福州、长乐、平潭三地实现互联互通,形成半小时“经济生活圈”, 不仅能极大地促进平潭的经济发展,更对巩固我国海防,早日实现统一大业,走向深海,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转载!平潭海峡公铁大桥

06 旷世杰作

下面要夸夸平潭海峡公铁大桥

平潭海峡公铁大桥,全长16.34公里,是我国首座跨海公铁两用大桥,也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峡公铁两用大桥,它分上下分两层,上层为设计时速100公里的六车道高速公路,下层为设计时速200公里的双线I级铁路。

大桥起始于福州市长乐区松下镇,经人屿岛、长屿岛、小练岛、大练岛,依次跨越元洪航道、鼓屿门水道、大小练岛水道、北东口水道,在苏澳镇上平潭岛。其建设难度之大,技术水平之高,创造了世界造桥史上的多项第一,显示了我国“基建狂魔”的真正实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平潭海峡常年刮大风,海风吹着海浪跑,如千军万马过峡口,其风大、浪高、流急,与百慕大、好望角齐名,是世界三大风口海域之一,被称为“建桥禁区”。特别是桥址位置更处于海峡的北开口处,这里每年6级以上大风超过300天,7级以上大风超过200天;除此之外,平均每年台风正面登陆有3到4次,导致有效施工作业时间不超过120天,再加上此处潮差最大达7米,水流流速快,尤其是波流力的影响,是常规长江等内河桥梁的10倍以上,对水中结构冲击极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风急浪高

还有,平潭海峡的海底岩石超硬!这里常年穿过海峡的强力海风,带动奔腾的海涌昼夜不歇,淘走了海底的松散岩层,海床面高差起伏大、岩面倾斜以及无覆盖层的裸岩,最大抗压强度达到210兆帕,接近钢铁的抗压强度,打桩难度可想而知。

另外,桥址处有三个主航道途经,大桥建设不仅要考虑通航的需要,还要保证施工过程中不影响频繁往来的船只通行。

恶劣的气候和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让在此处建设大型跨海大桥似乎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当初,国外专家得知此消息,个个摇头,等着看中国的笑话。

对中国建设者来说,困难是一定可以克服的,禁区是用来打破的,“基建狂魔”的称号可不是吹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耸入云的大桥墩

虽然建设难度大,施工风险高,但是这座桥不仅仅只是一座跨海大桥,而是搭载着两岸14亿中国同胞的希望,所以再大的难度也要上,正所谓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中铁大桥局的建设者们就在这被称为“建桥禁区”的风口浪尖上,开始打桩、架桥。他们运用一系列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成功解决了在恶劣复杂海洋环境条件下桥梁建设的系列难题,并同时打破了多项世界记录。

为了精准指导大桥施工建设,中铁大桥局结合国家和地方的天气、海况预报,自主研发了一套环境综合监测系统,对桥址海域的天气和海况进行实时精确监测。

建设者们与台风抢时间,创新性地制定出“化海上施工为半陆地施工,化强风为弱风”施工方案,量身打造13架2000吨全封闭海上造桥机,在海上营造出一个高达百米的空中长廊造桥作业间,可以遮风挡雨,增加了施工安全性。

为了保证工程建设,自主研制了KTY5000大型液压动力头钻机,可一次成孔5米直径钻孔桩,成功施作世界上桩径最大的桥梁基础桩。

历时3年、耗资3.4亿元打造了国内起重量最大(3600吨)、起升高度最高(110米)自航双臂架变幅式起重船“大桥海鸥号”,堪称海上桥梁施工的巨无霸和超级大力士,它是在施工中诞生的又一大国重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国重器“大桥海鸥号”

此外,平潭海峡公铁大桥的元洪航道桥达532米的跨度,打破了世界最大跨度跨海峡公铁两用斜拉桥的记录,大小练岛的水道桥也刷新了世界最大桥梁直径工程桩纪录。

全长16.34公里的平潭海峡公铁大桥,全桥共计228个桥墩,并设有3座双塔斜拉主航道桥。其中钢结构用量124万吨,混凝土用量294万方,用钢量和混凝土总方量都是迄今为止国内外桥梁用料之最,相当于两个多的港珠澳大桥耗用量。

平潭海峡公铁大桥成为我国桥梁建造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已获得73项专利,荣获6项社会力量奖,有9项技术通过了科技成果评审,其中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有7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则有2项,成果斐然。

建设过程中积累的丰富经验,还有形成的复杂海域公铁两用大桥建造成套技术,对今后规划建设的跨海峡工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也同时预示着京台高铁、京台高速公路必将在可预期的未来继续朝向东南,穿过台湾海峡,打通这剩下的最后一段,实现北京到台北的历史性的跨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7 台湾直通车

事实上,在中国大陆的交通规划中,台湾从来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京台高速就是大陆规划和建设的北京到台北的高速公路,是中国高速公路纵向主干线之一,只不过当时从大陆地区到台湾的部分使用的是虚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京台路,两岸情

而在近期出炉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中,已明确要将台北列入2021-2035年建设的国内交通主轴之中,通过京台高铁、京台高速(G3)将交通网延展至台北。2021年的十四五规划直接明确,下个阶段就是实现福州至台北的通车。不论从时间规划上,还是项目实施上,京台公路、铁路的建设都是无缝衔接的,这也从另一方面表明了我们国家的态度,台湾省势必要回归祖国的怀抱,不容有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报道,目前“台海通道”还处于研究规划阶段,众多方案中,平潭至新竹的桥梁结合隧道的方案,受到了广泛支持,从这次投巨资建设平潭海峡公铁大桥似乎也说明了某些问题

平潭到台湾新竹只有125公里,如果建好了平潭到台湾新竹的跨海通道,两地驾车只需要1个半小时就能到达!通车到台北只是早晚的事,在不远的将来,从北京出发,坐着高铁跨过台湾海峡,将直达我们的宝岛台湾,想必是每个中国人心中最美好的期待。

随着海峡通道的建成,海峡西岸经济区将成为中国经济的新龙头,作为通道起点平潭,将成为第二个香港,甚至超越香港。平潭没被1840年的历史选中,那就让我们自己主动选择平潭,建设平潭,平潭必将成为闪耀的“世界明珠”。

让我们撸袖大干起来吧!平潭,未来可期!中国,统一台湾必将早日实现!

您认为2035年坐上高铁去台湾的愿望会实现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结束——

举报

评论 0